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在新课程中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的意义、特点、应遵循的原则、应建构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 STS教育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全国将全面实行新课程。在新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
1.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的物理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重知识的教学而轻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不足;②重科学理论的传授而轻视情感方面的培养,师生的目标在于考试成绩,至于探索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情感、人类探索科学的历史都被放在次要的地位,德育教育自然也被放在次要的地位;③在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十分注重讲授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以知识为中心,力图学生适应老师的讲课,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迫使中学物理教学的深层次改革,且应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①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②科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的补充。而在第三大方面,“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STS课程渗入到中学物理课程中:①可以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融入中学物理课程中;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物理教育在个人发展乃至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这正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物理教学所需要的,它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最广泛,它研究的规律最基本,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特别是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特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能具体应用;二是把科学知识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三是重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
3.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理指出:任何系统都是具有结构的,它的功能由各子系统的综合功能反映出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应当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把STS教育置于这个系统之中,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子系统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整体效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要素功能之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2有序性原则。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教学进程、内容、活动课程设计有系列性,不随意和急燥盲目。
3.3开放性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应通过建立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充分体现STS教育的特色。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不局限于物理事实、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而是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充实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应该具有开放性,课堂教学、实验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等有机结合。
3.4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强调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论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物理课堂教学是主体教学,其它形式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
4.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应构建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应当构建“二、三、四”教学模式,即“同步实施两个计划,灵活运用三种课型,认真做好四个结合”。
同步实施两个计划,就是以国家规定的中学物理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主,以本地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与物理教学同步的STS教育计划为辅,综合安排和进行物理教学。
灵活运用三种课型,就是根据两个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将课内渗透课、科技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优化组合,形成广阔的开放的具有多重素质教育功能的物理教学空间。
认真做好四个结合,就是物理知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实际相结合;物理学科教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力求形成一个多途径、多功能的STS教育格局。
5.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方法
5.1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传统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现代教学方法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学习,更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更多地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
5.2进行课堂渗透。在新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点或多或少地体现了STS教育思想,这就是我们进行课堂渗透的地方。应当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小实验“?”、想想议议、习题等在介绍物理知识的同时大量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问题,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热机与环境、船闸、锅炉效率、超导研究、火箭、家庭电路等。教学时,要尽可能创造意境,大量采用讨论、辩论,分析、随堂实验、角色扮演、讲读故事等方法,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培养多种能力。如:在声学教学时,组织学生辨论和角色扮演,分析“乐声是不是能让所有人都快乐?”通过课内渗透,使同学们认识噪声及危害。坚持以大纲为指导,充分利用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是搞好STS教育的前提和核心,同时要把我国的新科技、新问题和当地的科技进步及时引入课堂,进行STS教育。
5.3通过科技活动渗透STS教育。在科技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创造。通过小制作、小建议、小论文、小发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认识自我,学会劳动创造。当然一开始不能急于求成,要诱导学生搜集信息,捕捉思想火花。最好要求学生做到八个“一”,即读一本包含趣味物理知识的课外书,交流一篇别的小科技论文或一项发明创造,提出一个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或建议,模仿学做一件小制作,谈出一种“异想天开”的想法,达到能够搞出一个小发明或写一篇科技小论文。通过科技活动,让学生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结在一起。
5.4通过社会实践渗透STS教育。要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参观、调查等,因地制宜,紧密联系本地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工农业建设、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突出地域性特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和责任感,使现代化的科学教育与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相适应。
在社会实践中,要想办法利用节假日让同学们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如组织学生到校外机械厂、化工厂、水力发电站、灯具厂等参观。了解当地的科技进步和社会问题,增强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刻苦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生活和社交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素质,又能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真正做到“以活动教育青少年,以青少年影响家庭,以家庭促进社区发展”,收到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效果,推进STS教育的进程。
6.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手段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将来在二十一世纪能否适应祖国的建设事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现代化科学的知识面,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更要重视采用新现代化设施。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就STS教育而言,科学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实验,科技活动更以实验为核心,实践活动中实验也是贯穿始终。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诸如实物投影放大不便观察的实验,显微投影微观运动,许许多多的教学软件针对不同内容,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设计出各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程序,多媒体用于教学教研更有广阔的前景,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是STS教育顺利实施的强劲后盾,更使师生的教与学、课堂主阵地综合活动的配置步入和谐。
7.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7.1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内容要适量、适当。所谓适量,就是在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不是用STS教育取代物理教学,不是用大量的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堆积叠加,也不是用过多的实践活动削弱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教学是教学的主体,STS教育是对主体的补充。
所谓适当,除了STS教育内容应具备有科学性、实用性、价值性之外,还应具备两性。一是相容性。首先要根据物理教材和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好各章节的物理教学内容中的结合点,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结合点一定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有广泛应用的物理知识,或者与当前科学技术新发展有关的物理知识;或者是与当前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结合点筛选可结合的STS教育内容。二是可接受性。STS教育的信息量、教育形式都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教学条件、课程计划相适应,切忌学生负担过重或内容过深过多脱离学生实际。适度的STS教育不仅要求其教育计划制定得科学合理,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而且要具有各地的个性和特色。
7.2上好课内渗透课,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渠道,也是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基本形式,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又主要有二:
一是立足教材,挖掘和运用教材中STS教育因素,从四个方面找准结合点,合理渗透STS教育。
在课文内容中寻找结合点。如,在讲《摩擦力》一节时,可补充离合器、摩擦材料等摩擦技术;在讲《电与热》一节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就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在家中,商店里走一走,看一看,请教一下无线电修理工,让学生围绕“烧断这种现象能不能利用”这一问题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讨论。
在课本插图中寻找结合点。如《电与热》一节中,学生看了养鸡场用电热孵卵器孵出小鸡的插图后,提出电热孵卵器是怎样控制温度的问题,这时就可顺势介绍双金属片控温技术。
在习题中寻找结合点,课后习题是学生巩固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生活味浓、技术多、社会现象不少。如交通标志牌、竞赛计时和晒粮食方法等都渗透STS教育的具体内容。
在实验中寻找结合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几乎节节都有。这些实验有的是探索性的,有的是验证性的,有的是测量性的,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如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安排几个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选用器材,包括自制器材、自己操作、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二是改革教法和学法,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走出教室到现场实地上课,实行开放式教学。
7.3规范科技活动课,发展学生特长。规范科技活动课是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发展学生特长的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在规范科技活动时,应做到“五要”: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要有规范的教材,体现科学性、自主性、实际性、综合性、趣味性,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背景知识同步,注意教学内容的社会价值;要有符合要求的教案;要设计教法,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要有活动课的效果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宏福.《21世纪中学物理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内蒙古少年出版社,1999年出版.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 STS教育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全国将全面实行新课程。在新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
1.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的物理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重知识的教学而轻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不足;②重科学理论的传授而轻视情感方面的培养,师生的目标在于考试成绩,至于探索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情感、人类探索科学的历史都被放在次要的地位,德育教育自然也被放在次要的地位;③在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十分注重讲授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以知识为中心,力图学生适应老师的讲课,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迫使中学物理教学的深层次改革,且应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①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②科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的补充。而在第三大方面,“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STS课程渗入到中学物理课程中:①可以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融入中学物理课程中;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物理教育在个人发展乃至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这正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物理教学所需要的,它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最广泛,它研究的规律最基本,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特别是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特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能具体应用;二是把科学知识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三是重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
3.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理指出:任何系统都是具有结构的,它的功能由各子系统的综合功能反映出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应当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把STS教育置于这个系统之中,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子系统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整体效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要素功能之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2有序性原则。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教学进程、内容、活动课程设计有系列性,不随意和急燥盲目。
3.3开放性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应通过建立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充分体现STS教育的特色。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不局限于物理事实、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而是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充实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应该具有开放性,课堂教学、实验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等有机结合。
3.4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强调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论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物理课堂教学是主体教学,其它形式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
4.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应构建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应当构建“二、三、四”教学模式,即“同步实施两个计划,灵活运用三种课型,认真做好四个结合”。
同步实施两个计划,就是以国家规定的中学物理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主,以本地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与物理教学同步的STS教育计划为辅,综合安排和进行物理教学。
灵活运用三种课型,就是根据两个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将课内渗透课、科技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优化组合,形成广阔的开放的具有多重素质教育功能的物理教学空间。
认真做好四个结合,就是物理知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实际相结合;物理学科教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力求形成一个多途径、多功能的STS教育格局。
5.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方法
5.1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传统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现代教学方法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学习,更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更多地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
5.2进行课堂渗透。在新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点或多或少地体现了STS教育思想,这就是我们进行课堂渗透的地方。应当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小实验“?”、想想议议、习题等在介绍物理知识的同时大量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问题,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热机与环境、船闸、锅炉效率、超导研究、火箭、家庭电路等。教学时,要尽可能创造意境,大量采用讨论、辩论,分析、随堂实验、角色扮演、讲读故事等方法,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培养多种能力。如:在声学教学时,组织学生辨论和角色扮演,分析“乐声是不是能让所有人都快乐?”通过课内渗透,使同学们认识噪声及危害。坚持以大纲为指导,充分利用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是搞好STS教育的前提和核心,同时要把我国的新科技、新问题和当地的科技进步及时引入课堂,进行STS教育。
5.3通过科技活动渗透STS教育。在科技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创造。通过小制作、小建议、小论文、小发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认识自我,学会劳动创造。当然一开始不能急于求成,要诱导学生搜集信息,捕捉思想火花。最好要求学生做到八个“一”,即读一本包含趣味物理知识的课外书,交流一篇别的小科技论文或一项发明创造,提出一个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或建议,模仿学做一件小制作,谈出一种“异想天开”的想法,达到能够搞出一个小发明或写一篇科技小论文。通过科技活动,让学生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结在一起。
5.4通过社会实践渗透STS教育。要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参观、调查等,因地制宜,紧密联系本地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工农业建设、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突出地域性特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和责任感,使现代化的科学教育与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相适应。
在社会实践中,要想办法利用节假日让同学们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如组织学生到校外机械厂、化工厂、水力发电站、灯具厂等参观。了解当地的科技进步和社会问题,增强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刻苦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生活和社交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素质,又能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真正做到“以活动教育青少年,以青少年影响家庭,以家庭促进社区发展”,收到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效果,推进STS教育的进程。
6.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手段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将来在二十一世纪能否适应祖国的建设事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现代化科学的知识面,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更要重视采用新现代化设施。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就STS教育而言,科学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实验,科技活动更以实验为核心,实践活动中实验也是贯穿始终。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诸如实物投影放大不便观察的实验,显微投影微观运动,许许多多的教学软件针对不同内容,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设计出各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程序,多媒体用于教学教研更有广阔的前景,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是STS教育顺利实施的强劲后盾,更使师生的教与学、课堂主阵地综合活动的配置步入和谐。
7.中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7.1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内容要适量、适当。所谓适量,就是在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不是用STS教育取代物理教学,不是用大量的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堆积叠加,也不是用过多的实践活动削弱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教学是教学的主体,STS教育是对主体的补充。
所谓适当,除了STS教育内容应具备有科学性、实用性、价值性之外,还应具备两性。一是相容性。首先要根据物理教材和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好各章节的物理教学内容中的结合点,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结合点一定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有广泛应用的物理知识,或者与当前科学技术新发展有关的物理知识;或者是与当前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结合点筛选可结合的STS教育内容。二是可接受性。STS教育的信息量、教育形式都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教学条件、课程计划相适应,切忌学生负担过重或内容过深过多脱离学生实际。适度的STS教育不仅要求其教育计划制定得科学合理,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而且要具有各地的个性和特色。
7.2上好课内渗透课,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渠道,也是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基本形式,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又主要有二:
一是立足教材,挖掘和运用教材中STS教育因素,从四个方面找准结合点,合理渗透STS教育。
在课文内容中寻找结合点。如,在讲《摩擦力》一节时,可补充离合器、摩擦材料等摩擦技术;在讲《电与热》一节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就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在家中,商店里走一走,看一看,请教一下无线电修理工,让学生围绕“烧断这种现象能不能利用”这一问题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讨论。
在课本插图中寻找结合点。如《电与热》一节中,学生看了养鸡场用电热孵卵器孵出小鸡的插图后,提出电热孵卵器是怎样控制温度的问题,这时就可顺势介绍双金属片控温技术。
在习题中寻找结合点,课后习题是学生巩固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生活味浓、技术多、社会现象不少。如交通标志牌、竞赛计时和晒粮食方法等都渗透STS教育的具体内容。
在实验中寻找结合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几乎节节都有。这些实验有的是探索性的,有的是验证性的,有的是测量性的,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如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安排几个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选用器材,包括自制器材、自己操作、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二是改革教法和学法,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走出教室到现场实地上课,实行开放式教学。
7.3规范科技活动课,发展学生特长。规范科技活动课是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发展学生特长的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在规范科技活动时,应做到“五要”: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要有规范的教材,体现科学性、自主性、实际性、综合性、趣味性,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背景知识同步,注意教学内容的社会价值;要有符合要求的教案;要设计教法,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要有活动课的效果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宏福.《21世纪中学物理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内蒙古少年出版社,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