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善于引导学生感悟,善于引导学生创新,使学生在积累中孕育写作愿望,在感悟中萌发写作热情,在创新中提高写作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大多数老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来说,最难提高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也怕写作文,如有些学生接到作文题后皱眉托腮,望纸咬笔,或者刚开头,就煞了尾等。长期的教学实践,经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和探索,我渐渐地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的路子。尽管还很不成熟,但在实践中效果较为明显,以下淡淡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模仿能力培养,着重强化学生的文体规范意识
朱光潜先生说:“文艺不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要模仿的不仅是自然,还有艺术形式。因为,文体规范一旦进入作者的创作心理结构,就会对其艺术感受方式和素材处理方式产生影响。可以说,文体图式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关于世界的内在模式”。这个“内在模式”一方面把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情感化、规范化,塞进不同的文体中,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作者按照各自的文体图式去感知处理客观对象。也就是说,由于文体图式的存在,作者在生活面前不再是被动的,他具有了按照自己的心理图式主动选择、排除、同化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着重学生文体规范意识的培养。但文体规范不存在于原始生活经验中,不存在于教科书的理论条框里,只分别存在于大量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要习得文体规范,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并不断地进行模仿作文写作练习。
二、重视思维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突出的表现为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尽管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并不等于创造思维,但创造思维是以此为前提的。作文运思的过程,可以说是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在构思阶段,扩散思维处于首要的位置。通过扩散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储存于大脑仓库中的生活材料和信息,建立起写作和生活的联系。朱光潜先生在谈作文的思路时说:“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的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的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里所谓四面八方的自由联想,即是作文运思过程中的扩散思维。在写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思维能力,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象是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克服定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只有具备了“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力,才能写出纵横恣肆、摇曳生姿的文章。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鲁迅先生的“拼凑法”、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罗斯托娃形象时的“融合法”,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的某些篇章进行再造性想象、扩展性想象、延伸性想象的训练,而依“感知情境——积累表象——启发想象——描绘情境”为顺序的情境作文训练效果极佳。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意志
构思是痛苦的,朱光潜先生就曾引用“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和李白讥诮杜甫的诗句“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来说明“运思”之苦。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写作兴趣的激发、智力的发展。而在写作活动最复杂、艰苦的构思阶段,常常需要学生排除干扰,不断克服困难。因此,意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激发、维持和调解的因素。其一,是持久性品质的培养。在构思中,往往会出现材料庞杂无从下手以致悲观泄气的情况,这就要求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决心,进而形成坚定的写作意志。其二,是自制力品质的培养。有了自制力,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专心致志、刻苦学习,从而自觉完成写作任务。
四、重视学生“认识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所谓“认识力”,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力”,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认清生活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的本质,把握时代脉搏,就能使他们在审题、选材、立意等方面高人一筹,作文才有可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而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力”,就得在引导他们观察社会、积累知识之外,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诚若学生能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那么他们就能从种种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闪烁着时代光华的写作题材,就能在构思立意过程中刻意求新,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中,面对学生“认识力”低下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分析评论文章是有益的。读分析评论文章,学生会与自己的认识作比较;写分析评论文章,学生会认真揣摩思考,这都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力”。
五、组织主动性活动,使得学习和活动互动
对于创新性学习的参与性特征,语文作文教学也不能够忽视,它能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四次主动性的学习活动课,主题是让生日过得有意义,该次实践活动,完全由学生组织进行,我把两节课时间交给学生,并为他们做些服务工作。班长当主持人,齐唱生日歌,过生日的主角先讲感激父母的话,再答谢同学的话,然后每位同学都制作了一张感恩卡回家献给父母,最后展开有关生日主题的讨论,感谢父母,珍惜生命,体会幸福,创造未来。笔者认为,这种创新性的教和血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大胆求索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性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转变教师的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虚心教导学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深入、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勤动笔,才能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创新性地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鹿头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大多数老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来说,最难提高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也怕写作文,如有些学生接到作文题后皱眉托腮,望纸咬笔,或者刚开头,就煞了尾等。长期的教学实践,经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和探索,我渐渐地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的路子。尽管还很不成熟,但在实践中效果较为明显,以下淡淡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模仿能力培养,着重强化学生的文体规范意识
朱光潜先生说:“文艺不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要模仿的不仅是自然,还有艺术形式。因为,文体规范一旦进入作者的创作心理结构,就会对其艺术感受方式和素材处理方式产生影响。可以说,文体图式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关于世界的内在模式”。这个“内在模式”一方面把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情感化、规范化,塞进不同的文体中,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作者按照各自的文体图式去感知处理客观对象。也就是说,由于文体图式的存在,作者在生活面前不再是被动的,他具有了按照自己的心理图式主动选择、排除、同化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着重学生文体规范意识的培养。但文体规范不存在于原始生活经验中,不存在于教科书的理论条框里,只分别存在于大量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要习得文体规范,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并不断地进行模仿作文写作练习。
二、重视思维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突出的表现为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尽管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并不等于创造思维,但创造思维是以此为前提的。作文运思的过程,可以说是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在构思阶段,扩散思维处于首要的位置。通过扩散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储存于大脑仓库中的生活材料和信息,建立起写作和生活的联系。朱光潜先生在谈作文的思路时说:“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的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的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里所谓四面八方的自由联想,即是作文运思过程中的扩散思维。在写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思维能力,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象是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克服定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只有具备了“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力,才能写出纵横恣肆、摇曳生姿的文章。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鲁迅先生的“拼凑法”、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罗斯托娃形象时的“融合法”,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的某些篇章进行再造性想象、扩展性想象、延伸性想象的训练,而依“感知情境——积累表象——启发想象——描绘情境”为顺序的情境作文训练效果极佳。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意志
构思是痛苦的,朱光潜先生就曾引用“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和李白讥诮杜甫的诗句“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来说明“运思”之苦。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写作兴趣的激发、智力的发展。而在写作活动最复杂、艰苦的构思阶段,常常需要学生排除干扰,不断克服困难。因此,意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激发、维持和调解的因素。其一,是持久性品质的培养。在构思中,往往会出现材料庞杂无从下手以致悲观泄气的情况,这就要求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决心,进而形成坚定的写作意志。其二,是自制力品质的培养。有了自制力,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专心致志、刻苦学习,从而自觉完成写作任务。
四、重视学生“认识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所谓“认识力”,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力”,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认清生活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的本质,把握时代脉搏,就能使他们在审题、选材、立意等方面高人一筹,作文才有可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而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力”,就得在引导他们观察社会、积累知识之外,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诚若学生能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那么他们就能从种种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闪烁着时代光华的写作题材,就能在构思立意过程中刻意求新,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中,面对学生“认识力”低下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分析评论文章是有益的。读分析评论文章,学生会与自己的认识作比较;写分析评论文章,学生会认真揣摩思考,这都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力”。
五、组织主动性活动,使得学习和活动互动
对于创新性学习的参与性特征,语文作文教学也不能够忽视,它能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四次主动性的学习活动课,主题是让生日过得有意义,该次实践活动,完全由学生组织进行,我把两节课时间交给学生,并为他们做些服务工作。班长当主持人,齐唱生日歌,过生日的主角先讲感激父母的话,再答谢同学的话,然后每位同学都制作了一张感恩卡回家献给父母,最后展开有关生日主题的讨论,感谢父母,珍惜生命,体会幸福,创造未来。笔者认为,这种创新性的教和血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大胆求索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性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转变教师的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虚心教导学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深入、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勤动笔,才能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创新性地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鹿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