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是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引导。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立德树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文章之美,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语文,是人文素质衡量的术语。一个语文素养良好的学生,无论是在学科方面还是其他方面,他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怀都相对要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呢?笔者从以下方面阐述相关策略。
  一、从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从识字写字开始,每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会正确握笔,会认字、写好字。那么,教师应该从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不同结构让学生学会如何认字,如何写字,并欣赏汉字的美,从而进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笔者在教学“人”字时,故意将左边的一撇写斜一些,让学生与课本上的“人”字作比较,并让学生回答哪个“人”字更好看。当学生发现书上的更好看时,笔者紧接着又问:“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回答:“不会斜,很漂亮。”笔者在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告诉学生:“对,所以我们做人也不能歪歪斜斜的,要端端正正做人,才好看,才漂亮。”字如其人,在写字教学中,笔者常常这样教育学生写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进而教育学生正己身,守规矩,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通过课文的朗读背诵有效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一篇课文通过有声朗读,让听者去感悟,去领会,从而与作者达到共鸣。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不但抓住细节描写凸显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而且抓住人物的语言表现出五壮士面对死亡毫不犹豫,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自读,接着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提问:“怎样的感情读这首小诗更好一些?”悲痛是要达到怎样的悲痛?忧伤时又在何处忧伤?哪里需要放低音调?哪里需要高昂地读?哪里要慢一点?哪里是急愤地读?通过分析,教师再进行范读,然后学生试读,教師再指点,如此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感,最后进行学生朗读环节。
  三、通过文中插图有效渗透德育
  如今的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将文学与美学融合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对插图的鉴赏,先看图,再读文。看看学生是否能从图画中走进作者的世界,或者有学生自己不一样的见解,然后再根据课文,看看有没共同点,即使没有也没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深地理解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先给学生一张桂林山水的照片,问学生:“你们到过这里吗?知道这是哪里吗?”有去过的学生有可能答得出来,没有去过的学生则答不出来。然后,笔者再问:“去过的同学请告诉我,你觉得这里美吗?为什么?”学生答:“我觉得很美啊,因为那里的山很好看,水很绿。我都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山和水。”有的说:“我觉得那里的山好奇怪啊,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兔子,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到不一样的形状。”……笔者首先肯定学生们的回答,并通过照片来给学生一一讲解:桂林水“静”,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桂林山“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让学生有了初印象之后,再读课文,再回头欣赏图片,在动与静中反复体会、感受,然后再进行朗读,通过看、想、说、读、欣赏,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自己的认知,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使其感到骄傲、自豪。
  四、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应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一些实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做到知识巩固、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例如,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笔者组织学生在班上举行“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精神,并通过学校的义卖活动的善款捐赠给灾区,让学生从中明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使学生把自己受到的思想教育转化为道德实践,铸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五、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写作是语文知识的一个提高点,从基础识字认字到读文写作,这是一个阶梯式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重视写作,笔者认为可从日记开始。起初,不必在意学生的日记要有多少字,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写错的字及时纠正,这些都不怕。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的一个习惯。要让学生每天动笔写,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些事情,开心的或不开心的,都可以,让日记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慢慢地,学生就会爱上写日记,一日不写就像缺了什么似的。如此,学生有了精神寄托,可以将自己的心事写进日记中,这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写作需要教师的指导,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先从读后感开始。在阅读中通过写作来深化思想,笔者认为有路可循。如,笔者在教完《凡卡》后,学生已经通过学习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穷人的不容易以及富人的不仁义,学生会同情“小凡卡”。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学生以《不一样的童年》为题,讲述学生的童年,与“小凡卡”的童年作对比之后,学生会有所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六、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作业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一个学习状态,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状况,以及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作业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程度。所以,教师在作业批改应该注意各种信息,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例如,笔者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位同学用“帮助”造句:“只有别人帮助了我,我才帮助别人。”当时,笔者就故意让该学生帮忙拿作业本到办公室,并及时表扬他、感谢他。看到他一脸快乐的表情,笔者及时对他进行了助人为乐的教育。后来,该学生经常在班级里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这样,德育就在无形中渗透了。
  七、在故事中渗透德育
  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需要榜样的力量,教师应该给学生经常讲述一些德育故事。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通过故事来不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美德的熏陶,成为有德之人。成才先成人,一个具备备育的学生,将来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会是社会的良材。
  八、结语
  以德育人,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此为宗旨,给学生一个有养分的土壤,培育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是长期工程,优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将德育春风化雨般渗入学生的思想领域,在每一门学科中将知识与德育相融合,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大计。
  参考文献:
  [1]宋建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探索,2000(1).
  [2]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索,2003(3):36-37.
其他文献
【摘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小学生思维和外在行为活动的结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更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有利于农村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高效实施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摘要】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灵活便捷,突破时空限制,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在小学如何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将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老师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学习成果数字化展示三方面详细分析移动互联网在本校校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节日文化的推广与传承过程中是如何有效运用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传统文化;运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鼓励多提数学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在教学中,我会经常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的各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多媒体设备已广泛使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实操技能,还要重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信息意识和网络道德。本文从习惯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渗透教育三方面,探讨如何把徳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无缝对接,从而达到既提升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又有效渗透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
【摘要】学和导是一对微妙的关系:肯学利于导,巧导助于学。学有法,导有方,才能事半功倍。本文试从做好铺垫、适当留白、简化语言三个角度浅谈学与导的关系。  【关键词】导与学;铺垫;留白;简化  《礼记·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学记》发展了孔子启发教育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的宝贵经验,界定了启发即“喻”的根本目的,指出“君子之教,喻也。”喻的标准有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
【摘要】以初中综合实践课为例,以广州市某中学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以《设计水火箭》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切入点,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实践,提炼出初中STEM教学中的可行教学策略。  【关键词】STEM;教学策略;PBL;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的竞争力来源于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还是个人职业发展需求,都将培养学
赏识,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点金术;赏识,是发掘孩子的潜能,肯定他们的才能和作品的价值;赏识,是承认学生的进步,是鼓励学生的努力,是赞扬学生的行为,是客观地给予评价和婉转地指出他们的不足,更是巧妙引导他们的激情与冲动……那么,怎样才能在“以生为本”的教育上更好运用赏识这一教育手段,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提高赏识教育效果的思想前提和基础  只有树立正确
【摘要】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走出“浅层阅读”习惯,培养“深度阅读”思维。培养深度阅读思维能力,可以借助阅读工具进行系统的锻炼。“与作品对话”是一个整本书深度阅读工具,包括“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  【关键词】深度阅读;阅读工具;与作品对话  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近年推出的系列中考新政,对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学生总是犯相同的错误,以前多次做过的、考过的题都不会做。”把错摊在学生身上是不公正的,这需要我们对数学测验讲评课的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讲评课是把教师对测验的评价反馈给学生,其中反馈什么,怎样反馈,是上好该课型的关键。根据讲评课的特点,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巩固练习上重新思考。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下,利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心理学理论分析现行测验讲评课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洋溢着诗人看到祖国统一后的“喜欲狂”,闪烁着爱国的光辉。诗中字字表现了激动人心,句句洋溢着喜悦情,使人读后,无不被“喜欲狂”的情绪所感染。既然这跃然纸上的“喜欲狂”之情是贯穿全诗的主旋律,那么,在教学时,巧借这个“喜欲狂”入手,在激发学生探究“喜欲狂”的始末中,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和诗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