漂泊依旧客天涯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到汕头的茫然失落
  
  1998年高中毕业后,我在家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当了两年的孩子王。2000年,我随堂兄来到我打工的第一站——汕头市庵埠镇。
  当汽车在汕头车站停熄后,已是晚上11点。时值7月,南方的天气异常酷热,但汕头临海,阵阵海风吹来,给人带来一丝丝凉爽与惬意。望着远远近近灿烂的霓虹灯,第一次出门的我有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激动,对未来也充满无限的憧憬。
  20分钟后,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汕头郊区庵埠镇的一家小型食品厂。一段竹篱围住一块水泥坪地,坪地里边有几间农舍一样的平房,几个青年男女坐在坪地上看电视。因不久前刚下过雨,地上还有斑斑水迹。
  看着这个小作坊似的工厂,我有些失望。我以为,工厂应该有高大的厂房,有许多机器,有许多员工,有办公室,有花园小区,而不是这样一座农家小院。
  失望也罢,更为麻烦的是,因为堂兄请假的时间过长,而厂里那时又紧缺人手,老板不得不从外面新招了一个师傅顶替了堂兄的工作。小型工厂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能再安置多余的人手在那里。也就是说,不但我没有了工作,而且我所依靠的堂兄也失业了。一时间,我的心凉了半截,一片茫然失落。
  老板看在堂兄在那里做过半年的情份上,允许我们先在那里随工友们住下,再慢慢找工作。
  庵埠镇算是汕头的一个食品生产基地,经济发展不算很迅速,许多厂房和民居还是一些老式的建筑:小巷、青砖、碧瓦、木檐,高楼大厦并不多见。这里的工厂规模都很小,一般都是几十到一百人左右,稍大一点的也不过两三百人。而这些工厂基本上是生产糖料或糖果,还有一些就是为食品厂服务的包装厂和塑胶厂了。
  毕竟,堂兄在那里混了一年半载,对每条小巷都很熟悉,对制糖的技术也非常娴熟,他带着我在那些小巷里东钻西窜,3天后,我们就在离堂兄以前那家厂不远处找到了一家更小的糖厂,暂时安顿下来。
  这家厂的老板是江苏人,厂房条件较堂哥前一家厂要差。工人们的住处是用石棉瓦搭建而成的一个棚子,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供两个女孩子住,下面一层则是男工的集体宿舍。房间里没有风扇,工人们的衣衫、鞋袜到处乱扔,臭气冲天。工人用餐的饭桌就是他们的工作台。堂哥以前那家厂还有一块坪地供工人们休息乘凉,有一台电视供工人们娱乐,而这里却什么都没有。
  住宿条件差,伙食也不好,上班时间却很长,每天早上6点30分就要起床,做了几锅糖后到8点多才开始吃早餐,吃完早餐后马上开工,直到晚上9点10点甚至11点才下班休息。中途吃午饭、晚饭的时间都只有半个小时。
  我有点后悔了,但第一次出门,漂泊在外,没有办法,只能做下去。堂兄也说,那边所有的工厂都是那样子的。
  就这样,我们在那家糖厂起早摸黑地做了一个月时间。如果不是有一天晚上发生工人与老板吵架的事件,我们可能还会做得更久。
  那天晚上,我们下班得早,因为刚赶完一批订单,一时也不必加班得太晚。下了班,冲了凉,工友们就一个个出去玩了。
  10点钟,当我和堂兄从外面回来时,老远就听到有吵闹声及女人的哭声,走进门一看,是那两个负责拉条的女孩在哭泣,旁边站着老板和那个负责熬糖的男孩。
  女孩是安徽人,因这里上班时间太长,工作太累,不想做了。本来老板也答应过他们等这批订单做完后就让他们走的,可现在又说没钱结账,不让他们走了。
  “你们要走可以,但现在没钱结账,你们过一个月再来吧!”老板说。
  “我们没钱怎么走?难不成叫我们一个月后再千里迢迢从安徽赶到你这里拿那几百块钱吗?”女孩哭道。
  “我现在没钱怎么办?又不是不给工资你们!”
  “没钱?你一个做老板的会连几百块钱都没有吗?我们出来打工是为了挣钱的,你做老板的也要讲点良心!”
  工友们都围在旁边看。我和堂兄也站在一边,心里很不是滋味。
  “去去去!看什么看!都睡觉去!这么晚了还不睡,明天又一个个跟死猪一样叫都叫不醒!”在老板的呵斥下,工友们回到“房间”,老远还听到女孩的哭泣声。
  第二天上班时,没有看到那两个女孩和男孩。看来,他们连夜走了。
  因为这一闹,我和堂兄也无心再做下去了。趁着不是很忙时,我们向老板支取了一些生活费用,找时间在外面进了一家塑胶厂上班。
  几个月后,附近发生了一起抢劫案,说是一名来自江苏的中年男子在回来的路上被几个蒙面人暴打了一顿,并抢走了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
  我们估计被打的人就是那个江苏老板,再去那家糖厂看时,果真已是人去楼空。
  
  惠州留下一段伤心情事
  
  2002年,我离开汕头,辗转流浪到惠州。凭着在汕头塑胶厂里学的两年经验,我在惠州郊区的博罗县石湾镇进了一家塑胶厂做了一名领班。
  比起汕头,惠州的条件要好多了,厂里的机器设备、管理制度、生产区划分也像模像样,人员虽然只有100多,但有了我想象中的工厂的样子,而且,因地处郊区,没有城市里的喧嚣与吵闹,厂房外就是一大片农田和菜地,下班后,漫步在菜地边缘,吹着轻爽的晚风,望着地里面那一片盈盈绿意,竟有点像家乡农园的味道。不远处就是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山脉,山势连绵起伏,高耸入云。一时间,我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
  不过,毕竟只是小厂,也没什么管理人员,办公室除了老板就是一个文员加两个助理,负责厂里的业务。车间里,一个领班集品管、技术、生产三个职务于一身,管理生产进程。人少,工作量大,挺忙,况且又是两班倒,12个小时下来,非常疲累。
  3月份,厂里新招来一个广西女孩,清清瘦瘦,给人一种楚楚可怜的感觉。女孩叫君儿,本来是同她老乡一起进厂的,可她老乡做了两天后嫌工作太累,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厂里独来独往。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我总是心生怜爱。后来,分班时,她有幸被分到我这一班。因工作上经常接触,渐渐地,彼此心生一份情意。每当日落黄昏或是晓月当帘时,在那些熟悉的小路上、小桥边,便留下了我们相依相偎的身影。
  2002年真是快乐又幸福的一年!工作上虽然比较累,待遇也不是很高,但因有君儿的相陪,我也有种不知人间疾苦的惬意。情怀荡漾时,我偶尔还会写上几首小诗向刊物寄去,只是没有什么回音。
  10月份,我们去游玩了罗浮山。站在罗浮山顶,看着远方苍茫的云景和连绵起伏的群山,有一种许久未有的心旷神怡。下山时,我们买了些香烛,在那些寺院里做了几番祈祷,许了个心愿。过后,我问君儿许了什么愿,她嫣然一笑,说,不告诉你,说出来就不灵了。
  日子就这样悄悄流逝,有爱相随的日子总是过得匆匆。只是,君儿是家中独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我对她虽然是一往情深,可肚子里除了能编几句子曰诗云外,在现实中真的不能给她很多的幸福。
  秋风再度吹起,转眼又是一岁即除。年关将近,南方的天气也变得阴冷起来。望着窗外的冷风和君儿扑朔迷离的眼神,我心怀落寞,不知道哪一天醒来后,君儿会悄然离开我的世界。
  12月,君儿的母亲患病,一纸家书把她拉回广西。临别时,我们在厂外面的小酒馆里吃了最后一顿饭,而面对满桌佳肴,两人都是难以下咽,相对无言。
  “你回去后,什么时候再过来?”我问。
  “过完年吧!”君儿躲开我的目光,叹口气道,“只是不知道妈妈的病情怎么样,唉,我走后,谁陪你吃饭?又有谁陪你过春节?”
  我无言,惟有让满腹伤感和着冷酒一起下咽。
  第二天,君儿走了,把她送上车时,我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或许,此番一别,今后将是天隔一方,相见无期了。
  那个春节,我没有回家,一个人在外面过了第一个年,打算在这座南方的城市等待君儿归来。春风吹起时,君儿却没有回来,我只是收到她的一封邮件:原谅我这次的爽约,原谅我今生的逃离!虽知情深一片,却难敌现实的无奈!家庭的困顿,父母的病体,我又怎忍独自离去,远嫁他乡?对不起,放了吧……
  看着那娟秀的字迹,我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窗外虽然是阳光普照,心中却是阵阵寒冷。
  3月,南方的天空烟雨凄迷,草长莺飞。于蒙蒙烟雨中,我怀着一颗伤感的心,离开了惠州。回望绵绵的罗浮山,我不禁一片泪眼模糊。
  
  展望深圳梦想
  
  2004年,我在浙江、广州转了一圈后,又两手空空地来到深圳。
  深圳是个快节奏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远不是以前那些小工厂小公司可以比较的。可是,奔走在这座城市森林里,望着那些灿烂的霓虹灯以及那些为生活而奔走的行人,自己除了有一种感慨和羡慕外,更多的却是漂泊无助、流浪无家的伤怀。几年来在外面踏过的沟沟坎坎让我不得不学会忍耐,学会面对现实,在那些琐碎的工作中学会面对人生。
  2005年,在同学的帮忙下,我走进公明镇维珍妮服装公司,在实验室做了一名跟单助理,比较之前的工作,有了一点改善。
  维珍妮公司规模较大,有20000多名员工,数十栋厂房、宿舍、办公楼。无论是条件、待遇、规章制度上都具有雄厚的实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也让我有了很多的学习机会。工作之余,我又拿起荒弃已久的笔,循着自己的爱好学习写作,并不断向厂刊、报社投递。功夫不负有心人,灵感来时,精诚所至,投出去的文字渐渐也得到了编辑的认可,一些诗歌、散文、小说也变成铅字。2007年,公明镇举行“爱我公明”征文,我的一篇《请给我十年》在参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我欣慰自己的进步,更感慨几年来所付出的努力。这些年来,我不聊QQ,不打牌玩乐,也很少外出游玩,每次下班后,一盏孤灯,一卷书籍,一叠素笺,就伴我度过了一个个寂寞的时光,就连心中那一抹情怀,也被藏在记忆深处。当看着一本本写完的笔记,看到一篇篇稚嫩的文字出现在报刊时,我多了几分自信,更相信“付出就有回报,坚持就有进步”的人生格言。
  打电话回家时,家人在电话里鼓励我说:“在那里好好留下来吧!不要再东奔西跑了。为了自己的爱好与兴趣继续努力!”
  我不知道自己会取得多大的进步,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成功的一天,但我相信,尽管漂泊依旧客天涯,但只要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今后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生活会越来越精彩,而美丽的深圳也会给我一个完美的答卷。
其他文献
从小到大,我经历过无数次的搬家,搬家的感受我最懂。  我敢说,世界上最爱“搬家”的除了蚂蚁外就是我家。假定我们每次请的搬家公司都是同一家的话,那当初的“搬家伯伯”可能现在已经是胡子花白的“搬家爷爷”了。  再过几月又面临搬家。  在我记忆当中,我住过各式各样的屋子(我不知道那是否可以称呼其为“家”):小到仅有一个客厅和一个卧室,甚至与邻居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的几十平米的屋子;中到由一间教室临时改装
期刊
看着沉浸在电脑动画片里手舞足蹈的儿子,幸福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开心的夏日,我为儿子成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感到自豪之余,情不自禁地望了望静静地躺在书橱里惟一的一本黑白版的《偷拳》小人书,思绪便走进了那久远的童年,以及童年里发黄了的小人书……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农村,没有电,也就谈不上有电视看了,更没有任何时尚的玩具,只有空旷的田野伴我走过童年的岁月。惟一让我开心的是,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不时为我带来一本本
期刊
自从退休以后,每年中秋夜一过,爸爸就早早起来忙着回乡下,十几年如此。其实,乡下那间房屋已经闲置了10年,爸爸为啥乐此不疲呢?这得从村里的习俗说起。  我的老家在开平市赤坎镇大梧村,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两晚,村里都举行舞火龙活动。八月十五舞龙喝龙粥,八月十六舞龙吃龙饭——当然,男丁才有这特权,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八月十六日这天,村里所有的男丁,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耄耋老者,都可
期刊
我进拘留所了。这是真的。四面是墙,白花花的,像一座围城。我是昨晚被警察带进来的。我至今还没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昨晚,欢欢打电话给我,说她在明珠酒店等我,我就去了。我是正和欢欢缠绵的时候,门被敲了几下,接着几个穿着制服,头带镶着国徽盖帽的警察就进来了。再接着,我的手就被戴上了镣铐,欢欢在背后吓得缩成了一团。  前面坐一个盖帽警察,表情严肃,神情冷漠,问我:“叫什么名字?”  “王庸。”  “
期刊
读编往来    开通邮局订阅读者反响热烈  《江门文艺》终于可以从邮局订阅啦!记得前年夏天我从广东请假回了一趟家,随身带了几本《江门文艺》。后来抽空到市作协看望一位朋友,朋友见到我带来了广东的打工文学杂志,惊喜万分,连忙翻阅,看得十分投入,竟然忘了跟我这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说话,半晌才说:“这本杂志很好,是不是全国公开发行呢?”我笑着回答:“当然,《江门文艺》在南方可火了,我拿来就是介绍给你的。”朋
期刊
这个故事,是我听一位长者讲述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他作为一名工程兵参加了开发藏北的任务。  有一次,部队的运输连临时接到一项任务,安排一位驾车技术比较精湛的小战士去接送货物。为了防止意外,连长配发给他一支手枪,还有20余发子弹。  在返回途中,他驾驶的汽车出了故障,等他将故障排除之后,天色已经暗下来。他凭借经验驾驶汽车继续前行。然而,他不知不觉驾驶着汽车,竟驶进一片开阔的荒原地。当他意识到走
期刊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由于为人刚正不阿而且愤世嫉俗,与朝廷政见经常不一,所以快到五十岁时,才在河南省东北部的范县做了个七品小县官。  范县当地有个姓陈的奸商,长着一对三角眼,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满脑子都是坏水,做生意以次充好、擅自抬高价格等手段欺负普通老百姓,这还不算,他还用钱物收买官府,然后与官府相勾结,做些昧良心的买卖。为此,范县的百姓把他称作陈老奸。前任县官就是因为与他勾结险些被革了职,后
期刊
医生  医生接了一个电话后就冲向衣架,同时嘴里大声喊道:“快把药箱递给我!”“出什么事了,爸爸?”女儿惊慌地问。“刚才,一个年轻人打电话来说,如果没有我,他就要死了。”女儿松了一口气:“别急,我觉得这个电话好像是打给我的。”    售票员  妻子和丈夫一起回家,妻子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丈夫一边敲门一边喊:“开门,开门,我还没进去,真是的!”做公共汽车售票员的妻子说:“吵啥?坐下一趟吧!”    领导
期刊
天下父母都会疼爱自己的孩子,无论自己的孩子多蠢笨、多丑陋、多调皮。我想知道,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家人之外,在这个世上,还有谁人真正爱我?爱我这个自出娘胎就要注定今生今世美中不足的丑人儿?  7岁那年,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小学。几天之后,从来不知忧愁的我开始品尝了比别人早来一点的苦涩。我发觉自己的视力很差,尽管眯着眼睛、全神贯注地看黑板,但仍然感到看得吃力,除了几个较大的字看得清晰一点之外,
期刊
上周,几位大腕歌星来我市演出,我花了大价钱才弄到两张靠前的票。晚上,我和姑姑一块高高兴兴地去看演出。  演出开始了,我看得津津有味,可姑姑却因为心疼钱,一直嘟囔说票价太高,把钱扔得可惜。姑姑正嘟囔着,一位正在舞台上演唱的歌星一边唱着歌一边走下台来。一会儿,歌星就走到了我姑姑面前,随即把话筒送到她面前喊:“来!和我一起唱……”  多幸运的机会啊!可没想到我姑姑一点也不知道珍惜,竟对着话筒大声说:“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