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地图教学是重点,教师在传授地图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我们的教育要打破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不断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因此,地图的运用,不可推卸地成为地理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地图 读图能力 地图空间能力
“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毛主席一语中的,道破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当今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打破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不断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因此,地图的运用,不可推卸地成为地理教学的灵魂。
一、运用地图,识记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形象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它包括各种地理事物的形状、方位、大小、高低、特殊的地理现象、代表性的物体等。地理事物的形状等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如国家轮廓形状、几个地点的方位关系、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等。把图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目的在于使学生识别或记住常用的地理图像,使之再认或再现,能正确记图、识图和填绘图表。
二、运用地图,理解地理知识。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又一重要特点,地理环境就是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的综合产物。各种地理的理性知识,如地理规律、地理演变、地理成因,也都必须从这种联系的分析中获得,《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就通过图像演示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就理解了淪海桑田的演变,是与板块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对地理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示意图,学生难以理解的可通过演示。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意义时可转动地球仪或围绕讲台转动,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十分直观具体。此外,读示意图、剖面图要注重概念、原理与规律。此类图像旨在用直观、形象、简洁的图示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是用来解释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这样” 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采用观察法、分解法、动态法等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有关地理概念的关键点或要素,并加以识别、理解,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刻、准确地理解图像所表达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规律。
三、运用地图,表述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地理教师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为本,展开师生双边活动,把讲新课读地图读课文做练习融为一体。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图等我们可以裁剪地图,采取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例如,在中亚政区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这五国位置比较生疏,于是用一张白纸套画了一幅亚洲政区空白图,海洋部分着蓝色。五国形状另外用硬纸按照比例裁剪,课堂上让学生把五国拼贴到相应位置上去。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裁剪制作特殊的省级行政单位,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加以识别。凡此种种,均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运用地图,培养地理能力。
1.注重识图能力的培养。
识图是掌握图像能力的第一步,主要是讲清楚地图要素,如在图上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地图符号,能全面认识图像上所反映出的地理信息,能通过认识图例,联系图上符号,进而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及变化过程。如学习了《地图》这部分内容后,学生需识别一些常用的图例;学习了《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客后,学生需识别各种天气符号等。
2.熟悉地图,注重记图能力的培养。
记图主要是指熟悉地图上一定事物的地理名称,通晓它们的地理位置,即使不翻开地图,也能想出所要查找的地理事物的所在位置,或翻开图册也能很快找到,如边界、河山、政区轮廓、铁路线、主要城市……在实际教学中,记图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A.填图。填图是热悉地图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在只有地图轮廓和符号而没有注记的地图上填充各种地理分布知识和地名。B.绘图和绘制图表,包括绘制剖面图、勾绘略图、绘制数据图表等多种类型。如让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就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各大洲大洋的大致轮廓、空间分布及相对位置。
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这副骨架上,才能容易记住,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因为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经常运用地图案例,因而搞好地图的教学是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地图是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图的运用是地理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学与研究》.2002年9月。
[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2年9月。
[3]《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4]《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关键词:地图 读图能力 地图空间能力
“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毛主席一语中的,道破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当今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打破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不断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因此,地图的运用,不可推卸地成为地理教学的灵魂。
一、运用地图,识记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形象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它包括各种地理事物的形状、方位、大小、高低、特殊的地理现象、代表性的物体等。地理事物的形状等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如国家轮廓形状、几个地点的方位关系、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等。把图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目的在于使学生识别或记住常用的地理图像,使之再认或再现,能正确记图、识图和填绘图表。
二、运用地图,理解地理知识。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又一重要特点,地理环境就是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的综合产物。各种地理的理性知识,如地理规律、地理演变、地理成因,也都必须从这种联系的分析中获得,《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就通过图像演示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就理解了淪海桑田的演变,是与板块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对地理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示意图,学生难以理解的可通过演示。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意义时可转动地球仪或围绕讲台转动,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十分直观具体。此外,读示意图、剖面图要注重概念、原理与规律。此类图像旨在用直观、形象、简洁的图示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是用来解释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这样” 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采用观察法、分解法、动态法等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有关地理概念的关键点或要素,并加以识别、理解,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刻、准确地理解图像所表达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规律。
三、运用地图,表述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地理教师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为本,展开师生双边活动,把讲新课读地图读课文做练习融为一体。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图等我们可以裁剪地图,采取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例如,在中亚政区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这五国位置比较生疏,于是用一张白纸套画了一幅亚洲政区空白图,海洋部分着蓝色。五国形状另外用硬纸按照比例裁剪,课堂上让学生把五国拼贴到相应位置上去。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裁剪制作特殊的省级行政单位,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加以识别。凡此种种,均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运用地图,培养地理能力。
1.注重识图能力的培养。
识图是掌握图像能力的第一步,主要是讲清楚地图要素,如在图上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地图符号,能全面认识图像上所反映出的地理信息,能通过认识图例,联系图上符号,进而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及变化过程。如学习了《地图》这部分内容后,学生需识别一些常用的图例;学习了《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客后,学生需识别各种天气符号等。
2.熟悉地图,注重记图能力的培养。
记图主要是指熟悉地图上一定事物的地理名称,通晓它们的地理位置,即使不翻开地图,也能想出所要查找的地理事物的所在位置,或翻开图册也能很快找到,如边界、河山、政区轮廓、铁路线、主要城市……在实际教学中,记图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A.填图。填图是热悉地图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在只有地图轮廓和符号而没有注记的地图上填充各种地理分布知识和地名。B.绘图和绘制图表,包括绘制剖面图、勾绘略图、绘制数据图表等多种类型。如让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就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各大洲大洋的大致轮廓、空间分布及相对位置。
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这副骨架上,才能容易记住,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因为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经常运用地图案例,因而搞好地图的教学是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地图是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图的运用是地理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学与研究》.2002年9月。
[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2年9月。
[3]《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4]《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