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神奇的鸟语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aihong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呵,到果树剪枝的时节了!”鸟儿叫。
  “呵,到果树剪枝的时节了!”鸟儿連续地叫。不知是哪里飞来的鸟儿,也不知是什么品种的鸟儿。
  2016年的春天,胶东半岛一带的田野间呈现出如画一样的迷人景色。但见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微风轻拂,鸟语花香;壮树吐嫩芽,柔草含娇颜;老农乐耕田地中,夫妇喜攀果林间。
  上午九点半,位于陈家庄村西南头大约八九百米处,就在这只不知名的鸟儿鸣叫着的土山往南不足五十米的地方,有六七个合伙种地的乡亲正在田间种春苞米。一会儿,大家操作有些劳累了,便围坐在田埂小憩。大家说说笑笑,谈天说地,聊得开心极了。正聊着,有位姑娘听着那只鸟儿不断的鸣叫声,似乎想起了什么,便急忙说:“难道苹果园里有人剪枝?”话声刚落,就听见苹果园里有人说起了话,这时,众乡亲们也都听到了声音,急忙停下聊天,侧耳细听……
  这片苹果园本是街坊陈开泰家的,陈开泰三十岁左右。大家根据说话声音判断,其中一位说话人便是陈开泰,另一位的说话声,则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陌生壮年男子。伴随着剪刀剪枝的响动声,只听得陈开泰说:“王师傅,多亏我把你请来了,要不然,自己村那些似懂非懂的邻居给我胡剪一通,今年的苹果肯定又要大大减产。”
  那位王师傅还没顾上回他的话,便急忙提醒他:“喂,兄弟,你看看你,刚剪过的那棵树还没剪好,便就要剪前面这棵,这样剪法可不行。”接着,王师傅又说:“你看你,只认为果树能茂盛成长便好,漏掉了四五条无用的水枝未剪。”
  陈开泰回应一声:“哦,那我另剪,师傅告诉我一下,都哪条水枝没剪呢?”
  王师傅指点道:“你看,这条,那条,还有这条……”
  大家一听二人的对话,顿时心里就明白了:陈开泰的苹果树都刚刚长到需要剪枝的时候,他本人没学过剪枝,前几天,他曾当着邻居的面儿说,要从外县请一位修整果树的高手教他,想必这位陌生的王师傅就是陈开泰从外县请来的。
  只听得陈开泰自我感叹道:“哦,我这就像小时候学着给苞米间苗一样,只顾爱苗,结果留的苗过多。刚才我只顾果树生长的茂盛,稍不留心,便把那些水枝留起来了。”
  王师傅勉励他说:“水枝也并非毫无用处,但它的作用无非就是可以供给树冠的形成。这个只要在果树很小的时候,别忘了追肥、浇水和防止自然灾害伤着它就行了。但为了让果树开花结果,在小树自然而然生长到一定的时期,就必须有的放矢地把水枝剪去,舍不得剪可不行。”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请来的这位师傅,把剪枝的技法讲解得多么透彻!”
  众乡亲中有一位名叫陈凯胜的大伯听到王师傅的话,不由得开口赞赏起来。陈凯胜本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教师,在众乡亲心目中,威望极高。听他这么一夸,大家也纷纷夸赞不已。此时,那不知名的鸟儿还是在不停地鸣叫,起初说话的那位姑娘痴迷地看着那鸟儿,皱着眉头还是在想着什么,陈大伯看了看姑娘便说:
  “你们看,连鸟儿都在夸赞这位王师傅的高技。”
  陈大伯正说着,忽见离此处往东六十多米远的山路上,本村的陈希财与媳妇崔玉凤匆匆忙忙向南面的荒山野岭奔去。这时,一位名叫李秀娥的大嫂见了后,叹着气说:
  “唉,养儿育女真是不容易,陈希财的儿子走失了,两口子像疯了一样到处找,也不知什么时候能找到。”
  众乡亲听罢,无心再去欣赏王师傅的剪树高技,也无心再去欣赏鸟鸣,都为陈希财儿子走失的事着急起来,不免也是一声声叹息。人群中有人纳闷地说:“这怎么找儿子还往野外跑?他们儿子都二十多岁了,还能跑到山沟里藏起来?”
  有人接着说:“慌不择路呗!崔玉凤有个妹妹是南面李家沟村的,这两口子肯定是急得顾不得骑车子走大路,爬山越岭急着到李家沟打听消息。”
  陈大伯听了大家的话,回想往事,忽然觉得这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与剪树的技法似乎能体现出什么共同哲理,刚想说句什么。这时,有位比陈大伯小两三岁的大叔,忽然想起陈大伯从前曾因陈希财夫妻俩教育后代的方法不当而开导过他们,可是他们夫妻就是听不到心里去。这位大叔说话的兴致愈加大起来,他这一来说话兴致,引起了大家的话题,随即便就陈希财的儿子失踪一事,连同与此事密切相关的陈希财的家境情况,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二
  原来,陈希财夫妻二人都是只上到小学毕业便辍了学,原因都是自己不愿读,再加上父母对读书的作用性认识不足,因管束不严,到了升学时考不上,自然就辍学了。文化底子薄无妨,大脑悟性差也不要紧,要是在生活中肯向一些高明的人学习,再努力读一些与自然科学方面相关的书,遇事多多分析琢磨,自古以来成其大材者倒也有之,但他们夫妻却不是这样,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除了通过一些简单的劳动为个人吃穿去奔波外,并无半点理想与信仰。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理想,什么叫信仰。
  陈希财平日话语不多。但他并非那种天生话少的人,而是根本没有什么表达能力,说出话来往往讨人嗤笑,只得少说。崔玉凤呢?虽然话语多多,但却是废话连篇。由此,乡亲们给她送了个外号叫“话篓子”。他们结婚一年后,生了个男孩,起乳名叫豹豹。随当地的风俗习惯,大名连着乳名,便直接起名为陈赛豹。
  说起这给孩子起名字的事来,陈希财和崔玉凤也是用了一番脑子的,他们生怕儿子长大成人后懦弱无用,希望儿子个性强势,思来想去,最后便起了这么个名字。
  就在陈希财夫妻二人给孩子把名字起好,还没来得及到派出所报户的时候,街坊邻居们纷纷登门给他们贺喜。有位街坊听说他们夫妻给儿子起名为陈赛豹,觉得有些不雅,随即便说:“豹虽勇猛,但毕竟残忍,你们怎么能给孩子起这么个名字?”
  崔玉凤听后,很不高兴地说:“你懂什么,人生在世,谁拳头大谁就是爷,只要敢想敢做就好。我就希望孩子长大后像豹那样有野性,只有那样,外人才不敢欺负,只有那样,遇事才中用。”   此时,陈凯胜大伯也在场,听崔玉凤如此说法,便说:“一个人的名字听起来顺耳不顺耳,贵或是贱,倒是关系不到什么人生大局。不过,玉凤抱着这种想法给孩子起名字,可就不对了。你希望儿子个性强势,这无所非议,但必须培养孩子具备正义感和智慧的处事能力。不然,你所说的这种强势会使孩子逐步演变为霸道和无知,待孩子懂事后,你可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你刚才说过的那些话,免得孩子知道了你的用意后,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不,大叔。”崔玉凤听陈大伯这样说法,愈加不高兴起来:“什么‘无知’不‘无知’,‘霸道’不‘霸道’的,我不懂什么叫‘无知’,我也分不清‘强势’和‘霸道’有什么不一样,我只知道势强的人凡做起事来能占上风,而势弱的人往往不占上风。不管用什么言行引导孩子,只要能让孩子将来凡事能占上风就好。”
  陈大伯耐心地给她解释:“侄媳妇,你错了,难道你不希望孩子长大成人后有大的出息吗?想让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引导孩子增添智力和正义感,如果只凭野蛮为人,即便一时间占了上风,也是长久不了的。”
  崔玉凤却说:“不,孩子有出息或是没有出息,那都是天定的,你再多说也没用。”
  “怎么能说没有用呢?”陈大伯再次给她解释,“我并不否定一个人的天赋优劣对后天成长的影响,但做父母的一言一行及思维方式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咱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和注意。”
  崔玉凤一时间无话可说。
  不料,站在一边的陈希财见媳妇的话语处于下风,竟然说起和解的话来,陈希财向陈大伯斜瞅了一眼,然后不紧不慢地说:“大叔,我看你快歇歇吧。人,凡事各有各的看法,你跟她争什么,怪累的。”陈大伯见自己一片好意劝说崔玉凤半天,崔玉凤听不进去不说,最后竟讨出陈希财的反感,便不再说话,一会儿便告辞回家。众邻居见陈大伯落了个没趣,也尽皆不欢而散。
  陈赛豹过了两周岁的生日以后,便就学着说话了。在他三至五周岁的几年内,当他哭闹时,陈希财常常只会对孩子说一句话:“豹豹,你听话哈,你要是不听话,我可要捉个大虫子咬你。”陈赛豹听后,顿时脸上呈现出一种恐惧感。崔玉凤呢,每当孩子哭闹时,常常这样说话:“豹豹听话啊!你听话,老天爷保佑你长大了当个大官。你听话,财神爷保佑你长大了发大财。”陈赛豹听了娘的话,便皱着眉心去想象娘的话语的意思,有时候不再哭闹,但有时候继续哭闹。
  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孩子的心灵如一张白纸,久而久之,陈赛豹知道父母说这些话的目的只是为了制止他哭闹,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这些话语,却使他渐渐酿成了某些庸俗的思维方式。
  到了陈赛豹稍懂事的时候,陈希财与崔玉凤教育孩子的话语稍有改变,可是,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上仍不讲究半点策略。
  陈大伯的爱人会画画。村里的青年媳妇们在纳鞋垫时,都愿把鞋垫上用花线绣上荷花、牡丹之类的图案。就在陈赛豹四岁的那年春季,一天早饭后,天朗气清,风和日丽,崔玉凤把陈大妈请到家中,求陈大妈给她画一幅荷花图。陈大妈应邀而去。纸和笔摆在了书桌上,陈大妈坐在桌前刚要动笔画画,这时,陈赛豹忽然拉起崔玉凤的手,一声声哼叫着:“妈,咱们出外玩,妈,咱们出外玩……”崔玉凤说:“等一会儿,等你奶奶帮咱画完了画,妈再领你出去玩。”陈赛豹见他妈不听他的,突然便哇哇地哭起来,哭了几声,忽然扑到崔玉凤的腿上,挥舞起小拳头,像擂鼓一样向崔玉凤的腿上捶打。
  陈大妈见陈赛豹如此吵闹,便对崔玉凤说:“要不以后再画吧。孩子不懂事,没法儿。”
  不想,崔玉凤却像没听见陈大妈的话似的,不住声地夸:“您看看,您看看,俺家豹豹多烈性。”
  陈大妈郑重地说:“侄媳妇,别这样引导孩子。小孩儿不懂事,大人可以宽容,但不可以误导。孩子这样子不叫烈性,而属于任性。你慢慢用话语教育他才是。”
  崔玉凤依然像没听到陈大妈的话,把脸转向陈赛豹一边,赞不绝口:“豹豹真勇敢,豹豹真勇敢……”
  而此时的陈赛豹,见他妈夸他,轮着小拳头打娘打得更凶了……
  晚上,陈大妈把崔玉凤过分娇惯孩子的做法跟陈大伯说了。第二天上午,陈大伯便再次登门劝说崔玉凤:“侄媳妇,做父母的不可以对孩子过分娇惯。惯子如杀子。你这么一直惯着他,不仅仅会使孩子变得任性,也会促使孩子平日凡事黑白颠倒,是非不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展。”崔玉凤先是装腔作势地说:“谢谢您了,大叔。”接着,皮笑肉不笑,“不过,您这说法并不全对,对于那些脑子不开窍的孩子来说,要是过分娇惯,确实能使孩子变得任性,俺豹豹的脑子是天生的聪明,大人心疼他,他明白,不会影响到智力发展的。”此時,陈希财正站在一边,频频点头道:“嗯,你放心,大叔,孩子聪明,不会影响智力发展。”
  如此,不但陈大妈落了个没趣,陈大伯也再次落了个没趣,从此两家来往越来越少了。
  后来,陈赛豹上学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吃喝玩乐的欲望逐步增强。不管他需要花钱买什么东西,陈希财和崔玉凤都是有求必应。家中玩具成堆,平日里吃零食的钱也满足供应。因农活和家务都很忙碌,陈希财和崔玉凤毕竟有不便去市场买东西的时候,便把钱直接交给陈赛豹,让他自己随意去买。如此,陈赛豹想买啥就买啥,随意挥霍,玩具枪和玩具车买了后,随意摔打,摔打坏了后,便再买新的。陈希财和崔玉凤从来不批评他半句。
  在督促孩子读书方面,陈希财和崔玉凤大多用些消极与负能量的话语诱导孩子。陈希财因不善表达,只会说一句:“好好念书啊!要是不好好念,可得回家下地出大力!”崔玉凤呢?则常常这样说话:“豹豹,好好念书,念书考上大学后,当个一官半职的,离开这个穷庄稼地。”而陈赛豹呢?平日里因要啥有啥,免不了暗暗埋怨:“念书,念书,念什么书!世界这么大,凭我的智力,哪怕一天书不念,也肯定会发家!”
  高考的时候到了。陈赛豹因学习不用功,到底没有考上大学。中专毕业后,他自寻职业,去了烟台市一家汽车修配公司当修配工。可是,因傲气十足,修配工他也当不好。名义上是修配工,因他修车技术低下,需要一边干工作一边向别的师傅学习,工资很少。此时,在农村当瓦匠一个月能赚两千元,陈赛豹一个月才拿一千多元的工资。好歹家庭经济条件不错,陈赛豹要车,陈希财和崔玉凤便给他买车,陈赛豹挣的工资不够自己挥霍,陈希财和崔玉凤便给陈赛豹钱。可叹,可叹,一个大小伙子,正式上班了,依然还是吃父母的、喝父母的。日常费用也要靠父母支撑。   时光飞逝,转眼间陈赛豹到了二十二歲的年龄,有亲朋好友开始给他提亲了。当时社会姑娘们找婆家都希望男方有楼房。陈希财和崔玉凤把经营多年果园的钱及种地积攒的钱加在一起,好不容易凑足了十五万元的预付款,在他们所在地的莱州市给陈赛豹买了一处楼房,就等陈赛豹娶媳妇用。可是,他们家虽有楼房,女方见陈赛豹挣工资那么少,思路又不开阔,跟他谈了不久,还是分手了。陈赛豹觉得自己有的是本事,心想:“你不愿嫁我属于你没有福。我以后发了家,准娶个比你漂亮百倍的!”于是,他便开始寻找发财的项目了。寻找项目本来是好事,待找好了项目再慢慢凑本钱也不迟。可是,他竟然急急地想把本钱搞到手,哭闹着便向父母要十万元的本钱。然而,父母因给他买楼把家中的积蓄都已花空,说什么也拿不出这笔钱。他一气之下便想离家出走。不想,偏偏在这个时候,他竟然遇上“好心人”了。在初中读书时,陈赛豹有位同学名叫赵中合,赵中合听说他建厂急等钱用,竟然主动给他当中间人,撮合莱州市里一位名叫李盛财的有钱人借钱给他。
  那是一个阴雨的天气,他们三个人凑在一个小茶馆里,陈赛豹听说李盛财肯借钱给他,感激万分,感激之余,只说了一句:“真不好意思,刚刚认识,我怎么可以占李兄这么大的便宜呢!”这时赵中合立即顺水推舟地说:“这事好办,等以后你多多报答李兄便是。”
  陈赛豹皱着眉头想了想,担心报答起来没完没了,便说:“空口无凭,倒不如我定下个报答的钱数,立个字据给李兄。”
  赵中合与李盛财相互对视了片刻,似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那李盛财眨了眨眼睛说:“不,那样的话,我李盛财不就是在讹你钱了嘛!”
  赵中合急忙便说:“随赛豹的便。”
  就这样,陈赛豹一次性便借了李盛财十四万元!
  陈赛豹心想:“凭我的能力,借了款就做买卖,在短时间内发了大财,报答一下李盛财,岂不就大功告成了嘛!”谁知,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把市场经济情况看得过分简单,今天寻找项目,明天寻找项目,寻来寻去,竟然没有一个使自己得心应手的项目。有时候他做点小买卖试试,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赔钱了。再加他平日挥霍无度,他所借款的数目急速下降,到了第二年深秋,他银行卡里的钱仅剩下五万元了。而他当时答应报答李盛财的钱数是五万元,加上那十四万元的本钱,共合需要给李盛财十九万元。
  借钱的期限是一年,期限一到,赵中合便领着李盛财找陈赛豹要钱了,要了两次,陈赛豹都说没有钱还。那李盛财把脸一翻,说:“你自己情愿立的字据,自己又反悔,玩弄人吗!”接着又说:“你等着,我立马找人修理你!”到此时,陈赛豹才意识到自己是被赵中合与李盛财骗了,原来当初赵中合撮合李盛财借钱给他时的那些话语,都是随着他的心理变化设下的圈套。
  有人说,凡是受父母娇惯的孩子,都虚荣心较强,这话真是不假。事与愿违,陈赛豹看看无法挽回败局,一个人趴在床头边整整哭了一天,后悔当初自己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借李盛财这笔款。他自言自语道:“这样丢脸面的事,一定不能让父母和亲戚知道。”可是,说归说,想想这种事终究是瞒不住人的。并且,在他被债务压得心乱如麻的时候,早已把自己被人欺骗的经过告诉了两位同学。他思来想去,心里没了主意,最后心一横:“也罢,耳不听、心不烦,天下这么大,我远走高飞去外地,多方位开动脑筋,寻一个好的发财项目,就不信发不了家!”就这样,他头脑一热,于第二天便搭车去了远方……
  三
  “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真是不假。”众乡亲议论了一会儿,想起陈希财和崔玉凤不听陈凯胜大伯劝告,教子无方而吃了大亏,异口同声地说。
  陈大伯回忆起陈希财夫妻俩误导孩子,致使陈赛豹任性无知到这种地步,不觉也是叹息不已。
  大家正说着、叹息着,忽然,远处飞来两只马尾鸟(马尾鸟:鸟的一个种类。这种鸟垒巢都用马尾和草叶、草根混合垒成。因此当地人称其为马尾鸟),落在东沟边灌木丛中一棵高于众树若干倍的白杨树上,接连不断地鸣叫,陈大伯似乎很清晰地听到那鸟儿在说:“嘿,他缺少文化修养这把剪刀修剪!”
  而此时,李秀娥想起陈开泰与王师傅的对话,似乎也悟出了什么,突然神气十足地对大家说:“你们听听,你们都听听那只鸟儿在说什么?”
  陈大伯明明知道她是幻觉,却认真地问道:“那,你听着那鸟儿在说什么?”
  李秀娥痴迷地说:“我明显听到那鸟儿在说‘嘿,那是未修剪的荒树!’”
  听她这样一说,陈大伯见那鸟儿所栖的那棵白杨树茂盛极了,只可惜,树的主干两侧,从离开地面不到两米处便枝杈横生。那些枝杈弯曲不一,虽没有主干那样粗,但比主干也细不了多少,足有十几条,严重地影响了主干的成长。陈大伯知道,这条沟连同沟两边的地面都是街坊瞿二豹分管的地面。这个瞿二豹是个好逸恶劳的人,天天只愿与些酒肉朋友一起吃喝玩乐,喝醉了便睡觉,或四处游荡,家里什么活儿都靠老婆一个人干。要是这棵白杨树的主人是那精明勤快人,完全可以从小给它剪枝,促使它成材。可是,瞿二豹本身懒惰,老婆一个人也忙不了那么多事,便使这棵白杨树长成一棵荒废不成材的树了。陈大伯想想王师傅讲解的剪树的技法和好处,再看看这棵白杨树,忽然大彻大悟,于是,便深沉地开导大家:“还别说,秀娥能听到鸟儿说话虽是一种幻觉,但却体现出一条深刻的人生哲理。果树不经修剪,便会影响开花结果,那些可做建筑材料的树呢,不经修剪便不会成材。这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就像剪树一样,如果不经修剪,那些歪念想的枝干就会随着私欲乱生、乱长,最终,是很难成材和开花结果的。”
  李大嫂满怀兴致地问:“那修剪人歪念想的剪子是什么呢?”
  陈大伯解释道:“那就是要多读书,不管自然科学的书还是传统教育的书都要读。如陈希财两口子,本身就缺乏文化修养这把剪子,就别谈给儿子修剪什么缺点了。陈赛豹呢?马马虎虎念了个中专毕业,连自然科学那点儿知识都学得不牢固,极度缺乏传统文化修养这把剪子的修剪,难免就会误入歧途啦!”
  众乡亲听罢,尽皆赞同。
  四
  经过亲朋好友提供线索,由警方严密调查,五天后,陈希财夫妻二人终于得到陈赛豹的消息了。原来,陈赛豹跑到辽宁省一个较为繁华的乡镇去了,到了那里暂时租了一处简陋的住房住下,因找不到合自己心意的好活儿干,不得已,去了一个建筑队,给瓦匠师傅当小工。此时,陈希财夫妻二人对他们教子无方也是深感痛心。在崔玉凤的反复逼问下,陈赛豹终于把自己私自离家出走的原因如实说了出来。崔玉凤与陈希财赶紧到公安局报案。经过警方调查,发现李盛财也用同样的办法骗过其他人,并且,他们也确实有开放高利贷的违法行为。于是,警方迅速依法逮捕了赵中合与李盛财。得知陈赛豹要返回家的消息后,公安人员耐心劝说陈赛豹,说他不管是上当受骗,还是平日挥霍无度,还是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归根结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头脑简单,要想使自己知识丰富,最好到成人教育学校重新读书。
  后来,陈赛豹找了一个成人教育学校,白天去建筑队干活儿,晚上去夜校读书,很快地便获益匪浅。后来,陈希财和崔玉凤见儿子自从进了成人教育学校后,凡事逐步精明起来。
  陈凯胜大伯和众乡亲们眼瞅着陈赛豹知识有所长进,做事也一天比一天更加精明,又见陈希财与崔玉凤也逐渐变得精明起来,不免暗地里在一起议论:“只要肯用心,人到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看,陈希财一家三口那棵荒树,经教育修剪,头脑里那些无用的思想枝杈便逐渐少了。”
其他文献
古时闺秀能文,实非易事。闺秀诗文得以传颂、不遭毁谤,更属不易。这也是“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的封建礼仪所制约的。可以说,在以“言志”为传统的诗歌里,“女性天生就处于劣势”。古代女性诗人的诞生,需要非常难得的契机,须得像李清照那样,生于士大夫之家,藏书甚丰,父善属文,工于辞章,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富有文学修养……只有在这种幼时书香馥郁,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才有可能得到诗律启蒙,而能否写出佳作,还要
期刊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家喻户晓,其在中国文学界的评价非常高,也被赋予了非常多的含义,比如它是我国历史上演义小说类型的鼻祖,是对历史上民心、人才以及谋略方面的具体写照。《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一批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并且其文化意义给世界文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传播学的理念,从传播的形式、传播的主体、传播的渠道以及传播的受众四个不同角度出发,对我国古典文学的海外传
期刊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历来被人们解读为捍卫封建伦理,没有自身思想,随遇而安的“无情”的木头人,更被视作是“宝黛”爱情的破坏者;而本文将以脂评本《红楼梦》为基调,从脂砚斋所作评语的角度去解读薛宝钗的“无情”,来探析薛宝钗其端厚温雅的艺术形象。  《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巨作,通篇以假笔写真情之处不胜枚举,观者若以巨眼观之,当自能窥其堂奥,得其本真旨意。但把“宝黛”之爱情推得极高的读者人数众多,因此
期刊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写的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小说。小说描写了外省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的独生女爱玛悲剧的一生。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深刻描绘,通过爱玛的悲剧,控诉了恶浊鄙俗的社会,指出爱玛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国内有部分学者尝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爱玛的形象,指出了爱玛身上鲜明的女性意识。但该分析仅停留在人物的表层形象,并未对人物背后真正的形象特点进行深挖,且未能从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视角对爱玛
期刊
自20世纪以来,西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这一地区新出土的材料既补充了历史文献,又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写本楼兰本《急就篇》为书法研究者提供了历史上少见的墨迹本《急就篇》,楷书书写部分显示了时代的书写特征,另一部分墨迹是宋代之前唯一的《急就篇》章草书墨迹材料。  斯坦因于1913年至1915年进行第三次中亚行,在楼兰地区,发掘到了
期刊
“神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继陆机《文赋》后,刘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形象思维”学说,在其《文心雕龙》中提出了“神思”学说。“神思”不是与世隔绝的胡思乱想,而是“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精神活动。可将“神思”理解为一种不羁绊于眼界而随心想象的“思理”。  一、创作发生阶段,创作主体需进入虚静状态  刘勰“神思”学说认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
期刊
《孔乙己》作为一篇短篇小说,全文不到3000个字,却贯穿了孔乙己的一生。从他青年时期一直考不上秀才,到中年时期的贫困潦倒,沦落到偷书,又因为偷书而挨打,甚至被打断了两条腿,直到最后的消失。原文中对孔乙己的结局是这样描述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对孔乙己的死,没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也没有调侃性的幽默,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叙述,“大约”“的确”既不确定又确定,给我们留下的仅仅只有
期刊
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多有对于光明和理想的追求。孔子诗学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开创了儒家诗学思想理论体系,同时也开启了后世诗学人格化的道路,对整个诗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作为孔子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贯穿着孔子诗化的人生理想。  一、孔子诗学思想基础—“仁”与“礼”  (一)依于仁  “仁”是《论语》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甚至有学者由此认为“仁”就是儒家哲学的本体,儒
期刊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作者是宋代词人秦观。该词以牛郎织女的神话爱情故事作为创作灵感,赞颂了纯洁细腻、真挚动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一、概述  三美原则最早是鲁迅先生提出来的,“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后有许渊
期刊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其出版的作品相对较多,其中高水平的短篇小说也比较多。欧·亨利对于短篇小说的整体结构以及人物形象有着非常精妙的把控,语言风格幽默而真实。欧·亨利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其小说的意外结局,其诸多作品中都有这种比较明显的结尾艺术修饰,虽然剧情看似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但是除非读到结尾,否则读者并不能很好地预判结局,而且欧·亨利善于利用结局来宽慰读者,看似不好的故事发展却在最后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