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符号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于符号这一点,从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动作符号等三方面阐述了符号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言符号 视觉符号 动作符号 音乐活动 运用
  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让幼儿亲自到音乐活动中获取、表达、交流和创造,感受音乐的快乐。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运用符号进行幼儿音乐教学能起到把音乐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
  符号化活动的材料有声音符号、视觉符号、动作符号、语言符号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更丰富、新颖、多样化的符号辅助音乐教学,并以此为手段促进幼儿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呢?
  在我园实验课题《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尝试:
  一、音乐活动中语言符号的运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个体的自我控制可以通过语言的自我指导来实现。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编一些描述性的以及有明确提示作用的儿歌来启发、控制幼儿的行为。
  如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重点乐句“1 1 3 ┃5 3 1┃ 7 0 6┃5——┃”中,我们可以创编这样的儿歌:“小老鼠┃东跑跑┃西0看┃看— —┃。”将儿歌的节奏和乐曲的节奏匹配起来,首先可以由老师朗诵儿歌来指导和控制幼儿的行为,然后让幼儿自己边朗诵边动作,即采用出声言语自我指导的方法进行自我调整,最后再配以音乐过渡到由幼儿对自己进行不出声的言语指导。在这样的语言和音乐的配套练习下,幼儿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在什么时候看”,并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在“看看”处分别向左右张望一次的动作。
  二、音乐活动中视觉符号的运用
  1.视觉符号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
  (1)图片展示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小篱笆》等等,这对于几乎所有的歌唱活动都适用。
  (2)用绘画的方式让幼儿创编歌词,再把图片按歌词循序展示,让创编活动更容易、更生动有趣。
  如大班歌唱活动《小鸟小鸟》,我们让幼儿就“在哪里有阳光”、“在哪里有花香”进行绘画创编。如图: ? ?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图画贴到问号处,展示后幼儿就可以很容易地看着自己的图画学习歌曲的演唱了。
  2.视觉符号在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首先,视觉符号作为老师“教”的一种手段,主要表现为图谱的设计和运用。如《狮王进行曲》图谱中用由小至大的脚印表现狮王出场,弧形锯齿表示吼声;《孤独的牧羊人》中大羊、小羊和羊妈妈分别表示不同的节奏等等。通过这些视觉符号把流动的音乐化为静止的图谱,对幼儿理解和再现乐曲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
  其次,视觉符号作为幼儿“学”的手段的运用,主要是用线条画、图式等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中大班幼儿欣赏的乐曲多为“ABA”式的三段体曲式结构,如《水仙花圆舞曲》、《喜洋洋》、《口哨与小狗》等等,我们可以让幼儿画画他们对“ABA”曲式的理解。比如他们会画出“敲锣打鼓——扭秧歌——敲锣打鼓”来表现《喜洋洋》,会画出“乌龟——兔子——乌龟”来表现《瑶族舞曲》,孩子的这种替代很好地表现出了他们对三段体结构特征的理解。
  三、音乐活动中动作符号的运用
  1.在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中,运用动作暗示引导幼儿更好地演唱和演奏。
  如在《小鸟小鸟》的演唱中,老师可以用波浪和轻点的动作引导幼儿唱好连贯和断顿的“啦”字部分。在歌曲《小星星》的演唱中,老师可以直接用柯尔文音高手势提示幼儿演唱,通过老师的动作加深幼儿对音准的理解。同样,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通过看指挥演奏和指挥同伴演奏,幼儿与人沟通、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在韵律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音乐的特性。
  如《苹果丰收》的表演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听辨音的高低,分别用摘苹果和捡苹果来表示;听辨3拍子和2拍子的不同,分别用开轮船和开汽车运苹果的动作表示;听辨歌曲快慢的不同,分别用摘苹果和休息尝苹果的动作表示。再如《库企企》中,我们可以让幼儿边听旋律边撕报纸,听到一个乐句就在报纸上撕开一条,最后数数一共有几个撕口就是有几个乐句,这个活动比单纯的听辨乐句要有趣得多。
  《纲要》中强调:“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符号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很好地贯彻了《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了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军 燕平《符号与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7月。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关心、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
期刊
摘 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期刊
自从1990年合作学习传入中国以来,便倍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新课改中,合作学习又被纳入了新课改三大方法之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打破了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活力。广大的一线教师,纷纷投入到了合作学习的实验中,取得了令人著目的成就。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困惑也随之而来,使原来的热情慢慢地冷却了下来,让老师们不得不重新再来考虑这个问题,重新认识合作学习到底应该怎么做。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如此建议让我们不难看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量以及所必须做好的相关工作,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所必须做好的相关工作是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所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凸显 有效思维  随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
期刊
传统的阅读教学,一些教师往往死死地抱住教参不放,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听众,去倾销自己对教参的拷贝、教材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解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去感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深入作者的思维宿地与作者一道论辩、神游。这种阅读教学人为地把一篇气韵贯通、浑然天成的文章硬是人为地肢解多块,作架空分析,以说教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抽筋剥皮、剔肉去血式”的分析,使得阅读教学了无生气,学生的阅读兴
期刊
摘 要: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生活理念 数学课堂 构建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已历经十年时间,但中国教育依然不如人意,应试教育仍以其惯性力量向前滑行,因此,教育改革只能负重探索、艰难推进。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有志于语文课改的实践者都在苦苦思索着:语文教育究竟“路”在何方?《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语文面对着博大的中华文化,面对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同
期刊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
期刊
摘 要: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并且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性格特征,不仅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而且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文章从对教师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入手,探讨了教师性格的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对学生心理健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与思想品德、数学、自然、社会、体育、劳动等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科的融合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有可能实现的。那么,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融合,语文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语文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课堂,就要加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