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无悔铸师魂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以仰望的姿态面对你愿意终生为之付出的职业和事业时,那么你会觉得你的追求永远充满无穷的魅力。”在张青云的教育生涯中,一直以一种仰望的姿态奋力前行。因为仰望,所以一直不敢懈怠;因为仰望,所以一直不断超越。他仰望的是一种平和的没有功利性的教育,他仰望的是一种注重潜能、张扬个性的教育,他仰望的是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
  二十三年来,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和无数学子一起度过让他们终生难忘、为之激动、为之疯狂的高考六月;二十三年来,他以学校为家,潜心教学,悠悠岁月倾情奉献在三尺讲台;二十三年来,他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将一批批优秀学子送入大学;二十三年来,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坚守杏坛,孕育桃李;二十三年来,他锐意改革,努力钻研,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成绩卓著。他就是全国百名班主任之星、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骨干教師,长期担任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的张青云老师。
  杏坛耕耘,奋勇向前
  1994年8月,带着希冀,带着新奇,大学刚毕业的张青云来到信丰县大阿中学执教。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既有喜悦,又有惶惑。大阿中学地处偏僻的农村,设施简陋,条件艰苦,老师住在土坯房里,房间地板开裂,墙皮脱落,学校一周有两三天停电。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张青云仍然不改初衷,仍然痴于杏坛。山里的孩子淳朴善良,吃苦耐劳,每当上课时,看到孩子们明亮的眼睛,专注的眼神,坚毅的脸庞,他就信心满怀,坚定执着。
  刚开始教书,张青云承接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他感觉在学校里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于是决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充电。他自费订阅了《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同时购买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等名师的著作。张青云如饥似渴地读着,有一种行走在沙漠突然看到绿洲的惊喜。通过广泛阅读教学理论著作,他感觉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教育视野更加开阔。
  在执教的最初两年,张青云不断向老教师虚心学习,每周听六节课,听课笔记抄了十几本,对教学有困惑的地方便及时记下来,课后马上找老教师解决。他知道,态度决定高度,只要自己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一定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有一位资深的老教师曾对他说:“你的态度让人赞赏,但要真正提高教学能力,你只要做一件事,上完每一节课,你必须写教学反思,写到五年,你就能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老师了。”这句话对他影响深远。后来在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张青云逐渐升华到理论总结,进而形成教学论文。
  在大阿中学,初为人师的张青云和孩子们的距离很近,那时有很多贫困学生辍学,他经常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去学生家里家访,劝说家长支持孩子上学。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位大阿中学毕业、现在北京工作的学生在给张青云的信中写道:“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您在课堂上神采飞扬、激情无限,我仍然记得您悉心辅导、耐心讲解,我仍然记得您畅说历史、博闻强记。老师,是您在黑暗中给我点亮了一盏灯,是您在冬日的严寒中给我带来了温暖。谢谢您,老师!”
  因为工作成绩出色,张青云被选调进城工作,而在信丰二中的八年,是他教学的升华阶段。从1996年开始,张青云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长期扎根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经验与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与素质。进入高三,意味着担子更重,能力要求更高。高三阶段每年三轮总复习,每月一大考,半月一小考,备课,上课,听课,研讨,出卷,阅卷,讲评,反馈,同时必须完成高考指标。在繁重的工作中,他仍然坚持不懈,执着向前。
  张青云认真分析了近六年的高考大纲和试题,从中对比每一年的考题变化,确定高考复习重点,针对学生的盲点、弱点,制订了周密的复习计划,在班级管理方面实施分层指导和跟踪管理,设计考试质量跟踪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那时张青云开始有意识地尝试导学授课的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信丰二中期间,他一直担任高三实验班的班主任,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追求卓越,奋力向前
  在调入百年学府赣州一中后,张青云的教学又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水平。赣州一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人才辈出,俊杰荟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他连续几届培养了多名考入清华、浙大等名校的优秀学生,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张青云一直在努力探索,从未停步,他深知教海无涯,学无止境。近几年,张青云主持了一个国家课题和一个省级课题,他组织课题组老师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大胆实践,效果显著。他和一些年轻教师蓝青结队,对他们悉心指导,全力相助,使他们在专业成长方面发展迅速,在教学、竞赛、课题、论文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是张青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多次组织语文组老师讨论教学,交流教学体会,尝试革新教法,并将好的做法、经验不断总结推广。他带动教研组教师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德育方面,张青云逐步推广自己的“三位一体自主管理法”,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宏观调控、德育小组分工的制度,所带班级班风淳厚,学风浓郁,高考成绩优秀。在关注学生智育方面的同时,他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张青云一直强调品格胜过学习成绩,一直强调人格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位老师的成功,关键在于对学生施以长远人格的影响,这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张青云在做好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努力进行教学探索和研究,锐意进行教学改革。2007年,他担任国家级课题“中学语文‘置疑—质疑—知疑’双向主动式教学法的研究”组长,并于2010年顺利结题;2012年主持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卓著。同时,张青云还以重要成员的身份参加了三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张青云担任多部教辅资料《学考必备》《高考满分作文》等著作的编委,对高考试题有独到的研究。
  张青云所撰论文《新型语文阅读课的思路与步骤》等十多篇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江西教育》《读写月报》《素质教育》等刊物上,《中学语文阅读课改革摭谈》等三十多篇论文分别获全国一、二等奖及省市一等奖。
  春风化雨,兰蕙并茂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张青云一直很重视教育理论的实践化、高效化。在德育方面,他一直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而不是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从大阿中学执教开始,一直到信丰二中、赣州一中,他一直试验自己总结的“三位一体自主管理法”。“三位一体”即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形成一个整体;“自主管理”即班主任宏观调控,学生分成若干德育小组,每个小组进入班级内阁,班长由全班学生公开投票产生,具体的学习、劳动、卫生、检查等班级任务由各个德育小组轮流承担。“三位一体自主管理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张青云所带班级在历年高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带动了其他班级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2014年9月调入赣州一中后,张青云发现语文组在课题的研究方面有待提高,当时全组没有省级以上立项的课题,他决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张青云决定以教学法为研究突破口,相继组建“中学语文自读、自析、自悟主体探究式教学法研究”“中学语文‘置疑、质疑、知疑’双主向主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三维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组,这些课题通过省级立项并最终顺利结题,形成的教学成果逐步在全校推广。张青云作为课题组组长,在全国课题总结会上作了教育经验的介绍。近几年,他一直致力于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显著。2013年7月,张青云被遴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会会学术研究员,并在年会上介绍了教育教学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1年3月,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中学“置疑、质疑、知疑”教学法也由全国中语会逐步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道路上奋力耕耘、执着向前的张青云,深知教学道路漫长,教育责任重大,他正豪情满怀,整装待发,开始朝着新的目标扬帆起航。“心有蓝天承载重,不待扬鞭自奋蹄”,让我们期待他能取得更加优异、更加辉煌的成绩!
其他文献
2000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广开来。随即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都出现了一个新的课型——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口语交际”课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课型培养的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于“口语交际”课着眼于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必备能力”,它
期刊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历史故事。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这个题目,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既独立完整又紧密相连的故事,通过简洁而又巧妙的过渡,构成了“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塑造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形象以及将相之间“和—不和—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先国后私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
期刊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年级学生从简单计算走向复杂运算的一个中转站,同时其列式功能还承载着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复杂数量关系的功能。从这个角度而言,其思维含金量是不言而喻的,但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因其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同时为了追求一定的量化标准,常将其列为只是单纯的技能练习。如何让一节看似只能机械操练的计算课让学生思维之花悄然开放,张玉平老师的课堂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片段一】 “说”中现思维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语文教学必须“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两个为主”,实现 “两‘性’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观看了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学视频《晏子使楚》,现撷取其中两个片段与同仁交流。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外出旅游时发现有这样一块匾(出示图片),上面四个字我想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谁愿
期刊
说明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鸡肋”,因为较之其他文体缺乏生动性、形象性。教师上课时,往往依据考点框定教学目标,用“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去语文化严重,教者教得无味,学生学得乏味。笔者有幸看到王君老师执教的说明文《松树金龟子》的教学实录,感觉这节课真的就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一样,是一次“科学与诗的完美之旅”。  【片段一】中阶挑战  师:现在我们进入课文挑战学习。  投影
期刊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一个传统教学内容,作为起始课,因为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便成为许多教师选择公开课执教的课题,形成了许多经典教学案例。这些经典案例大多以掌握角的特征为重点,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围绕重难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变式练习。这样的教学关注着知识传授的每一个细节,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一定能正确建立起角的表象,数学知识、技能的目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近距离地欣赏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生动而有营养”的小学数学课。吴老师的授课课题是“小数的意义”,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借助“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情境,抽象并建立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进而理解小数的意义。而吴老师的“小数的意义”给了我另一种感受:数是“垒”起来的。下面节选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直观模型生动演绎0.1  (吴老师由0.5元介入,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依托實现课内大量阅读、高效阅读。然而随着实验的推进和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一些丛书使用不尽如人意:如一个单元可能只随文链接一篇或两篇,余下的文章则以“同学们课后自己阅读”一语带过;课时没有处理好,来不及链接文章,干脆整个单元都布置学生自读。长此,丛书恐将成为教师们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怎么做才能提高丛书使用率,使丛书使用得有“序”又有“法”
期刊
一次他乡邂逅,有幸结识了陈忠老师,进而拜读了他的“健康成长三部曲”。读着读着,有一种直抵内心、相见恨晚的强烈感受。这位年近古稀的长者,用了六年时间,撰写并出版了《一瓣心香——陈忠教授讲演录》《一往情深——陈忠教授交流录》《一点灵犀——陈忠教授案例录》。“三部曲”围绕着教育的一个核心话题——“人的健康成长”说事儿。  通读全书发现,“健康成长三部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汇。一个简朴的工作室,一个智慧的老
期刊
怎么会是“学生第二”呢?“学生第一”不是教育界的常识吗?李希贵在《学生第二》的“自序”中做出了解释:“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着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换句话说,在学校里,或许应该是“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然而,这样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