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片段及反思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wq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不同的问题产生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学生不断自主学习,发展思维。所以合理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教学中的合理设疑是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理设问;有效探究
  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新授知识之间建立合理、实质的联系,而如何进行合适的“潜在距离”的铺垫,即如何巧妙设问,则是成功建立这种联系的关键。当站在课堂上时,该怎样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追问……
  1   “认识分数”教学中的四个案例反思【案例一】
  师:同学们,现在请想一想,把4颗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
  (大屏幕打出问题: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生:每只小猴分得。
  师:很好,(大屏幕打出答案:)那么如果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大屏幕打出问题: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生1: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生2: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师:还有没有其他意见?(学生表示没有了),现在有两种观点,那么你觉得哪种观点正确呢?请大家来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讨论,结果谁都不能说服对方。
  师:其实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呢?
  学生哑然,不知道从何说起。
  师(焦急地):大家看,这次是分给了几只小猴啊?
  生:两只。
  师:所以就应该是几分之一啊?
  生:。
  师:好的,所以说比较好。(大屏幕打出答案:)
  【思考】
  整个过程给人以教师干预过多之感。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合理设问,给学生指出探究的方向以及合理小结,把学生探究得到的结论加以归纳和总结。探究的过程就好像是走路,从路的起点走到终点,其中有不少的岔路和弯路,教师应该为学生指出一条正确的大路,然后让学生靠自己的力量走完。让学生漫无目标地走入弯路、岔路,或搀扶着学生走到终点,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在这个案例中,该教师没有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过程,回答问题时也没有让学生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而是把应由学生思考的过程直接演示在了屏幕上,让学生来填空。这样的回答,使学生对题目、对分数的理解不深刻,所以在比较和时,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最后在教师的干预下才勉强说出比较好,而实际上并没有理解。
  【案例二】(出示4只小猴分4颗桃子的场景)
  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我交给你们,请你们分小组来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应该把桃子平均分成几份;第二,每只小猴取其中的几份;第三,每只小猴取得的是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并说说你的理由。现在讨论开始。
  (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
  生:应该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取其中的一份,每只小猴取得这盘桃子的。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
  生:因为有四只小猴。
  师:那分母跟什么有关系呢?
  生:跟被平均分成几份有关系。
  师:很好。如果现在4颗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也请你们讨论一下,想想该怎么用三句话来概括呢。
  学生很快讨论结束。
  生:应该平均分成两份,每只小猴取其中的一份,每只小猴取得这盘桃子的。
  【思考】
  这次在教学分数时,教师从分数的构建意义出发,让学生带着“4颗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个小猴取了其中的几份?取得的就是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这样三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然后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说出思考的过程和答案,这样设问使学生对分数的分母、分子意义的认识更加全面,从而进一步构建了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不但真正理解掌握了题目,同时也为之后解其他分数类题目的思考方法建模。
  果然,在之后教学4颗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的时候,依据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和正确的思考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就能够得出较准确的答案。
  【案例三】(出示8个小正方形)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涂色表示这8个正方形的、这8个正方形的。
  (学生进行涂色)
  涂色结束,展示作品。
  生1:我涂色表示了这8个正方形的。
  师:大家看看对不对?
  生:对啊,8个正方形的不就是4个吗?把8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就是4个吗?
  师:嗯,大家再看看呢。你能很清楚地看出涂色部分是8个正方形的吗?
  生:好像不能。
  【思考】
  这道题是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的练习题,而教师的设问给人感觉好像和前面环节中的知识点毫无关系,学生不学本节课的知识,也能根据之前所学的分数意义得到答案。学生根据已有经验,8个正方形的是4个正方形,所以学生觉得随便涂满4个正方形就可以了。在这样的练习题中,教师设问的方向应该更有目的性——为了巩固新授知识点,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数的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由于教师提问指向性不明,所以学生思考的方向也不明确,答案比较随意。
  【案例四】(出示8个小正方形)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涂色表示这8个正方形的、这8个正方形的。涂色之前,请同学先来说说这里的和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们可以把这8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
  师:看成整体,可以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这8个正方形圈起来。表示把这8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其中一份。
  师:怎么平均分能让人看得更明白?
  生:可以用一条虚线来表示。
  (学生进行涂色)
  涂色结束,展示作品。
  师:看着这位同学的涂色,你能很清楚地看出涂色部分是8个正方形的吗?
  生:可以。把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表示其中一份,就是这8个正方形的了。
  【思考】
  教师运用了“涂色之前,请同学先来说说这里的和表示什么意思?”这个设问在新授板块和練习板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学生很轻松地想到要运用新学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再通过后面的几个小问题,一环跟着一环,逐渐完善学生涂色的方法。学生在这些问题中,不断探究涂色的完美操作。教师的最后一个问题也让学生再次巩固了新授知识中分数的意义。
  2   分数教学当中合理设问应当遵循的原则
  因此,正确的探究是建立在合理设问的基础上的,教师要懂得如何设问,给学生指出探究的方向。课堂上有目标的探究,不能是场面热闹但没有实质内容的探究。
  【总结体会】
  设计问题时,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1)设问的方向性要单一,目的性要明确。
  (2)设问要以旧知识为基础,简明扼要。
  (3)连续性设问要一环扣一环,一问衔一问,问问深入,步步逼近问题的解决——既点出思维的起点,又展开思维的走向,也拨正思维的航向。
  (4)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以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为恰当。
  (5)过难的问题可以化为连续性设问来提出。
  总之,教师能否合理设疑,巧妙设问,是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成功的关键。没有合理设问就没有有效的探究,合理巧妙的问题才是成功探究的前提。
其他文献
【摘 要】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案例,并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不仅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案例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分析  所谓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实施研讨,或者依据真实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
期刊
【摘 要】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教师要探索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路径,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需要的概念、公式、算理;指导学生强化运算的基本功,提高运算的自信心,从而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能力;培育路径  数学运算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生产、生活、科技等数学应用的重要基础。从小
期刊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发生改变,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人文教育”转变,对话教学也逐渐被人们熟识和应用。在对话视角下,教师应该积极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整体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不断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问题驱动法是指教师将问题作为教学支点,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构建了主观能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素质教育背景下问题驱动教学法大受欢迎。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问题驱动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融合,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驱动;问题解决能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学会用知识办事儿”成了各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集众人智慧来破解更多的难点知识。尤其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合理设置学习任务,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和谐、高效
期刊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给平面图形作高”中会出现各种错误,如画的高与底不垂直、画的高与底不对应等。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做了一些探索:研究教材,调整“高”的教学路径;联系生活,构建“高”的概念模型;动态演示,理解“高”的概念本质;夯实基础,重视“高”的上位知识;提炼方法,巩固“高”的作图技巧。实践证明,教学中运用上述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高”和正确“作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转化策略不同于假设、枚举等运用于特定问题情境的策略,也不同于画图、列表等一般策略,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策略,它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其转化为各项已有知识的相加或综合的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转化策略应当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轉化策略的魅力与实用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转化。此外,教师还需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转化策略的应用,寻求不同情境下运用转化策略的最优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水平的提升,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引起了更多的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需要经历特殊的训练过程。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在解题以及知识框架构建中的应用能力,有效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知识框架,养成数学基础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学说观点以及课标的解读,以分析要素的方式明确小学数学关键能力的涵义。从教学方面而言,培养数学的关键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加深思维深度以及跨越学习维度。从整体方面而言,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应从坚持最初方向、着重理解本质、利用问题指导、落实思想活动以及把握时机这几方面做起。  【关键词】关键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就是对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具体的数学学法指导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感悟”,在“潜移默化”中诱导学生“顿悟”,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领悟”,在“春风化雨”中促使学生“自悟”,有效引导学生习得一些切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法;合理渗透;相机点拨;及时总结;迁移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而数学的学法又是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