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有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历史教学和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丰富历史文化背景拓展历史教学内容,让初中历史课堂脱离枯燥乏味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也会更加强烈。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文史相融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从人类进化的远古时期开始便有神话故事再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分支,如唐朝的古诗、宋朝的词、元代的小品以及明清的小说,这些在初中历史教材中都有提到。由此可见从初中历史教材中就已经将文学与历史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对历史教材中的文学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并灵活地运用,使学生历史文化底蕴更加的深厚,为培养初中生的人文情怀、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重要帮助。
文史相融的策略
1.从历史教材中启发学生对文学的思考
相融的文学要与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相符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学的明白理解的明白,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入。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阅读在“开元盛世”或“贞观之治”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体会“贞观之治”和《襄阳歌》“开元盛世”对当时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的《侠客行》、《庐山謠寄卢侍御虚舟》这几首诗都是李白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几首诗的风格豪迈肆意,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更是将李白的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再将李白后期创作的作品进行对比一番就可以得知开元盛世使唐朝文化的发展达到顶峰,这时候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开放。在这一期间唐朝经济、政治水平乃至文化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而在后面“安史之亂与唐朝衰亡”中教师可以先令学生阅读《春望》这一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写,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国破”等词语言辞恳切生动地描绘在晚唐时期破败的场景,一封家书比得上万金之重,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萧瑟凄凉。
这些文学作品是对当时历史背景深刻地体现。历史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选择相应的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的文学内容。将历史知识通过文学作品变得更加有情感。学生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对历史进行深入地进行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存在于当时的历史文化中。通过丰富初中生的历史认知,帮助学生丰富历史学习体验。
2.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增加文学内容的选择面
历史教师为了丰富初中生的历史知识,可以拓宽文学的选择面,这样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为此教师在选择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代表性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同一个历史事件涉及的文学作品有多个,为了使学生在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时能够更加系统,教师要进行合理地筛选,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令学生结合学习,这一作品不仅要与历史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还要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五四运动”中涉及到的作品有蔡元培先生的《我在五四运动时的回忆》、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李大钊先生的《什么是新文学》 这些文章不仅仅是与五四运动息息相关,作者也是五四运动中的主力,其中蔡元培先生是知识界公认的“五四之父”。通过饱满的人物形象和延伸的历史人物故事与这一章节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令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人文情怀。
2.符合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都要通过修饰对人物形象以及历史事件进行一定的改编,如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三观演义》这是属于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但其中描绘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史实是有一定出入的,这也是因为《三观演义》是小说的缘故。为了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史实教师在选择作品上要以符合史实为首要标准。教师可以对这些小说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符合史实内容的取、改编得部分舍。初次外教师在进行中国古代史教学时可以以《史记》《资治通鉴》等作为文学作品的参考。尤其是《史记》主要是以人物传记为核心,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时不仅是要令学生知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还要在教学中体现历史人物的精神。教师可以从《史记》中进行人物故事的选择帮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这会使历史教学更加有生命力。
3.将文史进行科学地相融
初中历史涉及到较多时期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时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如在进行远古时期的历史教学时可以选择《山海经》、在夏商周时期教师可以选择《封神演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选择《战国策》等等,通过这些作品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令初中生通过历史故事来捕捉相关的历史信息。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文史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对历史教材中包含的人文情怀进行深入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1]佟永明. “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相交相融[N]. 人民政协报,2005/04/07(A02).
[2]刘周堂. 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文史哲相融问题——谈先秦文学的教学[A].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2000:9.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文史相融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从人类进化的远古时期开始便有神话故事再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分支,如唐朝的古诗、宋朝的词、元代的小品以及明清的小说,这些在初中历史教材中都有提到。由此可见从初中历史教材中就已经将文学与历史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对历史教材中的文学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并灵活地运用,使学生历史文化底蕴更加的深厚,为培养初中生的人文情怀、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重要帮助。
文史相融的策略
1.从历史教材中启发学生对文学的思考
相融的文学要与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相符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学的明白理解的明白,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入。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阅读在“开元盛世”或“贞观之治”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体会“贞观之治”和《襄阳歌》“开元盛世”对当时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的《侠客行》、《庐山謠寄卢侍御虚舟》这几首诗都是李白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几首诗的风格豪迈肆意,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更是将李白的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再将李白后期创作的作品进行对比一番就可以得知开元盛世使唐朝文化的发展达到顶峰,这时候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开放。在这一期间唐朝经济、政治水平乃至文化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而在后面“安史之亂与唐朝衰亡”中教师可以先令学生阅读《春望》这一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写,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国破”等词语言辞恳切生动地描绘在晚唐时期破败的场景,一封家书比得上万金之重,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萧瑟凄凉。
这些文学作品是对当时历史背景深刻地体现。历史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选择相应的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的文学内容。将历史知识通过文学作品变得更加有情感。学生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对历史进行深入地进行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存在于当时的历史文化中。通过丰富初中生的历史认知,帮助学生丰富历史学习体验。
2.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增加文学内容的选择面
历史教师为了丰富初中生的历史知识,可以拓宽文学的选择面,这样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为此教师在选择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代表性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同一个历史事件涉及的文学作品有多个,为了使学生在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时能够更加系统,教师要进行合理地筛选,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令学生结合学习,这一作品不仅要与历史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还要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五四运动”中涉及到的作品有蔡元培先生的《我在五四运动时的回忆》、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李大钊先生的《什么是新文学》 这些文章不仅仅是与五四运动息息相关,作者也是五四运动中的主力,其中蔡元培先生是知识界公认的“五四之父”。通过饱满的人物形象和延伸的历史人物故事与这一章节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令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人文情怀。
2.符合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都要通过修饰对人物形象以及历史事件进行一定的改编,如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三观演义》这是属于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但其中描绘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史实是有一定出入的,这也是因为《三观演义》是小说的缘故。为了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史实教师在选择作品上要以符合史实为首要标准。教师可以对这些小说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符合史实内容的取、改编得部分舍。初次外教师在进行中国古代史教学时可以以《史记》《资治通鉴》等作为文学作品的参考。尤其是《史记》主要是以人物传记为核心,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时不仅是要令学生知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还要在教学中体现历史人物的精神。教师可以从《史记》中进行人物故事的选择帮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这会使历史教学更加有生命力。
3.将文史进行科学地相融
初中历史涉及到较多时期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时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如在进行远古时期的历史教学时可以选择《山海经》、在夏商周时期教师可以选择《封神演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选择《战国策》等等,通过这些作品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令初中生通过历史故事来捕捉相关的历史信息。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文史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对历史教材中包含的人文情怀进行深入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1]佟永明. “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相交相融[N]. 人民政协报,2005/04/07(A02).
[2]刘周堂. 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文史哲相融问题——谈先秦文学的教学[A].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