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的审美建构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代河南女性小说创作风格具有鲜明特色,除了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外,还具备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其在语言的组织架构上也具有一定的民间特色,在创作风格上也同样具有乡土情怀。本文从小说氛围、语言设计和创作风格三个方面出发,对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其审美建构,以期促进对河南女作家的乡土小说的研究。
  关键词:河南女作家 乡土小说 审美建构
  在当代的文学史上,河南的乡土小说主流一直是男性作家,比如说刘震云、张宇、李佩甫等。进入21世纪后,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开始崭露锋芒,一批优秀的女性乡土小说家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如乔叶、邵丽、傅爱毛、梁鸿等,她们的乡土小说作品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河南女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面对的是更加开放的乡土世界,这也造就了其作品中独特的审美建构。
  一、“现代化”乡土气息
  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色最为明显的便是其作品中充斥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村、农民、农业是河南的主要经济特征,这种现实情况造成河南乡土小说有着一种“土”的氛围,不过到了河南女作家的笔下,原本“土”的气息开始“新”发展。河南女性作家笔下的乡土世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落后、没有新潮感,而是具有了一种“现代化”的乡土特征。a比如说梁鸿笔下的梁庄是这样的:“大型的挖沙机在轰鸣,还有大型运输卡车在来回奔波,俨然一派繁荣的建设图景。”乔叶笔下的乡土世界是这样的:“村里许多人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电视里播放着韩剧、穿越剧,村民们嘴里不时蹦出时髦的流行词语。”可见,当代河南女性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气息的表达形式继承了朴素的审美追求,用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表达出当代的乡土世界的变迁。
  不过,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中的“现代化”乡土气息不仅仅是注重现代化发展,其审美意蕴更加深刻,上升到了生态层面。比如说,梁鸿说梁庄的生态环境在现代化步伐下遭到了破坏:“那是一片黑色的淤流,没有任何生机,上面遍布着塑料袋、易拉罐、破碎的衣服还有各种生活垃圾,你不能靠近它,因为它臭得熏人眼睛。”再比如乔叶《拆楼纪》中“地毯一样的田野让马路剪裁的横七竖八,原先的灵泉合流也早已经不见”。山清水秀的乡土世界自然是具有美感的,不过对于当代河南女性作家来说,乡土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她们颠覆了传统乡土小说田园风格的典型画面,她们笔下的乡土气息开始出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思索与忧虑。b乡土世界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河南女性作家从乡土小说创作的角度表达出了他们的态度,也让其笔下的乡土小说作品包含了富有社会性的审美思考。
  二、民间语言与民间故事
  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中的语言总是包含着河南人独有的语言特色——常用的诙谐戏谑的民间语言。“河南人浑厚善良,但又充满机智;外表看起来憨厚笨拙,实际上精明幽默。”这种性格特点被河南女作家们用充满诙谐意味的民间语言充分地表达了出来。c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中的戏谑性的民间话语,让其语言氛围总是呈现出一种有趣的乡土画面,让人能够在语言之间感受到民间气味。比如傅爱毛在其作品《嫁死》中采用了大量的戏谑性的民间语言对当时的事件进行叙述,邵丽在《明惠的圣诞》中也使用了戏谑化的手法对当时的“笑贫不笑娼”现象进行了叙述,乔叶在《盖楼记》中用戏谑化的民间语言对绿化带盖楼事件进行了叙述。通过分析可见,实际上戏谑化的民间语言带来的趣味性表达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搞笑,它的目的是让读者在调侃的语调和黑色幽默中,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处境,从而引起读者对该小说中乡土世界的思考。虽然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中的民间语言非常多,但是这并不妨碍该作品语言中理性思考的发散。因为这些女性作家们基于的是对当代乡土世界的理性思考,她们将这些理性思考注入作品中,因此,作品的语言背后充斥着作者的理性认知。当代河南女性作家将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转化成为小说作品中的戏谑化、诙谐化的民间语言,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口头控诉,更不是歇斯底里的反抗,而是将维护乡土世界的精神蕴藏在了语言中,这些语言或是间接的反讽,抑或是更深层次的行为批判,但无不是包含了敏锐且深沉的理性光辉。d
  除了民间语言外,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的审美构建,还依靠了大量了民间故事。《指甲花开》讲述了一对姐妹共事一夫的情感人伦故事;《明惠的圣诞》讲述的是农村女子明惠向往城市、追求城市爱情的故事;《取暖》说的是农村中一个善良的女子救了劳改犯的故事;《拆楼记》说的是一个村庄被规划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后的故事……总而言之,这些民间故事中包含的便是河南女性作家们对乡土小说的全新感悟,摆脱了原本乡土叙事总以宏大的历史事件为主的特点,从生活中的男女之情、邻里关系、日常生活等民间小故事出发,从实际的乡土生活中感受并且提升审美意蕴,从民间小事中发掘出对乡土世界的全新思考,这实际上便是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中的一种新的审美经验和境界。e比如说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该作品中主要讲述了人物二妞与其祖母之间的情感历程,讲述了乡村祖母的人生故事,从而表达出乡村祖母的朴素艰苦困境与顽强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的审美意蕴深藏于民间小故事中,让乡土小说中乡土叙事的审美架构更加具有细节性的乡土气息。
  三、创作风格
  河南当代乡土小说的创作风格、审美风格与几千年积淀的中原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河南地处中原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长久的地域文化积淀给了乡土文化野蛮生长的空间,也给无数作家带来了丰沛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养分,体现到文学创作中,便成为吸引大众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河南当代乡土小说融合了显著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在创作风格中,河南女作家以其细腻的笔法和诙谐的语言形式将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了深入融合,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的青睐。
  首先,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当代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的显著风格之一。河南虽是中原大省,但同时也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所占比重较大,长期以来给生活于此的民众带来的思想观念便是“以土为伴”。现代社会对“土”的定义多为落后、不新潮,其实这种定义有一定的曲解性和狭隘性,一定程度禁锢了人类潜意识中对乡土的崇敬和热爱。f河南女作家意识到了这一问題,于是将“乡土”变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唤醒了人类对根亲文化、乡土文化的依恋情节。在文化艺术领域,河南女作家乔叶、邵丽等人在其作品中都对“乡土文化”“乡土气息”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刻画。比如乔叶在其《锈锄头》作品中,采用质朴自然、不加修饰的生活化语言,表现出了主人公真切的乡土情节与丰富的情感内涵。邵丽在其《挂职笔记》作品中多用中原方言土语进行了乡土刻画,具有别样的朴素美。进入新时期以来,大多乡土小说中都蕴藏着这种朴素的审美追求,将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中原地域文化相碰撞,让人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其他文献
摘 要:苏轼写于黄州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特殊心境的映照,具有极高的赏读价值和阐释空间,借助宋代青原惟信大师提出的三重境界说来对文本进行三番涵咏观照,能够感悟到苏轼月下独特的生命情怀的层次性展露,即初读欣喜、再读悲凉、三读旷达,这一审美情感体验的转换过程也是作者当时心路历程的映射。  关键词: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三重境界 欣喜 悲凉 旷达  文言文诵读,就像一扇别有洞天的窗,推开它,满
摘 要:张爱玲和黄碧云两位文坛重要的作家在不同年代写下的“恋之小说”,不仅成为两人的重要代表作品,更为香港绚丽的都市风景线赋彩。两部关于香港、关于婚姻的小说在有意或无意的相互映照过程中,向读者呈现了香港都市中爱情与婚姻的伤逝悲情与浪漫隐遁的最终结局,阅读呼吸之间苍凉之雾遍被华林。  关键词:张爱玲 黄碧云 清醒 苍凉  香港的情与爱向来都是文学史中的一抹艳色,然而情爱并非总是指向热烈、圆满。从张爱
摘 要: 近年来,作为一种类型化电影,主旋律电影“热”已成为当下我国电影市场中极具标识性意义的文化景观。在票房收入、社会反响、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主旋律电影在其本质属性上属于商业文化特性,如何让作为大众文化的主旋律电影真正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大学生的审美观、民族观、价值观和国家观的培养与建构,是当前电影研究者亟待回应的问题和难题。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冷思考 校园  近年来,
摘 要: “冰山原则”是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欧内斯特·海明威首次运用到文学写作中的,该原则更多地强调读者的感受,因此会让故事内容的八分之七處于未言明的状态。迄今为止,世界文学将《老人与海》奉为海明威“冰山原则”运用的巅峰之作,因此研究《老人与海》不同译本对“冰山原则”的解读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拟通过张爱玲、黄源深、吴劳等《老人与海》的三个不同译本,分析不同读者对“冰山原则”的解读。  关键词:“冰山
摘 要: 日本传统美学中的三大基本特征是“物哀”“幽玄”和“侘寂”,在日本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这些特征已经逐渐渗透进日本的文学领域,并成为日本审美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首先对“物哀”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其次对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起源展开探究,明确指出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其出现的重要因素;再次以川端康成的《雪国》和樋口一叶的《青梅竹马》为例,深入挖掘日本文学中物哀的
王晓:钱越多越好  按照我们当地的政策,农村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发给50元钱的补助,如果满80岁,每月发100元。姨妈今年刚好满60岁,我买了东西去看她,她对我说,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啊,连我们农村的老人也同城市的老人一样有工资了,活到80岁还能拿100呢,我要好好活着,争取拿那100元。她的脸上,是满足的笑。50元人民币,就让姨妈心满意足。  我们村有很多女人到10多公里外的火炮厂打工,因为干的是计
摘 要: 《古舟子咏》是英国著名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的代表作,其主题围绕着老水手的罪与罚、信仰的皈依、赎罪和接受使命的过程展开。在老水手的赎罪之旅中,罪的内涵显然发生了多次变化,老水手的罪不单单涉及信天翁,还涉及水手自身、神的使命等内容。结合《圣经》文本分析,水手的罪是神宏伟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它的意义还需要随着诗歌的推进,比较它对于前后环节的相对位置,考虑不同时期与不同条件的发展,再做出解释
摘要:辜鸿铭和毛姆是东西方保守主义的典型人物,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保守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东西方保守主义的不同特点和结果。20世纪20年代初毛姆到中国专程拜访辜鸿铭,在二人的会见中辜鸿铭始终是主角,他一直在宣传着用儒家思想拯救战后的欧洲社会。因文化的差异,此次会见对两人的影响和作用完全不同。后来两人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其根本原因是东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民族发展和文化差异。  关键词:辜鸿
摘 要: 在中国文化史上,“江南”这一文化概念及其内涵在文化的累积与裂变中不断发展变化。作为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江南文化无疑是当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提炼江南文化精神和重新构建“新江南”的文化内涵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当我们从时间发展的维度来聚焦长三角文化时,便可将其历史演进与时代新构划分为吴越文化时期、江南文化时期和“新江南”文
摘 要:《红楼梦》所处和表现的时代中,“存天理,灭人欲”禁锢着人们的情感欲望,“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盛行,世人忽略了对内在道德的要求,面对此种情况,曹雪芹决定“为天补情”,即以宝玉对女儿们的一种没有功利色彩的、纯洁无瑕的感情补儒家思想文化之天,整部小说因此围绕着“补天”的意旨所展开。但是,儒家学说与礼教制度积弊已深,以情补天注定是一场悲剧,曹雪芹自己也预见了文化衰落与人心异化后封建统治秩序必然走向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