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心与心的对话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and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今天听我的弟子王靖上青优课推荐课所想到的话题。一堂课,实际上就是围绕着文本所展开的心与心的对话。
  王靖课的所教授的的文本还是《宝玉挨打》,只不过班级换成了文科重点班,相同的还是围绕着其中的细节进行品评。
  围绕着《宝玉挨打》中的细节,王老师和学生聊了起来,学生与学生聊了起来,在我看来,这就是对话。这其中的对话,有如下几种:
  一是情感的对话
  一女生向老师发问,面对“金钏儿的含羞赌气自尽”,为何宝玉没后悔,只有“感伤”?
  王老师问这位女生是否看过《红楼梦》,女生回答看过,王老师让她复述宝玉与金钏儿交往的经过,再让她谈谈自己的体会。王老师也谈自己的感受。在这里,师生的对话是围绕着宝玉的情感展开的。面对“金钏儿的含羞赌气自尽”,宝玉真的没后悔,只有“感伤”吗?
  细看文本,文中有“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在宝玉的父亲看来,宝玉是一脸的“思欲愁闷气色”“咳声叹气”。可以说,“金钏儿的含羞赌气自尽”,实在是让宝玉徘徊懊恨,以至于精神恍然。毕竟是事因由宝玉的调情而起,是他的轻薄造成了金钏之死。
  王老师没有简单回应学生的问题,也没对学生的理解简单作评价,而是让回到宝玉与金钏儿交往史上去体味,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自己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种方式是智慧的。
  又如王夫人的语言和“大哭”这些细节,也可进行一番情感对话。由对话明白,王夫人似乎对贾宝玉充满了母爱。可事实上她哭时,首先想起的不是别的而是已经死去多年的头生子——贾珠,可见她救宝玉只不过因为她现在只有这一个儿子而己。这儿子虽然在她看来是个不孝的“孽障”,但她若失去了这个“孽障”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
  二是思想的对话
  《宝玉挨打》中是藏着思想的。如贾政对宝玉的毒打,小说用了个“狠命盖”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这是往死里打呀;而宝玉呢,被打后,心里仍不服,他对着黛玉长叹一句“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我们应该知道,贾政对宝玉意味着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宝玉挨打有三点原因,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贾政与宝玉之间的根本矛盾在于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换句话说,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的斗争。贾政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宝玉偏偏拒绝成为封建之材。贾政要的是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宝玉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得过且过,宝玉的思想里在充满着人性与人情的同时,也有些颓废,而维护正统的贾政是容不得颓废的。这样一种世界观冲突,最后演变为暴力冲突,贾政不仅用言语和态度,最后还要用“板子”,这是必然的。
  再如前面所说到的王夫人的“哭诉”,实际上也包含了这样的思想:在中国的封建家族中,从高高在上的皇室到普通百姓,一直是母以子贵。育子是女人的主要工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媳妇不过是家族生存、融合和发展的工具而已。倘不能举男,不管责任在谁,媳妇都被认为是天生无能之辈,当属“七出”列,即使不让她卷铺盖回家,也难免备受冷落。只有做了母亲,她才能有功于夫家,才能有望“母以子贵”。因为丈夫能够休妻,儿子却只能孝母。“夫为妻纲”确实是中国女子无法挣脱的宿命,但儿子却是她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唯一真正属于她的、并寄托着她的全部理想和希望的活的资本,也是她摆脱卑下地位,成为“人上人”的唯一有保证的投资。所以中国传统媳妇能够守寡,却不堪丧子。可以说,宝玉挨打,王夫人心痛,既显出了她的母爱,也是嫡庶之争的反映。
  三是精神的对话
  可以说《宝玉挨打》是蕴蓄着精神的。在宝玉与众不同的对金钏儿之死的态度上,我们可以见出他对封建束缚的反叛精神。他不喜欢读书,“爱博心芳”,爱和丫鬟们厮混,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从少女们身上看到了清纯自然的一面,与浊臭蠢笨的男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宁肯与地位下贱的丫鬟厮混,也不愿见贾雨村那样势利恶俗的官场中人,是其叛逆精神最集中的体现,而且他被毒打后仍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可见他的叛逆的坚决。
  宝玉兼爱大观园的女儿们,不能单纯从青春情欲角度来诠释,其间他对女儿的赞美崇拜,勇敢提了“女清男浊”的精神理念,更多地表现出对美和理想的追求,是对那个充满了浊臭气息的男尊女卑时代的抗争与颠覆,也包含对平等、自由的追求。
  王靖老师的课,总体上分为两段,一段是“生”说(“师”补充说),一段是“生”写。无论“说”也好,还是“写”也罢,在我看来,都是对话。前者是偏于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动态的,互动的,形成了对话语境;后者是偏于生与作者、生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是静态,独立,利于学生在深层的对话中形成感悟与认识。可惜的是后一段,没时间作展示,不知学生对话的深与浅。
  按理来讲,文科重点班当优于普通班,但在重点班所上的课却没有普通班精彩,究其原因,是对话准备不充分。具体说来,一是阅读的时间不充分,二是学生考虑到更重要的会考与一诊考试,三是借班上课,不易掌控。由此可以看出,理想的、有效的对话当以“熟读”为基础。要“熟读”需要做到如下两步:一是细读;二是深读,读出问题、读出感受。
  即使是如此,像《宝玉挨打》这样的节选内容,依然有实施对话的难度,如宝玉与琪官金钏J儿的交往,又如文化背景等,这就需要教者引领。具体来说:
  1.在对话停滞时“引”。如学生提出长史官和贾政的话语细节却无法揣摩深意时,教师就要给学生讲讲贾府与忠顺府的关系(属于不同的政治集团)。又如学生提出贾环“四顾一看”的神态细节和王夫人的话语细节时却不明就里时,教师就有必要把回目告知学生。在王靖老师的课堂上,她就告知了学生即“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苔挞”,从而引出“庶嫡之争”这一话题。
  2.在对话顺畅时“引”。如学生提出宝玉闻琪官金钏儿之死的心理细节,并说出了正确的理解之后,教师有必要补问一句,其他人有宝玉的“摧伤”“感伤”吗?这一补问,有两个好处,一是让话题拓展开来,二是对话走向深入。
  行文至此,把前面的一番琐碎的话概括如下:课堂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读者围绕文本所展开的心与心的对话,有情感的对话,还有思想的和精神的对话。有效的的课堂对话,要以学生的细读、深思为基础,要靠教师的智慧引领。课堂对话的“点”在文本,目标在文本所涵盖的情感、思想与精神。
  (龚志华,绵竹市名教师、绵竹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校长是带着价值观、信仰和理念走进学校的。他们的价值观可以被察觉,也可能无意识地影响师生行为、学校质量和学校集体的期望。校长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从内容和形式塑造着学校文化,主要表现在权力的分配和使用上。  “领导”和“管理”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确保系统完全按照预设规范平稳运作的行为。“领导”是基于现状,致力于超越现状的行为,是前瞻性战略思维的决策反映。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轨迹,学校教育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生物实验则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生物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结构必须通过生物实验才能观察清楚,一些生物学理论也是通过生物实验总结而来。因此,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积极改进生物实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率。而生物实验生活化正是一条改进生物实验教学的新路子。  一、生物实验迫切需要生活化  长期以来
期刊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直是幼儿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攻击性行为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只有明确知道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矫正不良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  一、幼儿攻击性概述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等)、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是指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认识到迁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小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特别是学习态度、学习思维方法的迁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悉心指导。  一、迁移,让学生从复杂走向简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其开口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人们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儿童的课外阅读(儿童文学阅读、经典阅读等)逐步重视、推动起来。有关“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新教育实验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等的报道、宣传,屡见报端与荧屏;“国学热”、“绘本热”等浪潮也在一些校园内涌现。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笔者还是感觉到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课外阅读逐步重视起来
期刊
[摘 要] “读写任务”这一题型最先由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试卷引入,之后2008年陕西、福建等省也引用了这类题型。因为这种题型新颖、灵活,有利于激发同学们思维,留给同学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有利于展现出同学们真实的写作水平,越来越多省市的高考卷采用“读写任务”的写作形式,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写任务”作文也成为了我市英语老师的探索学习的重点,因此有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构想。  
期刊
诗歌与绘画是极其亲近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历来是中国画的审美追求,是中国画的灵魂。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中国画的鉴赏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中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中学生的审美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中国画的诗意画意,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呢?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此作浅要分析。  一、画意中解读诗情  这是宋代画家马远
期刊
指导学生自学语文的基本层面,我觉得可以从教材、课程、生活三个层面来阐释。  一、指导学生依据教材,找到“我学的语文”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凭据,指导学生自学,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学教材。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最大不同在于,学习内容隐匿于一篇篇的文章中,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即使通读几遍课文,可能收获也是了了。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语文教材呢?  问问一些学生,学了某册课本之后,你学到了什么
期刊
高中历史教学,上白天文,下至地理,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識和理论,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联系。高中历史教学的真谛是什么?是传递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識的细节,还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期刊
语文是一桌桌琳琅满目的筵席,是一道道色香俱全的大餐。当我们瞻望飘扬人文大旗猎猎长风的同时,发现朴实、简单、工具性的语文课堂上成了一些教育的时尚。人们没有了“悠然见南山”的平和与从容,缺失了“可下五洋捉鳖”的激情和豪迈。这份诗意失落了,人类心灵中最隐蔽最美好的语言,最能表达质朴而纯真的情感失落了;蕴藏于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意念失落了。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而汗颜。  教育是一项充满诗意的事业,它和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