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活动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科学探究已成为教学中的焦点,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与运用探究教学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科学探究及其特征和如何认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物理;探究学习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科学探究已作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写入课程标准,它既是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次的新课程实验中,尤其强调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那么,何谓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有什么特征?以及它与传统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又如何呢?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能否正确地运用科学探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科学探究及其基本特征
  
  纵观各种资料,科学探究的界定也是五花八门。本文所指的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然而,无论是科学家进行的探究还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探究,它都有着以下共同的特征:
  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所谓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和事件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探究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需要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问题,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当然,在探究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然而,恰当的问题的引出又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和求知欲。因此,“问题”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
  2、学习者可以获取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科学探究需要事实和证据。一般情况下,问题经常是在现象(事实)的观察中被引出的,学生可以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测和假设(如科学上的假说)。然而要证实猜想,学生就需要用事实和证据来证实或证伪,同样,对科学性问题的解释进行评价也需要收集可靠的事实和证据。因此,“分析信息,处理事实证据”贯穿于探究的始终。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釋,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
  科学探究需要运用原理和方法来对自己所作的猜测、假设作出科学解释。在分析和整理了资料和事实证据后需要提炼出解释,并且在评价后常常还需要修改甚至需要通过反复实验、反复观测来证实现象与解释是否一致。当然,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界,这意味着知识的增长;而对于学生,这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
  
  二、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1、科学探究需要接受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然而,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科学探究的特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评价自己所提出问题的价值和可探究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样,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提出猜想、假设等;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实验;需要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需要原理、模型和理论来检验和评价探究的结果等,而这些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都由直接探究获得的,因此,我们说科学探究需要接受知识。
  2、科学探究需要接受学习
  作为探究学习的特点,知识不是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去有所“发现”。然而,这种短时间内的“发现”常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是定性的,或者是半定量的,即使是定量的也只是在极有限的特殊条件下获得的。为此,学生如果要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要认识探究所得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就必须有内化的过程,而这种内化的过程,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
  
  三、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
  
  尽管在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中都有接受和探究成分的相互渗透,但两种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各有其长处,可以简单地总结如下:①在过程感受和体验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②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③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④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⑤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为此,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应大力提倡科学探究式学习,努力改进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开创物理教学的新气象。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力求避免从一个“单一”走向另一个“单一”,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同处美洲的美国与拉美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独立后分别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分析其原因。在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美国;拉美;发展道路;比较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美洲大陆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土地。十一世纪维京人偶然发现了北美洲,在此以后长达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试图在那
期刊
摘要: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并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义;培养;方法    自主学习是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
期刊
鸡群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表面健康状况良好,采食无明显变化,饮水正常或稍多,粪便正常或稍变软,个别出现绿色粪便或咖啡色粪便。  鸡群多表现生产性能下降,有的鸡群在产蛋高峰后突然产蛋下降,下降幅度在10~50%不等,随后产蛋逐渐上升,但常常恢复不到原水平;有的鸡群根本不出现产蛋高峰,高蜂期维持在85%左右,并且维持时间不长,鸡群不得不提前淘汰。产蛋下降期间,有的鸡群软壳蛋、薄壳蛋增多;有的鸡群蛋壳硬度
期刊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消费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上四方面的政策来看,都需要政府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财政政策来得以实现。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财政支持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资源约束“瓶颈”问题的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严峻,循环经济在中国也进入了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阶
期刊
1、建设内容     霍林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主要项目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接缝、渗流量、坝基渗流压力、坝体渗流压力、环境量监测。除表面位移监测仍采用人工观测外,其余均进行自动化监测。具体内容为:   (1)大坝施工期监测仪器的观测和资料整理;   (2)全部自动化监测项目的系统集成与统一;   (3)安全监测管理网络系统的搭建;   (4)数据采集、整编及分析软件平台及数据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期刊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田间试验、作物需肥规律、农业生产要求等。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肥料数量与配比,井在适宜时问,采用适宜方法施用的科学施肥方法。    1、我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现状    200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实施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应该注重学生情感参与,并就情感参与教学模式的要略做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教学模式;情感参与    情感参与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仅仅只能给探索者指出一个方向,其中具体方法的运用因人而异,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谈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钻研教材,增加知识储备要想让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这是对教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是以新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改变从课文内容到内容的问答式阅读教学现状为突破口,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的人文性。笔者以听、说、读、写为手段,字、词、句、段、篇为内容,进行阅读教学课堂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实践化;研究    一、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又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具有丰厚的理
期刊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封闭式、灌输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网络。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确立教育教学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课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时间性的有机统一。几年来,经过我对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
期刊
1、教学内容是渗透、夯实的物质基础    教师与学生以教材为媒介,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但是即使是新教材,因为它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要灵活有效得处理好教材。譬如说,不同地域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其感知、领悟的能力也就不一样,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文的切入、启发、激发和组织等等各个方面也就要有所区别,形成有效的个性。另外,与新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