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低效性,将德育教育与高中语文进行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保证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也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的进行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无痕渗透,以此更好地达到以“知”育“智”的教育效果。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意义
1.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找到许多德育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了解语文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美德和品质。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保持谨慎,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意识,严谨的态度,这些道德素质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成长和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教学效率
德育中包含了国家特色,语文教学实施阶段渗透德育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阶段,德育教师没有将学生的爱好、个人特点考虑在内,所以学生德育的兴趣比较低,如若将德育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内涵,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利用网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改变以往对于德育的看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可以与情感、品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道德品质的了解,而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网络时代下,高中学生的价值观被强大的网络信息影响着,信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进行语文教育时,通过消除不健康的思想,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知识点,结合互联网,促进德育教育与高中语文知识的快速融合。互联网可以快速的分析出语文知识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共同点,通过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来促进学生对德育正确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
第一,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師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确保拥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完善其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第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然后在了解了其中语言文字的内涵之后,再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来表达出个人的观点。与此同时,该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对其以后的写作表达以及阅读理解等能力有着深厚的影响。
第三,实践探究能力。生活处处皆学问,语文文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生活中的学问需要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唯有如此才能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语文知识,同时提高其个人运用所积累知识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1.通过挖掘教材,引入优秀文化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以学定教,以学生的认知需求,确定学习的目标;以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学习的起点;以学生的认知风格,确定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认知发展,确定学习的重点,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成长。要实现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例如,在进行《师说》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重点词汇的教学后,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劝学》等文章进行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品质进行探讨,鼓励学生了解古代人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
2.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导学生发散思考
在进行德育教育与高中语文知识的融合时结合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更新教学理念。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利用现代化教育平台,科学的进行学习小程序的设置,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中规范的设置学习,第一步是初次尝试。鼓励学生根据文章进行情感、品质的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的引导。第二步,再次尝试。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探索要求,激发学生投入新的探索。第三步,预设学习。例如,在进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认识的袁隆平进行介绍,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对袁隆平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对袁隆平进行介绍的短视频,在激动人心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3.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品质
教科书是中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从而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可以指导和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且进行小组合作,并使用解决问题的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思维水平。例如,在进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匠精神人物的搜集,评比哪个小组对工匠精神了解更加的透彻,引导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学习。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工匠精神进行总结,保证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涵,实现德育教育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四、结语
总体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促使学生能够实现以“知”育“智”,为提升整体的德育奠定良好基础。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引路人,在核心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以此更好地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14期
[2]李玲;;润心无声 德育无痕——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下);2018年12期
[3]吴云;;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J];试题与研究;2019年0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无痕渗透,以此更好地达到以“知”育“智”的教育效果。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意义
1.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找到许多德育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了解语文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美德和品质。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保持谨慎,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意识,严谨的态度,这些道德素质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成长和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教学效率
德育中包含了国家特色,语文教学实施阶段渗透德育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阶段,德育教师没有将学生的爱好、个人特点考虑在内,所以学生德育的兴趣比较低,如若将德育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内涵,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利用网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改变以往对于德育的看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可以与情感、品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道德品质的了解,而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网络时代下,高中学生的价值观被强大的网络信息影响着,信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进行语文教育时,通过消除不健康的思想,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知识点,结合互联网,促进德育教育与高中语文知识的快速融合。互联网可以快速的分析出语文知识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共同点,通过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来促进学生对德育正确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
第一,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師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确保拥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完善其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第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然后在了解了其中语言文字的内涵之后,再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来表达出个人的观点。与此同时,该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对其以后的写作表达以及阅读理解等能力有着深厚的影响。
第三,实践探究能力。生活处处皆学问,语文文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生活中的学问需要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唯有如此才能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语文知识,同时提高其个人运用所积累知识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1.通过挖掘教材,引入优秀文化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以学定教,以学生的认知需求,确定学习的目标;以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学习的起点;以学生的认知风格,确定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认知发展,确定学习的重点,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成长。要实现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例如,在进行《师说》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重点词汇的教学后,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劝学》等文章进行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品质进行探讨,鼓励学生了解古代人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
2.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导学生发散思考
在进行德育教育与高中语文知识的融合时结合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更新教学理念。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利用现代化教育平台,科学的进行学习小程序的设置,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中规范的设置学习,第一步是初次尝试。鼓励学生根据文章进行情感、品质的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的引导。第二步,再次尝试。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探索要求,激发学生投入新的探索。第三步,预设学习。例如,在进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认识的袁隆平进行介绍,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对袁隆平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对袁隆平进行介绍的短视频,在激动人心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3.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品质
教科书是中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从而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可以指导和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且进行小组合作,并使用解决问题的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思维水平。例如,在进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匠精神人物的搜集,评比哪个小组对工匠精神了解更加的透彻,引导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学习。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工匠精神进行总结,保证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涵,实现德育教育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四、结语
总体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促使学生能够实现以“知”育“智”,为提升整体的德育奠定良好基础。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引路人,在核心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以此更好地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14期
[2]李玲;;润心无声 德育无痕——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下);2018年12期
[3]吴云;;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J];试题与研究;201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