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身(生理)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极其严重、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道德行为失范。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完善家庭教育; 加强学校管理; 强化社会责任。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的现象已比较普遍,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被留在农村上学,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如何让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更加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关心下一代成长者都有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家人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们学校是贫困县级小学,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31%。他们的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较多,居住地又离当地村学远,于是家长便把孩子转入城镇小学就读,由祖父、祖母在校外租房上学、或由初中生带小学生,每逢农忙季节,个别孩子则由亲戚、房东监管。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家庭关爱缺失等原因,有超过80%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呈现出诸多问题:
(1)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生活质量差。大部分留守儿童 由爷爷或奶奶单方照顾,但逢农忙季节,爷爷、奶奶又要忙农活,导致监管不力或空缺,他们无节制的贪玩,打架事件经常发生,甚至发生溺水事故、触电事故、冬季取暖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令人痛心疾首;不仅如此,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而容易遭受各种人身侵害;甚至存在留守女童被人猥亵、强奸、诱骗的现象。有的困难留守儿童家庭还出现“逆向”照顾现象,幼小的留守儿童反而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长辈,承担着超出其能力的繁重劳动。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生活质量偏低、致使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2)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厌学情绪高。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学生学习费用的支付能力确实增强了,但是由于监护人精力有限,或者是文化水平低等原因,学生在课外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效的辅导。加之监护人对学生的督促力不够,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缺乏学习动力,不上进。
(3)思想意识、行为等出现偏差,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的关爱和模范作用对儿童而言至关重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外出务工的农民对孩子的体现就是以寄钱为主,金钱的纵容致使孩子养成乱花钱,吃零食、请客等不良行为,有钱则花天酒地大吃大喝,没钱时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手头紧时,就有以老师收取资料费等借口骗取、甚至发生偷盗等严重问题发生。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家庭的关爱,也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及时正确的引导,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明辨是非的能力欠缺,犯错误的几率增大。
(4)心理素质不高,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尽管外出务工极大改善农民生活,但被迫留在家里的孩子的心却越来越凉了。父母不能给他们温暖的呵护、不能参加家校互动活动、不能在节假日陪他们玩,这一切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承受着失落、孤独、挫折、自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爱,往往心理非常敏感,缺乏安全感、自我封闭、极端、任性等情绪在不断折磨着幼小的心灵,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5)单亲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法制观念淡薄,伴随着“民工潮”涌动,农村的离婚率不断攀升,而离婚时,父母双方往往都提出不要孩子,这无疑给孩子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爷爷、奶奶更怕他们受到委屈,只有在物质上极大满足他们的要求,一味地骄纵极易染上不良的习惯。然而他们更害怕学校召开家长会、亲子活动,其他同学与家长手牵手的情景深深地刺伤他们幼小的心灵,于是产生羡慕、嫉妒、恨等复杂情绪。
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正如南非已故总统曼德拉所说:“没有什么比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更能深刻折射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了。”因此,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1)完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必须完善家庭教育。在信息时代父母与孩子要保持经常联系并不困难,可电话联系、可通过微信视频与孩子情感交流,鼓励孩子追求上进,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时常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孩子可以树立自信心,内心充满安全感。
(2)加强学校管理。对农村的留守儿童而言,学校教育的优良程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候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可以使其被尊重的心理得到充分满足,更能树立自信心,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学校对各班留守儿童有统计,对其住址、监护人、房东建档,签订安全责任书,保证孩子的安全。老师定期到留守儿童住处家访,进行课业辅导。其次,不定期的组织心理专家讲座,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培养孩子自信心、合作交流的了、能力;举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警示教育。再次,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每位班主任老师都获得心理健康测试合格证,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定期安排心理辅导老师与但是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并写出辅导案例,以便对孩子长期展开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强化社会责任。号召各种社会力量,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局面。首先由政府出面制定相关政策让留守儿童家长回到家乡创业,保证子女的家庭教育。另外要发挥妇联、社区、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开展各种献爱心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思想品德引导。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且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留守儿童现象必然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教育主体进行有效教育,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
[2]莫艳清.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 批准号:GS[2014]GHB0148。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的现象已比较普遍,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被留在农村上学,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如何让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更加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关心下一代成长者都有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家人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们学校是贫困县级小学,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31%。他们的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较多,居住地又离当地村学远,于是家长便把孩子转入城镇小学就读,由祖父、祖母在校外租房上学、或由初中生带小学生,每逢农忙季节,个别孩子则由亲戚、房东监管。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家庭关爱缺失等原因,有超过80%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呈现出诸多问题:
(1)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生活质量差。大部分留守儿童 由爷爷或奶奶单方照顾,但逢农忙季节,爷爷、奶奶又要忙农活,导致监管不力或空缺,他们无节制的贪玩,打架事件经常发生,甚至发生溺水事故、触电事故、冬季取暖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令人痛心疾首;不仅如此,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而容易遭受各种人身侵害;甚至存在留守女童被人猥亵、强奸、诱骗的现象。有的困难留守儿童家庭还出现“逆向”照顾现象,幼小的留守儿童反而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长辈,承担着超出其能力的繁重劳动。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生活质量偏低、致使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2)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厌学情绪高。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学生学习费用的支付能力确实增强了,但是由于监护人精力有限,或者是文化水平低等原因,学生在课外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效的辅导。加之监护人对学生的督促力不够,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缺乏学习动力,不上进。
(3)思想意识、行为等出现偏差,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的关爱和模范作用对儿童而言至关重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外出务工的农民对孩子的体现就是以寄钱为主,金钱的纵容致使孩子养成乱花钱,吃零食、请客等不良行为,有钱则花天酒地大吃大喝,没钱时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手头紧时,就有以老师收取资料费等借口骗取、甚至发生偷盗等严重问题发生。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家庭的关爱,也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及时正确的引导,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明辨是非的能力欠缺,犯错误的几率增大。
(4)心理素质不高,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尽管外出务工极大改善农民生活,但被迫留在家里的孩子的心却越来越凉了。父母不能给他们温暖的呵护、不能参加家校互动活动、不能在节假日陪他们玩,这一切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承受着失落、孤独、挫折、自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爱,往往心理非常敏感,缺乏安全感、自我封闭、极端、任性等情绪在不断折磨着幼小的心灵,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5)单亲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法制观念淡薄,伴随着“民工潮”涌动,农村的离婚率不断攀升,而离婚时,父母双方往往都提出不要孩子,这无疑给孩子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爷爷、奶奶更怕他们受到委屈,只有在物质上极大满足他们的要求,一味地骄纵极易染上不良的习惯。然而他们更害怕学校召开家长会、亲子活动,其他同学与家长手牵手的情景深深地刺伤他们幼小的心灵,于是产生羡慕、嫉妒、恨等复杂情绪。
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正如南非已故总统曼德拉所说:“没有什么比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更能深刻折射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了。”因此,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1)完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必须完善家庭教育。在信息时代父母与孩子要保持经常联系并不困难,可电话联系、可通过微信视频与孩子情感交流,鼓励孩子追求上进,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时常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孩子可以树立自信心,内心充满安全感。
(2)加强学校管理。对农村的留守儿童而言,学校教育的优良程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候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可以使其被尊重的心理得到充分满足,更能树立自信心,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学校对各班留守儿童有统计,对其住址、监护人、房东建档,签订安全责任书,保证孩子的安全。老师定期到留守儿童住处家访,进行课业辅导。其次,不定期的组织心理专家讲座,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培养孩子自信心、合作交流的了、能力;举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警示教育。再次,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每位班主任老师都获得心理健康测试合格证,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定期安排心理辅导老师与但是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并写出辅导案例,以便对孩子长期展开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强化社会责任。号召各种社会力量,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局面。首先由政府出面制定相关政策让留守儿童家长回到家乡创业,保证子女的家庭教育。另外要发挥妇联、社区、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开展各种献爱心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思想品德引导。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且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留守儿童现象必然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教育主体进行有效教育,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
[2]莫艳清.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 批准号:GS[2014]GHB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