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合作交流作为教学过程的主改方向,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生活的“大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创设条件。
1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在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出示了1张老师因感冒发烧的体温测量记录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经过一段时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生2:护士每隔6小时为病人量一次体温。
生3:病人体温最高是39.5℃,最低是36.8℃。
生4:病人的体温在4月8日下降得最快,4月9日比较稳定。
生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这个教学片断的知识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所以通过观察,交流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又出示一张昆明2006年十二个月气温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来制作折线统计图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你的折线统计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并预测一下未来的2008年昆明夏季气温将达到多少摄氏度?
生1:从统计图中可看出昆明夏季气温最高平均可达到28℃。
生2:昆明气温越来越高,这都是因为全球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引起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生3:在全国来说昆明的气温不算太高,较适合居住,我们应保护家乡的环境,使它真正四季如春。
生4:我预测2008年昆明夏季气温将达到3Cc左右。
这样的教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相互交融,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进而乐此不疲地去学习。
3 课后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教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通过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把学生带到一个圆锥形沙堆边,让学生计算沙堆的体积。这时,学生就必须解决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沙堆的有关数据,还必须用垂线,平行线的知识测量出沙堆的高、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最后求出沙堆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每立方米沙的重量,让学生求出这堆沙的总重量。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如: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学生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后,让学生替老师出主意:“老师有1000元钱,该怎么存比较合算?”学生不但要到各家银行去了解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还必须考虑这些钱存多久,存的方法是逐年存还是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整存整取?有没有国债可买'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并阐述理由。这样的教学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与育人的统一。
总之,教学要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使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思维向广度,深度拓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中,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
1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在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出示了1张老师因感冒发烧的体温测量记录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经过一段时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生2:护士每隔6小时为病人量一次体温。
生3:病人体温最高是39.5℃,最低是36.8℃。
生4:病人的体温在4月8日下降得最快,4月9日比较稳定。
生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这个教学片断的知识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所以通过观察,交流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又出示一张昆明2006年十二个月气温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来制作折线统计图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你的折线统计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并预测一下未来的2008年昆明夏季气温将达到多少摄氏度?
生1:从统计图中可看出昆明夏季气温最高平均可达到28℃。
生2:昆明气温越来越高,这都是因为全球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引起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生3:在全国来说昆明的气温不算太高,较适合居住,我们应保护家乡的环境,使它真正四季如春。
生4:我预测2008年昆明夏季气温将达到3Cc左右。
这样的教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相互交融,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进而乐此不疲地去学习。
3 课后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教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通过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把学生带到一个圆锥形沙堆边,让学生计算沙堆的体积。这时,学生就必须解决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沙堆的有关数据,还必须用垂线,平行线的知识测量出沙堆的高、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最后求出沙堆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每立方米沙的重量,让学生求出这堆沙的总重量。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如: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学生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后,让学生替老师出主意:“老师有1000元钱,该怎么存比较合算?”学生不但要到各家银行去了解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还必须考虑这些钱存多久,存的方法是逐年存还是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整存整取?有没有国债可买'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并阐述理由。这样的教学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与育人的统一。
总之,教学要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使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思维向广度,深度拓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中,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