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诗画融合赏析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与绘画是极其亲近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历来是中国画的审美追求,是中国画的灵魂。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中国画的鉴赏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中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中学生的审美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中国画的诗意画意,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呢?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此作浅要分析。
  一、画意中解读诗情
  这是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一看到这幅作品,学生马上会下意识地背出千古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理解分析作品就比较容易了。画面倒是极为简单:一叶孤舟,一个钓者,几道水纹,其余全是空白,只觉得烟波浩渺,满目清旷静寂。画家匠心独到之处在于,空白既代表水——一片汪洋,也代表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加强了寒意萧条的气氛,显出了“寒江独钓”中“寒”的境界。茫茫天地中只有一叶扁舟和一个垂钓的老人家,就使这老翁显得格外孤独,进一步突出了“寒江独钓”中“独”的境界。然而,这“寒”,并非是大自然的严寒,因为水并未结冰,人也不瑟缩,而是人物内心的清冷致寒;这“独”,自然指孤单,但那钓者反而悠哉自得,远离世俗喧闹,自找此清静去处垂钓消遣。他的灵魂大概已由静入虚,与“天”合一,与宇宙共呼吸了——这正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难怪要强调“计白当黑”的重要了。
  二、诗情中品味画意
  在教学中,我先请学生欣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诗的意境想象和描绘画面。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学生们知道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市。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一幅美丽的画面也就勾勒出来了,再回头看作品,仿佛就感到是在和画家进行心灵交流了。
  三、诗情画意的息息相通
  画家在画作上题以诗文,图文并茂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画的意境更加深邃,主题更加突出,布局构图更加完善。诗情画意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是因为诗、画都是写人绘景;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风景。由此可见,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有机结合的,不能把诗文视为多余。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笔墨酣畅,风格疏放。画中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瓮,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幅作品在对画面中的诗文进行解读前,曾经有学生问我,这个葡萄怎么画得不真实,后来通过诗文的分析学生们都能够理解,这画反映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行情操,表达了画家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好的题画诗可以使画的意境更加深邃,主题更加突出,甚至具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大家张大千作画几乎每画必题,所题非诗即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融,相得益彰。正因张大干文学修养很深,其作品能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雅俗共赏,为中、外不同档次的人士所钟爱。张大干曾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中国画家,诗书画务必样样精到才行。”
  四、诗情画意的水乳交融
  诗歌表达诗情,画面体现意境,诗意画境达到交相辉映的境界一直是诗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诗境的创造是心灵与追求对象的高度契合,追求对象尽可以从心灵中流出超越现实之景物本来的面貌,诗境也往往是心灵化的意境。诗中的物和情的内在特征性愈强愈有表现力,所组成的意境所蕴涵的内容也就远远超过此物此情本身。
  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是中国文人对君子品格的最高评价,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在绘画中对画境的创造,唐人张澡也有精到的概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的主观之情与所画对象相契相融,统一于画笔的笔墨之中。画家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两相交融契合,情被景化,景被情化,“物境与心境合,便可由实境而人化境,空灵奇变,无所挂碍,意参造化,左右逢源。”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真境与神境的统一,而情景的交融“迹化”便构成画境的审美基础。有了四君子图也就留下了这样优美的诗句: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着遍山隅。——陈毅《幽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郑板桥为什么独独喜欢画竹子和兰花,从而又能更好地解读四君子图,感受这份情致了。
  总之,一切美的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山水成了诗人画家抒写情思的媒介。董其昌说得好:“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人画家的心灵活跃,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灵动。因此说:“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文化美,表达出意境美(诗情画意)、形式美(诗文书画印一体)。
  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西画近建筑(理性的),中国画近文学(感性的)。”即:西方的绘画近似建筑一般的理性——写实性强;而中国画是近乎文学作品一般的个性强烈,艺术化的客观事物——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是情感的宣泄)。因而,在其表现方式上产生了主观的、情感的方法。应当承认,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诗与画,可谓是孪生姐妹。在我国文艺史上,就流传着不少“诗画合璧”的文坛佳话。不少画家,为诗人的佳作配画;不少诗人,为画家的优秀之作题诗。诗画互通、互补互济的艺术关系,是诗画家的重要艺术发现和创作经验之谈。艺术中处于对极地位的画与诗;题画诗、诗意画使诗与画形式上的融合;诗与画精神上的融合与艺术上的丰富与圜成。这样,“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的语言艺术与“画传诗内情,贵有诗中意”的造型艺术彼此配合默契。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诗画融合赏析,是新课程的探索,更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艺术融合的佳境,从而提升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
  (陈远新,雷宫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其他文献
师生沟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正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言,确定学生的教育需求是教师艺术性地教育每个学生的根本依据。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一定的艺术,师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才能共同进步。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沟通师生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用诚心叩开学生的心扉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发展
期刊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儿歌,一根皮筋跟着女孩们活泼的身影跳起了舞;几个泥洞、几粒玻璃球让男孩子们玩得流连忘返……这些曾给我们以及我们上几代人带来童年欢乐的民间游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到今天却突然黯然失色,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销声匿迹了。作为一名农村的幼儿教师,有责任让这些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重新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接受民间游戏的熏陶,促进
期刊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
期刊
校长是带着价值观、信仰和理念走进学校的。他们的价值观可以被察觉,也可能无意识地影响师生行为、学校质量和学校集体的期望。校长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从内容和形式塑造着学校文化,主要表现在权力的分配和使用上。  “领导”和“管理”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确保系统完全按照预设规范平稳运作的行为。“领导”是基于现状,致力于超越现状的行为,是前瞻性战略思维的决策反映。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轨迹,学校教育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生物实验则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生物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结构必须通过生物实验才能观察清楚,一些生物学理论也是通过生物实验总结而来。因此,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积极改进生物实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率。而生物实验生活化正是一条改进生物实验教学的新路子。  一、生物实验迫切需要生活化  长期以来
期刊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直是幼儿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攻击性行为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只有明确知道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矫正不良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  一、幼儿攻击性概述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等)、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是指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认识到迁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小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特别是学习态度、学习思维方法的迁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悉心指导。  一、迁移,让学生从复杂走向简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其开口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人们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儿童的课外阅读(儿童文学阅读、经典阅读等)逐步重视、推动起来。有关“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新教育实验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等的报道、宣传,屡见报端与荧屏;“国学热”、“绘本热”等浪潮也在一些校园内涌现。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笔者还是感觉到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课外阅读逐步重视起来
期刊
[摘 要] “读写任务”这一题型最先由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试卷引入,之后2008年陕西、福建等省也引用了这类题型。因为这种题型新颖、灵活,有利于激发同学们思维,留给同学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有利于展现出同学们真实的写作水平,越来越多省市的高考卷采用“读写任务”的写作形式,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写任务”作文也成为了我市英语老师的探索学习的重点,因此有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