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登堂入室的引导者,是无形的最好老师。本文把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概括为四个方面,经过分析实践提出了要通过“愉快法”、“联系法”、“艺术性”、“新颖性”等四个方面来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充分注意参与到课堂中去,则任何后续的教学操作都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但语文的工具性会被学生丢掉,语文的人文性也不能被学生真正领悟。兴趣的培养是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可循的,实践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是:
一、设法增加学习的娱乐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分别进行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语文学习中可以进行娱乐的活动是很多的,如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演戏剧、赛诗、联句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寓教于乐。如果在学习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欢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注意利用新旧学习内容的联系
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要讲究授课艺术,加强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全生疏的东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特别熟悉的内容又容易使人厌烦,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那些与已知的知识有联系又能使人获得新知识的内容才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
三、注意讲课艺术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讲授者的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会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的方法和语言艺术性。比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借此吸引大家的注意,然后组织大家认识阅读材料并充分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对问题的解答思路。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四、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
中小学生正处于不断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也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失去兴趣。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人感到乏味,易使人疲劳,从而失去兴趣。有的老师让学生把生字、生词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以为那样就可以记得牢固,而学生却越写越厌烦,最后导致把作业当成负担。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来。
总之,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找到门径并注意主动培养,就可以逐渐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添学习语文的动力,使学生做到乐于自觉地去学。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充分注意参与到课堂中去,则任何后续的教学操作都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但语文的工具性会被学生丢掉,语文的人文性也不能被学生真正领悟。兴趣的培养是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可循的,实践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是:
一、设法增加学习的娱乐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分别进行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语文学习中可以进行娱乐的活动是很多的,如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演戏剧、赛诗、联句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寓教于乐。如果在学习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欢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注意利用新旧学习内容的联系
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要讲究授课艺术,加强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全生疏的东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特别熟悉的内容又容易使人厌烦,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那些与已知的知识有联系又能使人获得新知识的内容才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
三、注意讲课艺术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讲授者的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会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的方法和语言艺术性。比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借此吸引大家的注意,然后组织大家认识阅读材料并充分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对问题的解答思路。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四、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
中小学生正处于不断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也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失去兴趣。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人感到乏味,易使人疲劳,从而失去兴趣。有的老师让学生把生字、生词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以为那样就可以记得牢固,而学生却越写越厌烦,最后导致把作业当成负担。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来。
总之,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找到门径并注意主动培养,就可以逐渐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添学习语文的动力,使学生做到乐于自觉地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