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14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其中特别提出,要建立布局调整规划论证、听证制度,中小学校撤销与合并要公开征求意见,严禁强行撤并。严格控制新建学校在校生规模,不搞超大规模学校。
综观各类大规模学校,虽各有各的特点,但还是可以将之归为四类,而每一类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管理难题。第一类:撤点并校。这是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大量农村原有的中小学被撤销,继而将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就读,这类学校通常是乡镇合并的附属产物,具有一定区域范围、政府强制而非自然消亡的特点。第二类:“一拖N”。这类学校是以一所名校为“主机”系统、周边N所学校为“辅机”的区域教育共同体,它的特点是不撤不并、分合有度,江苏南京地区的一些教育集团堪称典型。第三类:名校辅城。为推动城市建设,政府往往借助于名校效应,以名校为母体,在新城区建立子体学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校),这类学校具有政府扶持、校区独立、整体联动的特点,海门市东洲教育集团就是一例。第四类:民间资本积聚。一部分民营企业瞄准教育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兴办教育集团,这类学校的特点是跨区域,公办、民办校皆有但以民办学校为主体。
历史地看,大规模学校对教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大规模学校往往由优质学校逐步发展壮大而成,覆盖区域广,校区组成多,借助优质学校品牌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号召力,可以带动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与公平,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同时,大规模学校的创办还让更多的教师融入到优秀团队,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并让更多的学校享受到优质资源,为面上改造薄弱学校积累了经验。所以这些学校的社会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学校的迅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与社会问题,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发展大规模学校除了给学生教育、学校安全带来的影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效率降低。学校规模太大,校区太多,学校核心管理层的思想与实践操作指令,需要经过多层级才能传达到最基层的班级、教师,有时因学校领导班子人手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管理中出现“死角”“漏洞”,甚至“盲区”。二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大规模学校往往校区较多,各校区建校时间不一、条件参差不齐,校区之间相互争资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之集团没有行政功能,集团内部在配置校区资源时有难度。三是文化冲突。大规模学校在成立集团或组建办学联盟后,因本部与分校区的文化不相一致,校区发展如何定位,特色如何彰显,难以把准。另外,规模办学,基本是政府行为,是政府的推动与区域教育发展的需求导致了大规模学校的产生。在很多地区,学校的规模上去了,但是配套的机制、体制还没有得以明显的转变,对大规模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依然是同样的标准和同样的机遇。这样的机制体制让学校有规模却没有自己的规则,束缚了教育集团通过大规模运作获得超越发展,影响了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等等。
大规模学校该向何处去,如何解决当前大规模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问题,也正是本期策划的初衷。我们试图找出解决当下大规模学校所遇难题的办法。因为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学校其存在或许是暂时的,它应该只是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上的一道风景。
综观各类大规模学校,虽各有各的特点,但还是可以将之归为四类,而每一类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管理难题。第一类:撤点并校。这是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大量农村原有的中小学被撤销,继而将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就读,这类学校通常是乡镇合并的附属产物,具有一定区域范围、政府强制而非自然消亡的特点。第二类:“一拖N”。这类学校是以一所名校为“主机”系统、周边N所学校为“辅机”的区域教育共同体,它的特点是不撤不并、分合有度,江苏南京地区的一些教育集团堪称典型。第三类:名校辅城。为推动城市建设,政府往往借助于名校效应,以名校为母体,在新城区建立子体学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校),这类学校具有政府扶持、校区独立、整体联动的特点,海门市东洲教育集团就是一例。第四类:民间资本积聚。一部分民营企业瞄准教育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兴办教育集团,这类学校的特点是跨区域,公办、民办校皆有但以民办学校为主体。
历史地看,大规模学校对教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大规模学校往往由优质学校逐步发展壮大而成,覆盖区域广,校区组成多,借助优质学校品牌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号召力,可以带动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与公平,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同时,大规模学校的创办还让更多的教师融入到优秀团队,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并让更多的学校享受到优质资源,为面上改造薄弱学校积累了经验。所以这些学校的社会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学校的迅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与社会问题,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发展大规模学校除了给学生教育、学校安全带来的影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效率降低。学校规模太大,校区太多,学校核心管理层的思想与实践操作指令,需要经过多层级才能传达到最基层的班级、教师,有时因学校领导班子人手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管理中出现“死角”“漏洞”,甚至“盲区”。二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大规模学校往往校区较多,各校区建校时间不一、条件参差不齐,校区之间相互争资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之集团没有行政功能,集团内部在配置校区资源时有难度。三是文化冲突。大规模学校在成立集团或组建办学联盟后,因本部与分校区的文化不相一致,校区发展如何定位,特色如何彰显,难以把准。另外,规模办学,基本是政府行为,是政府的推动与区域教育发展的需求导致了大规模学校的产生。在很多地区,学校的规模上去了,但是配套的机制、体制还没有得以明显的转变,对大规模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依然是同样的标准和同样的机遇。这样的机制体制让学校有规模却没有自己的规则,束缚了教育集团通过大规模运作获得超越发展,影响了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等等。
大规模学校该向何处去,如何解决当前大规模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问题,也正是本期策划的初衷。我们试图找出解决当下大规模学校所遇难题的办法。因为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学校其存在或许是暂时的,它应该只是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上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