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趋势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情况,分析预测2020年高考试题变化趋势为:
  一、新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如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二、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如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
  (1)词语辨析扩大考查范围。从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或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如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考察逻辑推理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考生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是否连贯、内容是否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3)新闻缩写,对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缩写,并且都取材于真实的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了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古诗文
  (1)文言文閱读材料来源,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2)古诗文默写部分在以前的考试中,根据考生所学课本以及所在地区的不同需要,要求背诵的篇幅是不一样的。考生可以根据当地教育部门下发的通知以及老师授课的重点来进行学习,避免因为背诵篇目过多而浪费时间,或因背诵过少而影响考试中的正常发挥。
  3.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如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课本内容与课外论述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扩大。如全国卷Ⅰ给出的是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方面,考查内容渗透整本书的阅读。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著作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写作
  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如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大部分主观题目将根据时代背景进行命题。在2019年高考中根据时代背景进行命题只是一个简单的试行,从当前收效来看,2020年的高考也会按照2019年高考命题趋势来进行,这就需要我们考生积极关注当前热点新闻、热点话题,才能够准确把握考试的命题背景。
  【崔翔/供稿】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是饱经风霜和磨难的民族。中国人民曾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受尽折磨,经历过大厦将倾的灰暗时刻,曾在一片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一缕微弱的光明。而如今,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再也无须惧怕任何外国列强的侵略,可以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地展现中国人的风采!  国泰民安的背后,是一个个逆行的身影在支撑。他们曾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以笔为刃,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唤醒麻木不仁的同胞;他们曾在日本侵略者踏
期刊
所谓“审题”,就是审读题目含意以把握作文要求,考生须看清文题要求你必须写什么、怎么写,内容涉及作文的体式、主题、材料,以及标题、字数等。一旦审题有偏差、立意欠妥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场作文的得分。考生该怎样启动自己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实现精准审题呢?  一、理解题意,把握指向  命题人在选择作文命题材料时,是有所预设和偏重的,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审出其考查意图和倾向。可参考以下两种方
期刊
考生在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后,现在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如果说,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广”,第二轮复习的特点是“深”,那么,高考前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就在于“精”。所谓“精”,即:梳理知识网络,总结规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力求对知识点理解精确,做题精细,答题精当,提高得分率。  一、指导思想   第三轮复习是综合模拟阶段。这一阶段是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升的阶段。考生应对通过做题表现出来的知识和能力上
期刊
在我粗浅的印象中,与老师的相处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  刚开始是惧怕,因为老师总比我们懂的知识多一点。可后来发现,有时也未必如此,有一次历史老师说起“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故事,当时觉得他说得还不错,可当我读过与此相关的文章后,才知道史实并非如老师所说。张献忠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需要还原历史背景才能清楚其中一二,而不是简单下个结论就可以的。这也是我与老师交往的一种方式。从前,班主任教代数几何,或许是欠
期刊
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
期刊
笑  冰 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沁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照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
期刊
小说是兼有叙述性和描写性语言的文学体裁,一般以描写性的语言为主;长短句兼有,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考生可参考以下步骤应对小说类阅读文本:  首先,通读全文,把握作品主题、特征及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语言、形象、内涵,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并作出评价。  其次,考生可以边读边做标记,重点标注作者、年代、重要的时间和数据等,注意文中的主要事实和典型形象,表现作者情感和文章中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
期刊
一、新闻类文本组合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经过几波产业周期的演绎,2020年是全球电动化“元年”。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在通过销量打入市场模式向逐步进入智能化的商业模式转型的阶段。“车企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特斯拉、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海外传统车企以及中国的传统车自主品牌。”曾朵红说,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已成气候。  从特斯拉的发展路径来看,造车新势力想要存活下来,需要达
期刊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已说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时代已经过去,考生对身边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新闻不能再熟视无睹,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做到与时代同步,能够表达对当下热点问题的多元思考,这些显然已成为决胜高考作文的重要前提。  关注现实,对接社会热点  无论社会热点关键词,还是社会热点话题,都要求写作出发点立足于当下。面对这样的作文命题形式,首先考虑的应是对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