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学学习置于生活背景中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合作交流作为教学过程的主改方向,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生活的“大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创设条件。
  
  1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在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出示了1张老师因感冒发烧的体温测量记录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经过一段时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生2:护士每隔6小时为病人量一次体温。
  生3:病人体温最高是39.5℃,最低是36.8℃。
  生4:病人的体温在4月8日下降得最快,4月9日比较稳定。
  生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这个教学片断的知识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所以通过观察,交流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又出示一张昆明2006年十二个月气温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来制作折线统计图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你的折线统计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并预测一下未来的2008年昆明夏季气温将达到多少摄氏度?
  生1:从统计图中可看出昆明夏季气温最高平均可达到28℃。
  生2:昆明气温越来越高,这都是因为全球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引起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生3:在全国来说昆明的气温不算太高,较适合居住,我们应保护家乡的环境,使它真正四季如春。
  生4:我预测2008年昆明夏季气温将达到3Cc左右。
  这样的教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相互交融,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进而乐此不疲地去学习。
  
  3 课后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教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通过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把学生带到一个圆锥形沙堆边,让学生计算沙堆的体积。这时,学生就必须解决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沙堆的有关数据,还必须用垂线,平行线的知识测量出沙堆的高、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最后求出沙堆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每立方米沙的重量,让学生求出这堆沙的总重量。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如: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学生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后,让学生替老师出主意:“老师有1000元钱,该怎么存比较合算?”学生不但要到各家银行去了解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还必须考虑这些钱存多久,存的方法是逐年存还是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整存整取?有没有国债可买'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并阐述理由。这样的教学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与育人的统一。
  总之,教学要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使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思维向广度,深度拓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中,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
其他文献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使幼儿语言得到快速发展,我们应注重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早期阅读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  1 积极引导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  开展阅读活动,没有良好的文化设施和大量的幼儿喜欢
期刊
当今人们在教育的实践中实现了认识上的转变,而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自信力的培养。现在教育由于对这些能力长期得不到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造成了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    1 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直觉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
期刊
近年来,话题作文的推出,使得写作观点,命题方式及评价标准都有了新变化,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重视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总而言之,作文要创新。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中学生的创新?就“创新”二字而言,是指去探求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的观念,事物。但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要求一个中学生,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刘佛年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
期刊
【摘要】通过对凤凰县体育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凤凰县 体育旅游 开发 现状 对策    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形势下,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冲击,而旅游业却成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从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等深度旅游发展,民族体育旅游正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本文拟在过去《湖南省凤凰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环
期刊
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纵观我国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努力改变儿童美术创造力是势在必行的。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美术教师,应注意在美术教学中,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
期刊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性的教学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的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补充的原则。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技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体现现实性、层次性、趣味性、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给学生留
期刊
【摘要】账表审核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工作环节,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进行审核?如何准确判断凭证、账簿和报表之间的差错并及时排除,既是会计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会计信息化能否有效开展下去的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月底结账审核、表间勾稽关系检查、表内检查与账表不符、会计科目数据文件与记账凭证数据文件不符、账证不符与账实不符等几个实用的账表审核方武。  【关键词】信息化 会计 审核    在探讨会计信息化的账表审核之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由此可知,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 形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任务。  1.1.1 从科学技术发展上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形象思
期刊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开展将会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一个新的春天。身为乡镇中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深感受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乡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乡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
期刊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    1 上好“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