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高校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重要思想政治基础。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价值主体、权利主体,也是高校的动力主体、发展主体,把构建和谐校园的任务落到实处,必须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差;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心理素质脆弱;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这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高校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大力优化发展“软环境”,促进高校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新认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个更高的层次上。
(二)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来看,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三)必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道德意识,要通过灌输、启发、激励、引导、说服和感召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二是实施道德规范,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三是推动道德实践,道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要大力强化实践环节,运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观教育基地、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推动道德观念和规范见之行动、落到实处。
(四)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紧迫。大学生一般在17岁—23岁之间,属于成年初期或称青年晚期,是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高校要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深入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和测评数据库,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充分发挥网络等现代媒介的优势,建立起教育、辅导、咨询和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归因、转变观念和提高自控,使其明白只要存在主观需要与客观满足的差异,失意和失败就不可避免,要帮助大学生直面现实,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重要的是要教育大学生掌握阳光思维方法,乐观看待人生,百折不挠,积极向上,有一颗凡事尽力而为的平常心和健康人生哲学,始终保持人生追求的最佳状态。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高校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重要思想政治基础。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价值主体、权利主体,也是高校的动力主体、发展主体,把构建和谐校园的任务落到实处,必须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差;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心理素质脆弱;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这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高校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大力优化发展“软环境”,促进高校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新认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个更高的层次上。
(二)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来看,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三)必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道德意识,要通过灌输、启发、激励、引导、说服和感召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二是实施道德规范,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三是推动道德实践,道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要大力强化实践环节,运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观教育基地、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推动道德观念和规范见之行动、落到实处。
(四)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紧迫。大学生一般在17岁—23岁之间,属于成年初期或称青年晚期,是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高校要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深入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和测评数据库,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充分发挥网络等现代媒介的优势,建立起教育、辅导、咨询和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归因、转变观念和提高自控,使其明白只要存在主观需要与客观满足的差异,失意和失败就不可避免,要帮助大学生直面现实,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重要的是要教育大学生掌握阳光思维方法,乐观看待人生,百折不挠,积极向上,有一颗凡事尽力而为的平常心和健康人生哲学,始终保持人生追求的最佳状态。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