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骗子医院之所以敢冒风险、明目张胆地行骗,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其中的利润十分丰厚。据称,找家关系好的医院,花几十万建个实验室,说服几十个癌症病人,一年就能挣到千万以上。仅仅七八年,像“魏则西事件”中的生物免疫治疗,利润就高到常人无法想象。但是这种疗法尚未完善,却一路绿灯进入医保。而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医疗领域的“高端疗法”,均是国外已废弃,未经认证甚至闻所未闻的技术。
暴利食物链:投资几十万,年收上千万
“最低投资50-60万,找家有肿瘤科的医院,建个细胞培养实验室,每个病人4-6个疗程,至少得花15万到20多万,不到10个病人就可以收回投资,剩下的全是利润。”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时,一位从事多年免疫疗法的业内人士力劝记者:“你考虑考虑,咱们一起干吧。”
该业内人士是某生物公司的销售人员,其提到的正是“魏则西事件”中使用的DC-CIK生物免疫疗法,看着记者难以置信的表情,他进一步解释:“假设一年有50个病人,总收入1000万左右,刨去给医院的提成和成本,可以剩下四五百万的收入。”
记者心中计算,如果与三甲医院合作,一年50个病人应该不难达到,该销售人员目前所在的醫院即是一家北京知名三甲医院,患者如潮。
然而,在免疫疗法的食物链上,虽然出钱建设实验室,但生物公司并非利益的最大获得者。
“给医院多少提成?”记者问道。
“根据协议内容的不同,医院提15%-50%,”他强调,“是收入的15%-50%,不是利润的。”
这家医院与该生物公司显然达成了多年合作,面前的销售人员身着白大褂,与医生无异。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这家三甲医院中还有自己的办公室和休息室。据他称,这只是公司在北京的一家合作医院,他同时还负责其他几家。
事实上,如果一时拿不出几十万到一百万的实验室建设投资也没关系,据该销售人员介绍,可以雇佣第三方实验室培养细胞,再送至医院中为患者回输,这一方法节省了初期投资,但也需支付第三方实验室费用。记者了解到,以北京为例,类似的第三方实验主要分布于医药产业园区。
高昂的利润吸引了众多市场参与者,记者梳理细胞免疫治疗相关公司发现,这些公司大多成立于5年时间内,2010年左右达到第一个小高峰。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大多数免疫疗法相关公司没有“名气”,并且公司规模较小,但数量极众。
招商证券援引美国花旗银行的分析,未来十年,免疫疗法的市场规模可达到350亿美元。资本市场对免疫疗法的前景同样看好,近年来,涉及免疫治疗的并购案例也不断出现。
如2014年10月19日,北陆药业战略投资深圳中美康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4亿元;2009年,双鹭药业投资1000多万元,与辽宁迈迪成立合资公司;2014年初,香雪制药与解放军第458医院合作建立特异性T细胞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中心,临床技术研究阶段总投资不低于1300万元,合作期限为8年等。
尚不成熟却一路绿灯进入医保
通俗地说,免疫疗法就是医生抽取患者自身血液,培养出具有抗癌功能的细胞,再注回患者体内,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
事实上,由于疗效难以获得医学界广泛认可,魏则西使用的免疫疗法在西方国家已基本弃之不用。
中国台北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副教授张文震称:“中国目前的免疫疗法根本不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免疫治疗,也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批准临床治疗。”而且,这一疗法尚不成熟,且未经食药监局审批,在某些商家的广告词中却成了治癌利器。
形式各样的免疫疗法之所以在中国盛行,监管制度的滞后难辞其咎,这一疗法甚至在诸多省市被纳入了医保报销。
据业内人士透露,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先后通过物价定价、医保报销等方式在临床上允许使用上述免疫疗法。这意味着,地方的监管部门已经认可这是一种成熟的、可临床应用的、疗效确定的技术。
“魏则西事件”后,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5日发布通知,免疫治疗要“按照临床研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一些专家表示,这个要求可能会刹住技术滥用的势头,但是却不能解决更层次的问题。类似的情况不乏先例,此前被滥用的LAK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都曾被叫停,但是并没能阻止后来DC-CIK疗法混乱的情况出现。
在现行的分类管理制度下,医疗机构更希望免疫治疗被视为技术,这样在收费问题上更加灵活。如果卫生部门同意,他们只需征得物价部门同意即可投入使用,如果能进入医保目录就更好。如果免疫治疗被视为药品,由药监部门管理,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此外,在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的压力之下,政府对医院考核僵化,严格要求医院控制“药占比”。这容易诱导部分医生滥用被视为非药品的DC-CIK疗法,部分医院甚至鼓励医生多给患者使用这种疗法,达不到标准还会被罚款。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药占比太高的话,医院领导是有责任的”,但是如果免疫治疗不是药品,“医院就可以通过扩大非药品收入去冲抵药占比,药占比就会降下来了。”
那些医疗领域的“高端疗法”
其实,不光是“魏则西事件”中的免疫疗法引发争议,类似的疗法在中国还有很多,这些“高端疗法”均是国外已废弃,未经认证甚至闻所未闻的技术。
1.干细胞疗法 这种在我国起步晚,研究不成熟,临床应用上却赶超发达国家。
美国干细胞疗法需获得官方批准方可在患者身上使用,要获得其需要的临床证据,常需要花费多年时间的临床试验与千万美元资金。而中国医疗市场充斥的大量干细胞治疗并未经过充足临床试验,甚至很大一部分没有任何干细胞的参与,被称为“十万元一支”的骗局。中国在干细胞疗法上的“巨大突破”甚至吸引了美国学者专程来考察,最终被认定为“没有任何明显的疗效”。
2.不经过麻醉与肌肉松弛的电痉孪疗法 在大部分国家这种疗法都被视为违法。 电痉孪疗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严重抑郁症,特别是伴有幻觉症状或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除此之外,还偶尔用于减轻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症状与精神分裂患者的木僵状态。未经肌肉麻醉和松弛的电击在大部分国家被视为违法。
然而中国精神病医生杨永信在将电击手段发挥到极致,还开拓了全新的治疗领域:网瘾。这也导致他本人于2009年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并被形容为“最为臭名昭著”。在此过程中,有未成年人皮肤被烤焦,有人四次心脏病发作者,有人小便失禁。虽然此疗法遭到众多法律与道德上的质疑,但因其“疗效显著”,受到众多家长拥护。
3.自闭症治疗手段“BNP”生物治疗 这种疗法曾经风靡一时,而在骗局被曝光后,大量相关广告依然明目张胆地存在于互联网。
自闭症,从世界卫生组织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都明确指出仍属于世界医学难题,病因不明,无药可医。可在中国却有可以彻底治愈的“特殊疗法”。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一度盛行中国,号称是美国国立卫生院再第十二届自闭症研究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全新技术,并已成为国际自闭症治疗标准技术,临床有效率高达90%。作为自闭症治愈的神话,此疗法多次见诸报端,宣称其用新技术打破社会质疑,已在两个疗程内治好超过400名自闭症患者。
在实际应用中,患者家属只知道每次15-20分钟,只让孩子进去,家长在外面等,由于自闭症小孩的表达能力缺陷,没有人知道治疗究竟是什么样子。每次开药加这种疗法费用约7000元,而其所谓的王牌医师与专家则在国家卫计委网站“查无此人”。
4.自体血活化疗法 这种疗法号称能够“百分百杀死癌细胞”,但是没有一条相关的论文研究与权威数据,具体治疗过程也语焉不详。
自體血活化疗法的提出者是被方舟子封为“良心医生”的纪小龙。在业界,纪小龙宣称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现任国内11家杂志副主编与编委,出版了《癌症知多少》,并且参加了众多媒体科普节目。在推广中,此疗法声称在2001年的乳腺癌治疗之后,杀死了患者体内99%的癌细胞。有网友在网上发博质疑其疗法实则是个医学骗局后,其本人与亲戚朋友均被疗法的支持者人肉搜索并攻击,直到其公布了卫生部的公开信息,此骗局才正式落幕。
5.基因疗法 这种疗法对乙肝的治疗处于失败率很高的临床研究阶段,专家已多次强调所有的基因治疗乙肝均是骗局,但是相关广告依然大行其道。
由于名称的“高大上”,基因疗法在中国广告界被用于广泛的治疗范围,包括白癜风、糖尿病等,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乙肝。乙肝难以痊愈,治疗费用较高,使用进口抗生素治疗,每年需2-3万元,即使较为便宜的拉米夫定一年花费也在6000元以上。因此多样的虚假疗法自然出现。
理论上,基因方式治疗乙肝是有很大前景的,但是目前的基因疗法,对于外源性基因的设计、导入方法以及导入后的安全性都尚无定论,处于失败率很高的实验阶段。与癌症领域虚假疗法的无害性比较,乙肝的各种“包转阴”疗法会使得本身只是携带病毒的肝脏因为虚假药物而不堪重负,恶化病情。
暴利食物链:投资几十万,年收上千万
“最低投资50-60万,找家有肿瘤科的医院,建个细胞培养实验室,每个病人4-6个疗程,至少得花15万到20多万,不到10个病人就可以收回投资,剩下的全是利润。”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时,一位从事多年免疫疗法的业内人士力劝记者:“你考虑考虑,咱们一起干吧。”
该业内人士是某生物公司的销售人员,其提到的正是“魏则西事件”中使用的DC-CIK生物免疫疗法,看着记者难以置信的表情,他进一步解释:“假设一年有50个病人,总收入1000万左右,刨去给医院的提成和成本,可以剩下四五百万的收入。”
记者心中计算,如果与三甲医院合作,一年50个病人应该不难达到,该销售人员目前所在的醫院即是一家北京知名三甲医院,患者如潮。
然而,在免疫疗法的食物链上,虽然出钱建设实验室,但生物公司并非利益的最大获得者。
“给医院多少提成?”记者问道。
“根据协议内容的不同,医院提15%-50%,”他强调,“是收入的15%-50%,不是利润的。”
这家医院与该生物公司显然达成了多年合作,面前的销售人员身着白大褂,与医生无异。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这家三甲医院中还有自己的办公室和休息室。据他称,这只是公司在北京的一家合作医院,他同时还负责其他几家。
事实上,如果一时拿不出几十万到一百万的实验室建设投资也没关系,据该销售人员介绍,可以雇佣第三方实验室培养细胞,再送至医院中为患者回输,这一方法节省了初期投资,但也需支付第三方实验室费用。记者了解到,以北京为例,类似的第三方实验主要分布于医药产业园区。
高昂的利润吸引了众多市场参与者,记者梳理细胞免疫治疗相关公司发现,这些公司大多成立于5年时间内,2010年左右达到第一个小高峰。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大多数免疫疗法相关公司没有“名气”,并且公司规模较小,但数量极众。
招商证券援引美国花旗银行的分析,未来十年,免疫疗法的市场规模可达到350亿美元。资本市场对免疫疗法的前景同样看好,近年来,涉及免疫治疗的并购案例也不断出现。
如2014年10月19日,北陆药业战略投资深圳中美康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4亿元;2009年,双鹭药业投资1000多万元,与辽宁迈迪成立合资公司;2014年初,香雪制药与解放军第458医院合作建立特异性T细胞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中心,临床技术研究阶段总投资不低于1300万元,合作期限为8年等。
尚不成熟却一路绿灯进入医保
通俗地说,免疫疗法就是医生抽取患者自身血液,培养出具有抗癌功能的细胞,再注回患者体内,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
事实上,由于疗效难以获得医学界广泛认可,魏则西使用的免疫疗法在西方国家已基本弃之不用。
中国台北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副教授张文震称:“中国目前的免疫疗法根本不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免疫治疗,也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批准临床治疗。”而且,这一疗法尚不成熟,且未经食药监局审批,在某些商家的广告词中却成了治癌利器。
形式各样的免疫疗法之所以在中国盛行,监管制度的滞后难辞其咎,这一疗法甚至在诸多省市被纳入了医保报销。
据业内人士透露,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先后通过物价定价、医保报销等方式在临床上允许使用上述免疫疗法。这意味着,地方的监管部门已经认可这是一种成熟的、可临床应用的、疗效确定的技术。
“魏则西事件”后,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5日发布通知,免疫治疗要“按照临床研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一些专家表示,这个要求可能会刹住技术滥用的势头,但是却不能解决更层次的问题。类似的情况不乏先例,此前被滥用的LAK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都曾被叫停,但是并没能阻止后来DC-CIK疗法混乱的情况出现。
在现行的分类管理制度下,医疗机构更希望免疫治疗被视为技术,这样在收费问题上更加灵活。如果卫生部门同意,他们只需征得物价部门同意即可投入使用,如果能进入医保目录就更好。如果免疫治疗被视为药品,由药监部门管理,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此外,在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的压力之下,政府对医院考核僵化,严格要求医院控制“药占比”。这容易诱导部分医生滥用被视为非药品的DC-CIK疗法,部分医院甚至鼓励医生多给患者使用这种疗法,达不到标准还会被罚款。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药占比太高的话,医院领导是有责任的”,但是如果免疫治疗不是药品,“医院就可以通过扩大非药品收入去冲抵药占比,药占比就会降下来了。”
那些医疗领域的“高端疗法”
其实,不光是“魏则西事件”中的免疫疗法引发争议,类似的疗法在中国还有很多,这些“高端疗法”均是国外已废弃,未经认证甚至闻所未闻的技术。
1.干细胞疗法 这种在我国起步晚,研究不成熟,临床应用上却赶超发达国家。
美国干细胞疗法需获得官方批准方可在患者身上使用,要获得其需要的临床证据,常需要花费多年时间的临床试验与千万美元资金。而中国医疗市场充斥的大量干细胞治疗并未经过充足临床试验,甚至很大一部分没有任何干细胞的参与,被称为“十万元一支”的骗局。中国在干细胞疗法上的“巨大突破”甚至吸引了美国学者专程来考察,最终被认定为“没有任何明显的疗效”。
2.不经过麻醉与肌肉松弛的电痉孪疗法 在大部分国家这种疗法都被视为违法。 电痉孪疗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严重抑郁症,特别是伴有幻觉症状或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除此之外,还偶尔用于减轻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症状与精神分裂患者的木僵状态。未经肌肉麻醉和松弛的电击在大部分国家被视为违法。
然而中国精神病医生杨永信在将电击手段发挥到极致,还开拓了全新的治疗领域:网瘾。这也导致他本人于2009年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并被形容为“最为臭名昭著”。在此过程中,有未成年人皮肤被烤焦,有人四次心脏病发作者,有人小便失禁。虽然此疗法遭到众多法律与道德上的质疑,但因其“疗效显著”,受到众多家长拥护。
3.自闭症治疗手段“BNP”生物治疗 这种疗法曾经风靡一时,而在骗局被曝光后,大量相关广告依然明目张胆地存在于互联网。
自闭症,从世界卫生组织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都明确指出仍属于世界医学难题,病因不明,无药可医。可在中国却有可以彻底治愈的“特殊疗法”。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一度盛行中国,号称是美国国立卫生院再第十二届自闭症研究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全新技术,并已成为国际自闭症治疗标准技术,临床有效率高达90%。作为自闭症治愈的神话,此疗法多次见诸报端,宣称其用新技术打破社会质疑,已在两个疗程内治好超过400名自闭症患者。
在实际应用中,患者家属只知道每次15-20分钟,只让孩子进去,家长在外面等,由于自闭症小孩的表达能力缺陷,没有人知道治疗究竟是什么样子。每次开药加这种疗法费用约7000元,而其所谓的王牌医师与专家则在国家卫计委网站“查无此人”。
4.自体血活化疗法 这种疗法号称能够“百分百杀死癌细胞”,但是没有一条相关的论文研究与权威数据,具体治疗过程也语焉不详。
自體血活化疗法的提出者是被方舟子封为“良心医生”的纪小龙。在业界,纪小龙宣称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现任国内11家杂志副主编与编委,出版了《癌症知多少》,并且参加了众多媒体科普节目。在推广中,此疗法声称在2001年的乳腺癌治疗之后,杀死了患者体内99%的癌细胞。有网友在网上发博质疑其疗法实则是个医学骗局后,其本人与亲戚朋友均被疗法的支持者人肉搜索并攻击,直到其公布了卫生部的公开信息,此骗局才正式落幕。
5.基因疗法 这种疗法对乙肝的治疗处于失败率很高的临床研究阶段,专家已多次强调所有的基因治疗乙肝均是骗局,但是相关广告依然大行其道。
由于名称的“高大上”,基因疗法在中国广告界被用于广泛的治疗范围,包括白癜风、糖尿病等,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乙肝。乙肝难以痊愈,治疗费用较高,使用进口抗生素治疗,每年需2-3万元,即使较为便宜的拉米夫定一年花费也在6000元以上。因此多样的虚假疗法自然出现。
理论上,基因方式治疗乙肝是有很大前景的,但是目前的基因疗法,对于外源性基因的设计、导入方法以及导入后的安全性都尚无定论,处于失败率很高的实验阶段。与癌症领域虚假疗法的无害性比较,乙肝的各种“包转阴”疗法会使得本身只是携带病毒的肝脏因为虚假药物而不堪重负,恶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