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教育溯源》一文中指出:“创造力是人类所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实践的结果”。而江泽民同志也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人才的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成为当今小学教育的根本方向。作为老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學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实际,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新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时,我首先出示一组图案,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漂亮!”我又问:“那你们想不想用它们来装饰我们班的黑板报?”“想!”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画成的。”这时,学生迫不及待翻开课本,认真地学着。用这种方法引入课本学习内容,能使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充满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很快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培养为学生的兴趣,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有疑必问,善于总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十分生动的诗句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去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定胜天,只在每事问。”而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有疑必问,善疑善问的能力势在必行。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后,我便问道:“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有一位学生便问:“老师,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该怎样比较大小?”又如,在学习了“通分”以后,就有学生问:“老师,通分时公分母可不可以取两个分母的任何一个公倍数?”这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最后再由老师评讲。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通过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形成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探索和创新。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上课时 ,让学生动手拼一拼,观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拼,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就是梯形的高,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因为是自己动手推理出来的公式,学生能很快理解并运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以便开拓思路,灵活解题,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教学生不要满足一种思路,一种解法,而应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和寻找答案,创造性解决问题。如:计算“1+2+3+4+5+6+7+8+9+10=?”这道题,学生就有如下几种解法:
①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得55。
② 用“凑十法”计算,5个10再加上5得55。
③ 用首尾相加法进行计算,5个11也得55。
教师把学生的各种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讨论,看哪一种方法最简单。这时,教师作为主导,应及时反馈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点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发表见解,敢提出创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培养。
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教室长8m,宽5m,高3m,门窗和黑板的面积约20㎡,现在进行粉刷,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很快,就有学生算出了答案:(8×5+8×3+5×3)×2=158(㎡),我提示他们:“大家再认真思考一下,这样计算对吗?”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样计算是不对的。我们的教室需要粉刷的只有5个面,地板是不用粉刷的,而且还有门窗和黑板也不用粉刷,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计算这一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时而思考,时而讨论。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大家一致认同这位同学的看法,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看问题不能一昧照书所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用心思考,认真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新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时,我首先出示一组图案,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漂亮!”我又问:“那你们想不想用它们来装饰我们班的黑板报?”“想!”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画成的。”这时,学生迫不及待翻开课本,认真地学着。用这种方法引入课本学习内容,能使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充满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很快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培养为学生的兴趣,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有疑必问,善于总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十分生动的诗句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去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定胜天,只在每事问。”而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有疑必问,善疑善问的能力势在必行。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后,我便问道:“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有一位学生便问:“老师,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该怎样比较大小?”又如,在学习了“通分”以后,就有学生问:“老师,通分时公分母可不可以取两个分母的任何一个公倍数?”这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最后再由老师评讲。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通过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形成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探索和创新。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上课时 ,让学生动手拼一拼,观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拼,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就是梯形的高,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因为是自己动手推理出来的公式,学生能很快理解并运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以便开拓思路,灵活解题,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教学生不要满足一种思路,一种解法,而应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和寻找答案,创造性解决问题。如:计算“1+2+3+4+5+6+7+8+9+10=?”这道题,学生就有如下几种解法:
①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得55。
② 用“凑十法”计算,5个10再加上5得55。
③ 用首尾相加法进行计算,5个11也得55。
教师把学生的各种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讨论,看哪一种方法最简单。这时,教师作为主导,应及时反馈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点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发表见解,敢提出创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培养。
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教室长8m,宽5m,高3m,门窗和黑板的面积约20㎡,现在进行粉刷,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很快,就有学生算出了答案:(8×5+8×3+5×3)×2=158(㎡),我提示他们:“大家再认真思考一下,这样计算对吗?”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样计算是不对的。我们的教室需要粉刷的只有5个面,地板是不用粉刷的,而且还有门窗和黑板也不用粉刷,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计算这一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时而思考,时而讨论。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大家一致认同这位同学的看法,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看问题不能一昧照书所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用心思考,认真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