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登堂入室的引导者,是无形的最好老师。本文把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概括为四个方面,经过分析实践提出了要通过“愉快法”、“联系法”、“艺术性”、“新颖性”等四个方面来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充分注意参与到课堂中去,则任何后续的教学操作都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但语文的工具性会被学生丢掉,语文的人文性也不能被学生真正领悟。兴趣的培养是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可循的,实践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是:
  
  一、设法增加学习的娱乐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分别进行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语文学习中可以进行娱乐的活动是很多的,如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演戏剧、赛诗、联句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寓教于乐。如果在学习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欢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注意利用新旧学习内容的联系
  
  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要讲究授课艺术,加强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全生疏的东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特别熟悉的内容又容易使人厌烦,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那些与已知的知识有联系又能使人获得新知识的内容才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
  
  三、注意讲课艺术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讲授者的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会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的方法和语言艺术性。比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借此吸引大家的注意,然后组织大家认识阅读材料并充分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对问题的解答思路。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四、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
  
  中小学生正处于不断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也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失去兴趣。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人感到乏味,易使人疲劳,从而失去兴趣。有的老师让学生把生字、生词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以为那样就可以记得牢固,而学生却越写越厌烦,最后导致把作业当成负担。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来。
  总之,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找到门径并注意主动培养,就可以逐渐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添学习语文的动力,使学生做到乐于自觉地去学。
其他文献
在学习二次根式时,经常会遇到二次根式的化简,因此弄清a2=|a|=这一性质,就有利于正确无误地化简二次根式。对于a2化简的教学,关键在于弄清a的条件,然而条件的给出却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具有明显的条件  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中,有的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含有明显的条件,可根据指明的条件运用a2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明显的条件主要有下列几点:  1、带有范围的条件  例
期刊
在生物学教学中,把握生物学的思想,如类比、归纳、层次结构等思想,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然而,这些思想在教材中往往不是特别地提出来加以说明的,而是隐含在教材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关键。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掌握这些思想,对生物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思想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类比思想。教材中处处都贯穿了类比的思想,有对一些理论的比较,如“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期刊
唐代大诗人韩愈的《芍药歌》里有这样一句诗:“娇痴婢子无灵性,竟挽春衫来比并。”其中的“灵性”是聪明的意思,整句诗是指:韩愈钟爱芍药,他认为丫环们没法同芍药花相媲美。我们要建立有“灵性”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把“灵性”用在历史课堂上,当然不能单单指聪明了,它应该是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既不是指背书的有效性,也不是指惟分数的有效性,更不是指教师讲课的有效程
期刊
创新源于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有可能发挥人的创新才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悬念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悬念,能引起好奇和探究的强烈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在讲“气压与沸点”时,可以做一个实验:加热,使烧瓶里
期刊
有首诗说得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暴雨相比,我更喜欢这种绵绵细雨。暴雨,不可否认,它能在顷刻之间强烈冲刷地表,这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偏好绵绵细雨,表面看起来,细雨对地表影响甚微,但一滴一滴,全部渗入了泥土中,慢慢浸渗,影响深远。  教育,也应具有同样的功效。不仅应具有瞬间让人心灵产生震撼的功效,也应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上面那种绵绵细雨精神,应用到教育中来,我将其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教师成长,依法执教    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要了解一定的数学背景,讲基础知识时可以以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古罗马一位
期刊
每次花费了很多时间评改的作文,学生拿到时最急于看到的是分数,有一部分学生或许看看评语,相当一部分学生什么都不看就丢在一边,这让教师觉得评改作文全是“徒劳无功”。鉴于这种情况,教师改起来没有动力,长此以往,也就敷衍了事;而学生写作文也仅是应付而已,打消了写作的积极性。  作文的评改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就是如上所述的教师评改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种是由学生评改。我认为这两种评改方法都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面对着400多字的识字量,为了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些年仅5、6岁的孩子尽可能多地记住这么多的字,我在教学中收集了很多识字方法,但有一种叫“想象”的识字方法最为有效,让我忍不住想说出来。   众所周知,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在对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期刊
从广义上讲,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担负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历史重任。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相对低下,因此,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粗浅看法,以飨读者。    一、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    作家冯冀才认为: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