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xqfe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老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问题:“联系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老王这类人的看法。”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老王这类人需要迅速转变经营方向,坐三轮车的人毕竟很少;有的说,现在像老王这样的贫困群众太多了,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如此,学生活动充分,课堂固然是走向了“热闹”,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还是语文课吗?这是政治课。这样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来吗?只能培养出一批夸夸其谈的政客。课堂拓展已经脱离了语文的本真,只为了拓展而拓展。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单纯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来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语文教材仅仅是一个“阶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立足课本,利用这个“阶梯”让学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真正实现语文拓展教学的意图。教学内容的拓展并非教师头脑发热式的“灵光一现”,也非学生天马行空式的“奇思妙想”,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真正需要为出发点,以创设高效课堂为目标。那么,教学中教师搭什么样的“台”才能让学生唱好“戏”呢?
  一、情节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教学《琵琶行》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处理:对作者与琵琶女的遭遇进行对比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琵琶女如果生活在今天,她除了悲叹还可以怎么做?”这一问题提出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反映异常热烈,有说离婚的,有说自己创业的,有说委曲求全的,有说寻找精神寄托的。热烈的讨论中,我又迅速引导学生思考“那个时代的琵琶女有这些选择吗?她能选择的是什么?”以此将学生的角色转换到琵琶女身上,让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向纵横发散开去,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和创意。因此在拓展中应大力鼓励学生“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进行多个版本的设计。只是拓展时教师应把握尺度,要针对文本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拓展,不能偏离教学的中心。
  二、文本的对比拓展与延伸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一篇课堂实录。他将“谛听天籁”这一板块中的两篇文章——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和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迁移教学,仅用了一堂课时间,就让学生轻松的学完了两篇课文。课堂上黄老师只提了三个主要问题:①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行);②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要求同学们各自陈述理由(由于这两篇文章都是写大自然的美,但风格不同,同学们欣赏时,各人有各人的体味)。③让同学们找一找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同学们通过讨论,了解了《江南的冬景》可爱、迷人、明朗,还有点悠闲的特点,而《西地平线上》则给人一种壮美、辉煌、雄壮的感觉。
  我想黄老师的这堂课就是将文本中的同类文章进行对比迁移教学。这种对比迁移教学,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试想如果将两篇课文分开来教学,至少要两课时时间,而且又是同一板块的“同类”课文,反复讲授,很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时间用得多了,效果反而差了。
  三、教科书文本与《读本》的拓展与延伸
  基于《读本》的相关专题与教科书“参照呼应”、“补充拓展”、“深化阐释”的关系,我们能否以教科书作例子,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吃透了教材以后,再向《读本》拓展延伸,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地呢?
  例如: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的《我心归去》,能否与《读本》第五专题“何以为家”结合起来?韩少功将法国西部海滨城市圣·纳塞尔市写得那样美丽: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你能说这个地方不美丽,你能说作者不喜爱这个地方?你说不爱就言不由衷了。可家乡却是“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你却说他美丽,这也是明显说不通的,但作者为什么却要“归去”?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不能理解。
  如果我们将这篇课文的学习,与《读本》第五专题“何以为家”结合起来,如果课前我们布置学生读一读《读本》中关于“家”的作品,学生就可能好理解多了。方令儒在《家》中说得更清楚:我“猛然悟到了家的意义,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会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向前爬。”读到《家》中这样的语言,我们再理解韩少功《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容易得多,也就不是他乡美丽不美丽、可爱不可爱的问题了,同时文中有些语言,如“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的。”,这些含有感情哲理而又形象的语言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教科书文本向《读本》拓展延伸,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科书文本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又可以检查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即对课程文本进行二度开发的问题。
  史绍典先生说过:“语文就是语文。”我们要牢记语文的“姓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的什么课。同样,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也不是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什么课的拓展延伸。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本拓展的火候,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搭好“戏台”,让学生唱好“戏”,这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更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客观事物的“数”和“形”的科学抽象。小学数学概念包括意义、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定义、公理等,这些基础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依据,是发展智力,发展思维的理论基础。这样,小学阶段的概念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特点,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感性经验的贫乏,在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不易理解概念。怎样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切实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真正实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探索出一条“减负增效”的教学之路,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及改进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改进  作业的设计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及反馈。科学合理的作业教学是开启学生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也是为学生减负增效的奠基石。在当前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生活、纷繁复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是重中之重。大家都知道,生活是多彩的,学生是多样的,课堂更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生的语文世界必须得到尊重。  【关键词】乐读善思;切入点;互动  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广告词曾风靡一时,平时也经常能听到学生们模仿周杰伦大秀这句话。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想法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一加拿大中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模式,探讨如何在新课标下从艺术课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重塑音乐老师责任意识、自信心。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自主性;创造性  这是一堂8年级的音乐课,班上有学生25名,其中男女比例分别是14:11  音乐课时间是50分钟。  任务布置:  1.每个小组内部达成协议创造一支真实场景的背景音乐。  2.有自己小组内部的“乐谱”,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进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以上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期刊
【摘 要】积极情感的教育,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化学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化学教学;辩证唯物主义;环保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
期刊
【摘 要】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即教育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又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本文主要针对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高中生的美术兴趣。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本;辩论;兴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期刊
【摘要】由于受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高中学生出现了浮躁的学习心态,只有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个,才能使学生摆脱心理疲劳状态,激情昂扬地学习生活。  【关键词】有效课堂;历史教学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代社会经济形势使得高中生呈现出急功近利、学习浮躁的心态。尤其是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学生要学习十门以上的功课,日复一日,艰苦的课业压力
期刊
【摘要】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指挥和影响,教师往往把着力点放在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强化记忆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历史素养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在突出尊重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注重对教学手段的创新和优化,努力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优化创新;教育教学;实践与探讨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继承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