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侍庄乡留守儿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寄宿生;一部分是走读生。对这两部分留守儿童的综合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研究成果。
一、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一般有以下五种情况:一是祖辈监护,即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子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这一类在当地比例很高,占52.4%。二是单亲监护,即父母一方外出,由另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监护方式,占31.8%。三是亲朋监护,即把孩子托付给父母信任的亲戚朋友监管,占2.3%。四是同辈监护,即由年龄稍大的哥哥、姐姐充当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类型,在当地占到10.3%。五是自我监护,即由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这一类在当地占到3.2%。可见,有近五分之一的留守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娱乐完全不在长辈的监护之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调查得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为零。但寄宿制的留守儿童,他们住校,监护人是老师和学校的领导,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生活和学习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弥补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也正因为这样,寄宿制的留守儿童更能自主、自理、自立。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留守生活给这些儿童带来了种种问题和困难,他们的成长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在实地调研之中,的确看到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情感、学习和行为等方面均有体现。
二、留守生活方面
1.家务活增多。父母(或其中一个)外出打工给家里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在家的家庭成员减少,日常家务落在孩子和监护人的身上。单亲在家的还要种菜种地,体力劳累程度增加。孩子做适当的家务是应该的,对他们是种锻炼。这里所指的主要是无人监护的孩子和与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做的家务比较多,有些繁重。
2.日常生活上的无规律。双亲均外出后,许多孩子的日常饮食变得无规律,在学校吃食堂也营养有限,况且一些孩子觉得食堂的饭不好吃,有的觉得食堂的饭贵,还有的孩子觉得看护人做的饭不好吃。有的家长在外出时给孩子购置几箱方便面,以备孩子平时吃。这样的条件,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3.与看护家庭的适应。与长辈适应。由于他们年岁较大,有的要同时照看三四个孩子,活多,力不从心,孩子必须适应这样的生活。与外出打工亲戚家的孩子相互适应。
三、心理情感方面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形成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着,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监管缺失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寄宿的留守儿童,到放学后就有学校领导和生活老师的关爱,所以他们不孤独,不会有那么多的伤感。
四、思想品德方面
非寄宿留守儿童行为品质凸现不良。这个时期正是孩子的品德、认知水平、是非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父母的外出务工,让孩子在其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引路人。大多数孩子是和祖辈生活或单独生活,祖辈对隔代的那种自然的溺爱和宽容,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另外,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留守儿童成长也有不利影响。
目前来看,对于留守儿童进行较好管护的措施是实行寄宿制。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住宿,由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对教师的访谈中,部分老师也认同寄宿制的积极作用。但我们所担心的是学生寄宿条件并不理想,条件还需改善。此外,农村中小学对于寄宿学生都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但这些老师还需参加培训。从总体上来说,还需要全社会关注这些特殊群体。
一、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一般有以下五种情况:一是祖辈监护,即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子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这一类在当地比例很高,占52.4%。二是单亲监护,即父母一方外出,由另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监护方式,占31.8%。三是亲朋监护,即把孩子托付给父母信任的亲戚朋友监管,占2.3%。四是同辈监护,即由年龄稍大的哥哥、姐姐充当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类型,在当地占到10.3%。五是自我监护,即由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这一类在当地占到3.2%。可见,有近五分之一的留守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娱乐完全不在长辈的监护之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调查得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为零。但寄宿制的留守儿童,他们住校,监护人是老师和学校的领导,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生活和学习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弥补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也正因为这样,寄宿制的留守儿童更能自主、自理、自立。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留守生活给这些儿童带来了种种问题和困难,他们的成长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在实地调研之中,的确看到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情感、学习和行为等方面均有体现。
二、留守生活方面
1.家务活增多。父母(或其中一个)外出打工给家里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在家的家庭成员减少,日常家务落在孩子和监护人的身上。单亲在家的还要种菜种地,体力劳累程度增加。孩子做适当的家务是应该的,对他们是种锻炼。这里所指的主要是无人监护的孩子和与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做的家务比较多,有些繁重。
2.日常生活上的无规律。双亲均外出后,许多孩子的日常饮食变得无规律,在学校吃食堂也营养有限,况且一些孩子觉得食堂的饭不好吃,有的觉得食堂的饭贵,还有的孩子觉得看护人做的饭不好吃。有的家长在外出时给孩子购置几箱方便面,以备孩子平时吃。这样的条件,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3.与看护家庭的适应。与长辈适应。由于他们年岁较大,有的要同时照看三四个孩子,活多,力不从心,孩子必须适应这样的生活。与外出打工亲戚家的孩子相互适应。
三、心理情感方面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形成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着,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监管缺失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寄宿的留守儿童,到放学后就有学校领导和生活老师的关爱,所以他们不孤独,不会有那么多的伤感。
四、思想品德方面
非寄宿留守儿童行为品质凸现不良。这个时期正是孩子的品德、认知水平、是非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父母的外出务工,让孩子在其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引路人。大多数孩子是和祖辈生活或单独生活,祖辈对隔代的那种自然的溺爱和宽容,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另外,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留守儿童成长也有不利影响。
目前来看,对于留守儿童进行较好管护的措施是实行寄宿制。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住宿,由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对教师的访谈中,部分老师也认同寄宿制的积极作用。但我们所担心的是学生寄宿条件并不理想,条件还需改善。此外,农村中小学对于寄宿学生都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但这些老师还需参加培训。从总体上来说,还需要全社会关注这些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