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笑
冰 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沁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照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地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地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地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选自《冰心散文精选》)
技法提炼
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语言锤炼上,无论是选词还是择句,都充分体现了“冰心体”语言风格的形象性与情意性。但又不是在玩文字技巧,而是一切围绕着文章中心,为准确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主题服务,语言典雅又不过于华丽,活泼且富于变化,又遵循着一定的法度。充分体现了杰出的散文作家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1.融合文言词汇
这是一篇现代散文史上“最初的美文”,在语言的锤炼上充分体现了“冰心体”的语言特点。在词语的选用上讲究修饰,“爱浸些旧文学的汁水进去”。在对客观景物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时,自然巧妙地将古典诗词散文中有生命力、表现力和表意灵活的文言词汇融合进去,创造出深邃优美的意境,使之具有诗情画意,在清新鲜丽中透出古朴典雅之美。如“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以及“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地乱转”等,不仅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爱,还体现了“冰心體”语言风格的典雅秀逸、清丽淡远。
2.着力描绘画面
散文清丽的意境出于娟秀之笔的“绘画”技巧。三幅画面以初夜的静谧、雨后的清新、新月的淡光构成立体背景,烘托人物抱花微笑的主景。在共性中又突出并丰富了画面的个性。第一幅画面,以对光的敏锐感觉照亮了艺术生命,特别以幽辉“浸润”安琪儿的美丽神采。第二幅画面,潺潺水声和绿树湿烟并举,实现动与静的调和,映衬孩童赤诚、真挚的身影。第三幅画面,以色彩的视觉美唤醒审美愉悦,用麦垄柔和的新黄和葡萄叶宁静的嫩绿渲染出老妇人的慈祥。
3.文字清新隽丽、自然凝练
作品笔致秀婉淡雅,文字清新隽丽,感情澄澈细腻,结构单纯完整,充分体现了“冰心体”散文的风格。文章写雨、写月是三个场面皆有的,雨是刚刚停住,月是刚刚现出,雨后月下的景物,自然有一种明媚、温润、鲜丽之美。作者在开头所形容的“清美”更加合适。凉云消散,残滴如萤;古道悠悠,绿树笼烟;茅檐土阶,万物鲜丽。再看对三个场面中人物的描写,为了渲染文章的主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他们全是“抱着花儿”“微微地笑”,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去想象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去感受这通篇蕴涵的“爱”的美好。最后两段是对全文的收束,三个画面成为一体,“绾在一起”,“融化”在了“爱的调和里”,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上升到了高峰。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却有种余音袅袅、百转千回的魅力。
冰 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沁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照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地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地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地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选自《冰心散文精选》)
技法提炼
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语言锤炼上,无论是选词还是择句,都充分体现了“冰心体”语言风格的形象性与情意性。但又不是在玩文字技巧,而是一切围绕着文章中心,为准确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主题服务,语言典雅又不过于华丽,活泼且富于变化,又遵循着一定的法度。充分体现了杰出的散文作家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1.融合文言词汇
这是一篇现代散文史上“最初的美文”,在语言的锤炼上充分体现了“冰心体”的语言特点。在词语的选用上讲究修饰,“爱浸些旧文学的汁水进去”。在对客观景物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时,自然巧妙地将古典诗词散文中有生命力、表现力和表意灵活的文言词汇融合进去,创造出深邃优美的意境,使之具有诗情画意,在清新鲜丽中透出古朴典雅之美。如“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以及“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地乱转”等,不仅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爱,还体现了“冰心體”语言风格的典雅秀逸、清丽淡远。
2.着力描绘画面
散文清丽的意境出于娟秀之笔的“绘画”技巧。三幅画面以初夜的静谧、雨后的清新、新月的淡光构成立体背景,烘托人物抱花微笑的主景。在共性中又突出并丰富了画面的个性。第一幅画面,以对光的敏锐感觉照亮了艺术生命,特别以幽辉“浸润”安琪儿的美丽神采。第二幅画面,潺潺水声和绿树湿烟并举,实现动与静的调和,映衬孩童赤诚、真挚的身影。第三幅画面,以色彩的视觉美唤醒审美愉悦,用麦垄柔和的新黄和葡萄叶宁静的嫩绿渲染出老妇人的慈祥。
3.文字清新隽丽、自然凝练
作品笔致秀婉淡雅,文字清新隽丽,感情澄澈细腻,结构单纯完整,充分体现了“冰心体”散文的风格。文章写雨、写月是三个场面皆有的,雨是刚刚停住,月是刚刚现出,雨后月下的景物,自然有一种明媚、温润、鲜丽之美。作者在开头所形容的“清美”更加合适。凉云消散,残滴如萤;古道悠悠,绿树笼烟;茅檐土阶,万物鲜丽。再看对三个场面中人物的描写,为了渲染文章的主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他们全是“抱着花儿”“微微地笑”,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去想象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去感受这通篇蕴涵的“爱”的美好。最后两段是对全文的收束,三个画面成为一体,“绾在一起”,“融化”在了“爱的调和里”,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上升到了高峰。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却有种余音袅袅、百转千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