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代河南女性小说创作风格具有鲜明特色,除了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外,还具备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其在语言的组织架构上也具有一定的民间特色,在创作风格上也同样具有乡土情怀。本文从小说氛围、语言设计和创作风格三个方面出发,对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其审美建构,以期促进对河南女作家的乡土小说的研究。
关键词:河南女作家 乡土小说 审美建构
在当代的文学史上,河南的乡土小说主流一直是男性作家,比如说刘震云、张宇、李佩甫等。进入21世纪后,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开始崭露锋芒,一批优秀的女性乡土小说家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如乔叶、邵丽、傅爱毛、梁鸿等,她们的乡土小说作品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河南女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面对的是更加开放的乡土世界,这也造就了其作品中独特的审美建构。
一、“现代化”乡土气息
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色最为明显的便是其作品中充斥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村、农民、农业是河南的主要经济特征,这种现实情况造成河南乡土小说有着一种“土”的氛围,不过到了河南女作家的笔下,原本“土”的气息开始“新”发展。河南女性作家笔下的乡土世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落后、没有新潮感,而是具有了一种“现代化”的乡土特征。a比如说梁鸿笔下的梁庄是这样的:“大型的挖沙机在轰鸣,还有大型运输卡车在来回奔波,俨然一派繁荣的建设图景。”乔叶笔下的乡土世界是这样的:“村里许多人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电视里播放着韩剧、穿越剧,村民们嘴里不时蹦出时髦的流行词语。”可见,当代河南女性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气息的表达形式继承了朴素的审美追求,用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表达出当代的乡土世界的变迁。
不过,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中的“现代化”乡土气息不仅仅是注重现代化发展,其审美意蕴更加深刻,上升到了生态层面。比如说,梁鸿说梁庄的生态环境在现代化步伐下遭到了破坏:“那是一片黑色的淤流,没有任何生机,上面遍布着塑料袋、易拉罐、破碎的衣服还有各种生活垃圾,你不能靠近它,因为它臭得熏人眼睛。”再比如乔叶《拆楼纪》中“地毯一样的田野让马路剪裁的横七竖八,原先的灵泉合流也早已经不见”。山清水秀的乡土世界自然是具有美感的,不过对于当代河南女性作家来说,乡土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她们颠覆了传统乡土小说田园风格的典型画面,她们笔下的乡土气息开始出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思索与忧虑。b乡土世界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河南女性作家从乡土小说创作的角度表达出了他们的态度,也让其笔下的乡土小说作品包含了富有社会性的审美思考。
二、民间语言与民间故事
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中的语言总是包含着河南人独有的语言特色——常用的诙谐戏谑的民间语言。“河南人浑厚善良,但又充满机智;外表看起来憨厚笨拙,实际上精明幽默。”这种性格特点被河南女作家们用充满诙谐意味的民间语言充分地表达了出来。c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中的戏谑性的民间话语,让其语言氛围总是呈现出一种有趣的乡土画面,让人能够在语言之间感受到民间气味。比如傅爱毛在其作品《嫁死》中采用了大量的戏谑性的民间语言对当时的事件进行叙述,邵丽在《明惠的圣诞》中也使用了戏谑化的手法对当时的“笑贫不笑娼”现象进行了叙述,乔叶在《盖楼记》中用戏谑化的民间语言对绿化带盖楼事件进行了叙述。通过分析可见,实际上戏谑化的民间语言带来的趣味性表达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搞笑,它的目的是让读者在调侃的语调和黑色幽默中,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处境,从而引起读者对该小说中乡土世界的思考。虽然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中的民间语言非常多,但是这并不妨碍该作品语言中理性思考的发散。因为这些女性作家们基于的是对当代乡土世界的理性思考,她们将这些理性思考注入作品中,因此,作品的语言背后充斥着作者的理性认知。当代河南女性作家将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转化成为小说作品中的戏谑化、诙谐化的民间语言,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口头控诉,更不是歇斯底里的反抗,而是将维护乡土世界的精神蕴藏在了语言中,这些语言或是间接的反讽,抑或是更深层次的行为批判,但无不是包含了敏锐且深沉的理性光辉。d
除了民间语言外,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的审美构建,还依靠了大量了民间故事。《指甲花开》讲述了一对姐妹共事一夫的情感人伦故事;《明惠的圣诞》讲述的是农村女子明惠向往城市、追求城市爱情的故事;《取暖》说的是农村中一个善良的女子救了劳改犯的故事;《拆楼记》说的是一个村庄被规划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后的故事……总而言之,这些民间故事中包含的便是河南女性作家们对乡土小说的全新感悟,摆脱了原本乡土叙事总以宏大的历史事件为主的特点,从生活中的男女之情、邻里关系、日常生活等民间小故事出发,从实际的乡土生活中感受并且提升审美意蕴,从民间小事中发掘出对乡土世界的全新思考,这实际上便是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中的一种新的审美经验和境界。e比如说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该作品中主要讲述了人物二妞与其祖母之间的情感历程,讲述了乡村祖母的人生故事,从而表达出乡村祖母的朴素艰苦困境与顽强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的审美意蕴深藏于民间小故事中,让乡土小说中乡土叙事的审美架构更加具有细节性的乡土气息。
三、创作风格
河南当代乡土小说的创作风格、审美风格与几千年积淀的中原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河南地处中原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长久的地域文化积淀给了乡土文化野蛮生长的空间,也给无数作家带来了丰沛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养分,体现到文学创作中,便成为吸引大众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河南当代乡土小说融合了显著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在创作风格中,河南女作家以其细腻的笔法和诙谐的语言形式将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了深入融合,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的青睐。
首先,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当代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的显著风格之一。河南虽是中原大省,但同时也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所占比重较大,长期以来给生活于此的民众带来的思想观念便是“以土为伴”。现代社会对“土”的定义多为落后、不新潮,其实这种定义有一定的曲解性和狭隘性,一定程度禁锢了人类潜意识中对乡土的崇敬和热爱。f河南女作家意识到了这一问題,于是将“乡土”变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唤醒了人类对根亲文化、乡土文化的依恋情节。在文化艺术领域,河南女作家乔叶、邵丽等人在其作品中都对“乡土文化”“乡土气息”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刻画。比如乔叶在其《锈锄头》作品中,采用质朴自然、不加修饰的生活化语言,表现出了主人公真切的乡土情节与丰富的情感内涵。邵丽在其《挂职笔记》作品中多用中原方言土语进行了乡土刻画,具有别样的朴素美。进入新时期以来,大多乡土小说中都蕴藏着这种朴素的审美追求,将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中原地域文化相碰撞,让人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关键词:河南女作家 乡土小说 审美建构
在当代的文学史上,河南的乡土小说主流一直是男性作家,比如说刘震云、张宇、李佩甫等。进入21世纪后,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开始崭露锋芒,一批优秀的女性乡土小说家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如乔叶、邵丽、傅爱毛、梁鸿等,她们的乡土小说作品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河南女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面对的是更加开放的乡土世界,这也造就了其作品中独特的审美建构。
一、“现代化”乡土气息
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色最为明显的便是其作品中充斥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村、农民、农业是河南的主要经济特征,这种现实情况造成河南乡土小说有着一种“土”的氛围,不过到了河南女作家的笔下,原本“土”的气息开始“新”发展。河南女性作家笔下的乡土世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落后、没有新潮感,而是具有了一种“现代化”的乡土特征。a比如说梁鸿笔下的梁庄是这样的:“大型的挖沙机在轰鸣,还有大型运输卡车在来回奔波,俨然一派繁荣的建设图景。”乔叶笔下的乡土世界是这样的:“村里许多人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电视里播放着韩剧、穿越剧,村民们嘴里不时蹦出时髦的流行词语。”可见,当代河南女性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气息的表达形式继承了朴素的审美追求,用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表达出当代的乡土世界的变迁。
不过,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中的“现代化”乡土气息不仅仅是注重现代化发展,其审美意蕴更加深刻,上升到了生态层面。比如说,梁鸿说梁庄的生态环境在现代化步伐下遭到了破坏:“那是一片黑色的淤流,没有任何生机,上面遍布着塑料袋、易拉罐、破碎的衣服还有各种生活垃圾,你不能靠近它,因为它臭得熏人眼睛。”再比如乔叶《拆楼纪》中“地毯一样的田野让马路剪裁的横七竖八,原先的灵泉合流也早已经不见”。山清水秀的乡土世界自然是具有美感的,不过对于当代河南女性作家来说,乡土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她们颠覆了传统乡土小说田园风格的典型画面,她们笔下的乡土气息开始出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思索与忧虑。b乡土世界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河南女性作家从乡土小说创作的角度表达出了他们的态度,也让其笔下的乡土小说作品包含了富有社会性的审美思考。
二、民间语言与民间故事
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中的语言总是包含着河南人独有的语言特色——常用的诙谐戏谑的民间语言。“河南人浑厚善良,但又充满机智;外表看起来憨厚笨拙,实际上精明幽默。”这种性格特点被河南女作家们用充满诙谐意味的民间语言充分地表达了出来。c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中的戏谑性的民间话语,让其语言氛围总是呈现出一种有趣的乡土画面,让人能够在语言之间感受到民间气味。比如傅爱毛在其作品《嫁死》中采用了大量的戏谑性的民间语言对当时的事件进行叙述,邵丽在《明惠的圣诞》中也使用了戏谑化的手法对当时的“笑贫不笑娼”现象进行了叙述,乔叶在《盖楼记》中用戏谑化的民间语言对绿化带盖楼事件进行了叙述。通过分析可见,实际上戏谑化的民间语言带来的趣味性表达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搞笑,它的目的是让读者在调侃的语调和黑色幽默中,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处境,从而引起读者对该小说中乡土世界的思考。虽然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中的民间语言非常多,但是这并不妨碍该作品语言中理性思考的发散。因为这些女性作家们基于的是对当代乡土世界的理性思考,她们将这些理性思考注入作品中,因此,作品的语言背后充斥着作者的理性认知。当代河南女性作家将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转化成为小说作品中的戏谑化、诙谐化的民间语言,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口头控诉,更不是歇斯底里的反抗,而是将维护乡土世界的精神蕴藏在了语言中,这些语言或是间接的反讽,抑或是更深层次的行为批判,但无不是包含了敏锐且深沉的理性光辉。d
除了民间语言外,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的审美构建,还依靠了大量了民间故事。《指甲花开》讲述了一对姐妹共事一夫的情感人伦故事;《明惠的圣诞》讲述的是农村女子明惠向往城市、追求城市爱情的故事;《取暖》说的是农村中一个善良的女子救了劳改犯的故事;《拆楼记》说的是一个村庄被规划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后的故事……总而言之,这些民间故事中包含的便是河南女性作家们对乡土小说的全新感悟,摆脱了原本乡土叙事总以宏大的历史事件为主的特点,从生活中的男女之情、邻里关系、日常生活等民间小故事出发,从实际的乡土生活中感受并且提升审美意蕴,从民间小事中发掘出对乡土世界的全新思考,这实际上便是当代河南女性作家乡土小说中的一种新的审美经验和境界。e比如说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该作品中主要讲述了人物二妞与其祖母之间的情感历程,讲述了乡村祖母的人生故事,从而表达出乡村祖母的朴素艰苦困境与顽强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当代河南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的审美意蕴深藏于民间小故事中,让乡土小说中乡土叙事的审美架构更加具有细节性的乡土气息。
三、创作风格
河南当代乡土小说的创作风格、审美风格与几千年积淀的中原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河南地处中原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长久的地域文化积淀给了乡土文化野蛮生长的空间,也给无数作家带来了丰沛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养分,体现到文学创作中,便成为吸引大众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河南当代乡土小说融合了显著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在创作风格中,河南女作家以其细腻的笔法和诙谐的语言形式将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了深入融合,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的青睐。
首先,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当代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的显著风格之一。河南虽是中原大省,但同时也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所占比重较大,长期以来给生活于此的民众带来的思想观念便是“以土为伴”。现代社会对“土”的定义多为落后、不新潮,其实这种定义有一定的曲解性和狭隘性,一定程度禁锢了人类潜意识中对乡土的崇敬和热爱。f河南女作家意识到了这一问題,于是将“乡土”变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唤醒了人类对根亲文化、乡土文化的依恋情节。在文化艺术领域,河南女作家乔叶、邵丽等人在其作品中都对“乡土文化”“乡土气息”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刻画。比如乔叶在其《锈锄头》作品中,采用质朴自然、不加修饰的生活化语言,表现出了主人公真切的乡土情节与丰富的情感内涵。邵丽在其《挂职笔记》作品中多用中原方言土语进行了乡土刻画,具有别样的朴素美。进入新时期以来,大多乡土小说中都蕴藏着这种朴素的审美追求,将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中原地域文化相碰撞,让人读来别有一番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