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能力是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和条件,是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所提出的基本学习要求和教学目标。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就如何在新课改要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能力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了有效划定。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紧缺人才。我国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就曾指出:“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美国教育理论家斯坦福凯伦也曾经指出:“教学是知识能力传输的方式,它归根结底也是为社会服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特性,采用有效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实践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培养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归宿,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要求。本人现结合新课改纲要内容,对如何采用有效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如有不妥,请予指正。
一、抓住学生情感特点,善于创设适宜情境,增强自主学习良好情感
高中生作为具有情感基础的学习个体,由于学习情感稳定性和甄别性还没有完全形成,易受社会因素和内在情感的渲染和制约。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学生情感思想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能。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内在情感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良好情感。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情感的“引导员”和“理疗师”,走进学生,找寻学习情感不良“症结”,与学生建立深厚师生友谊,及时了解和解开学生心理上的“疙瘩”,激发主动学习的潜能。同时,善于利用数学学科特性,凸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特点,将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融合,设置出具有趣味性或生活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内在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情感的有效激发。
情境:一汽车在第一分钟内行驶了100米路程,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行驶30米距离,则这汽车在行驶后的十分钟内共行驶的路程是 米。
上述情境是教师根据该节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等差数列”之间的联系,所设计的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生活性教学情境。该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从内心感知数学学科知识“生活性”的深层含义,认识到学习掌握该知识内容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从内心对该知识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广泛的“认同感”,自觉主动投入到新知学习活动中。
二、紧扣主体探究特性,提供问题探究平台,提升问题探究实践能力
问题:已知函数f(x)=1-2a-2acosx-2sin2x的最小值为g(a),a∈R,(1)求g(a),(2)若g(a)=■,求此时f(x)的最大值。
上述问题案例是教学“三角函数”时,在巩固练习环节所设置的一道数学练习题。教师设置该问题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水平,教会学生探究此类问题的方法要领,实现对相似类型问题的有效解答。在该问题讲解时,教师将“自主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解答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共同探寻问题解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探究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打下了能力基础。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见,探究知识奥秘,探寻事物真相,是学生内在探究潜能的具体表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借助所学知识,运用已有解题经验,开展问题内涵及解法探索实践,逐步积累探究经验,从而实现探究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设置探究性问题,实时指导点拨,切实提升学生在问题探究方面的能力水平。
三、彰显评价辨析功能,设置错例评析环节,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成效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实施者,由于受到自身学习条件的影响,不能够对自身学习活动及效能进行全面、及时的认识,导致学生学习效能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学评价作为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成效和学生学习活动实效所进行的评析活动,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学评价这一有效手段,设置具有矛盾性的问题解答评析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知识,开展问题解答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评析活动,让学生在辨析问题解答正误过程中,实现创新效能的有效提升。
问题:设P1(4,-3),P2(-2,6),且P在P1P2的延长线上,使|P1P|=2|PP2|,则求点P的坐标。
教师根据以往学生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设置了“设分点P(x,y),∵P1P=-2PP2,λ=-2,∴(x-4,y+3)=-2(-2-x,b-y), x-4=2x+4, y+3=2y-12, ∴x=-8,y=15, ∴P(-8,15)”解题过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问题解答过程评价辨析活动。学生纷纷根据所学知识和解题经验,对上述问题解题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辨析,指出该题还有其他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辨析”,指出辨析“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在辨析中认识不足,在改正不足中提升创新效能。
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能力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现实落脚点,高中数学教师只有重视学生主体特性,遵循认知规律,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创新,才能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切实提升和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能力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了有效划定。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紧缺人才。我国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就曾指出:“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美国教育理论家斯坦福凯伦也曾经指出:“教学是知识能力传输的方式,它归根结底也是为社会服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特性,采用有效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实践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培养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归宿,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要求。本人现结合新课改纲要内容,对如何采用有效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如有不妥,请予指正。
一、抓住学生情感特点,善于创设适宜情境,增强自主学习良好情感
高中生作为具有情感基础的学习个体,由于学习情感稳定性和甄别性还没有完全形成,易受社会因素和内在情感的渲染和制约。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学生情感思想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能。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内在情感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良好情感。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情感的“引导员”和“理疗师”,走进学生,找寻学习情感不良“症结”,与学生建立深厚师生友谊,及时了解和解开学生心理上的“疙瘩”,激发主动学习的潜能。同时,善于利用数学学科特性,凸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特点,将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融合,设置出具有趣味性或生活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内在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情感的有效激发。
情境:一汽车在第一分钟内行驶了100米路程,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行驶30米距离,则这汽车在行驶后的十分钟内共行驶的路程是 米。
上述情境是教师根据该节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等差数列”之间的联系,所设计的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生活性教学情境。该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从内心感知数学学科知识“生活性”的深层含义,认识到学习掌握该知识内容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从内心对该知识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广泛的“认同感”,自觉主动投入到新知学习活动中。
二、紧扣主体探究特性,提供问题探究平台,提升问题探究实践能力
问题:已知函数f(x)=1-2a-2acosx-2sin2x的最小值为g(a),a∈R,(1)求g(a),(2)若g(a)=■,求此时f(x)的最大值。
上述问题案例是教学“三角函数”时,在巩固练习环节所设置的一道数学练习题。教师设置该问题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水平,教会学生探究此类问题的方法要领,实现对相似类型问题的有效解答。在该问题讲解时,教师将“自主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解答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共同探寻问题解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探究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打下了能力基础。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见,探究知识奥秘,探寻事物真相,是学生内在探究潜能的具体表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借助所学知识,运用已有解题经验,开展问题内涵及解法探索实践,逐步积累探究经验,从而实现探究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设置探究性问题,实时指导点拨,切实提升学生在问题探究方面的能力水平。
三、彰显评价辨析功能,设置错例评析环节,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成效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实施者,由于受到自身学习条件的影响,不能够对自身学习活动及效能进行全面、及时的认识,导致学生学习效能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学评价作为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成效和学生学习活动实效所进行的评析活动,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学评价这一有效手段,设置具有矛盾性的问题解答评析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知识,开展问题解答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评析活动,让学生在辨析问题解答正误过程中,实现创新效能的有效提升。
问题:设P1(4,-3),P2(-2,6),且P在P1P2的延长线上,使|P1P|=2|PP2|,则求点P的坐标。
教师根据以往学生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设置了“设分点P(x,y),∵P1P=-2PP2,λ=-2,∴(x-4,y+3)=-2(-2-x,b-y), x-4=2x+4, y+3=2y-12, ∴x=-8,y=15, ∴P(-8,15)”解题过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问题解答过程评价辨析活动。学生纷纷根据所学知识和解题经验,对上述问题解题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辨析,指出该题还有其他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辨析”,指出辨析“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在辨析中认识不足,在改正不足中提升创新效能。
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能力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现实落脚点,高中数学教师只有重视学生主体特性,遵循认知规律,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创新,才能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切实提升和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