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固着点变演见关联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容易被定位于老师示范下的技能演练,方法的来龙去脉以及消元的思想不能得到很好的体悟、领会,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思维含量,淡失教学的品味.本文通过把脉固着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不断的调适中,把新的知识固着在呈稳定状态的“四基”之上,凝聚成有迁移力的知识,同时在不断完善认识结构,使得新知自然生长,顺乎内在关联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而深化化归思想.
  【关键词】三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化归思想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容易被定位于老师示范下的技能演练,方法的来龙去脉以及消元的思想不能得到很好的体悟、领会,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思维含量,淡失教学的品味.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也给人另起锅灶的感觉,二元一次方程组完成后,再次用实际问题启动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有重复之嫌,且不能很好地体现二元与三元的内在关联,使得方法的出现有点突兀、不自然,本来富有张力的知识方法,也变得亦步亦趋.基于此,笔者通过把脉固着点(知识的增长点、生长点就是固着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不断的调适中,把新的知识固着在呈稳定状态的“四基”之上,不剥离、不飘渺,沉着并凝聚成有迁移力的知识,同时在不断完善认识结构,使得新知的学习自然而然,顺乎内在关联与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下是笔者的设计与思考,希望能引起共鸣.
  1教学设计
  1.1目标设计
  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面对一个方程组能甄别出是否是三元一次方程组;
  2.会用消元法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在消元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感受运用转化思想的必要性.
  1.2流程设计
  1.21一个方程组彰显固着点
  4.略.
  设计意图若环节3不能完成,则可取代作业中的第1、2题,若顺利的的话就使用现有的作业设计.通过1题的第1小题联通二元与三元,通过第2小题再次渗透整体观念,通过2题直接巩固本节的核心技能,通过3落实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进一步熟悉方程模型,在求解中深化化归思想;通过第4题以模型返扣实际问题,在学生编拟问题的过程中,体悟自己编拟题目的思维求索过程,涵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思考
  2.1立足自然生长,践行温故知新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学习,学生们已经轻车熟路,一个快速解之,除了迅速调动学生参与外,更重要的是为“知新”铺垫,通过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组方面的常见题目,借力方程组解的概念把它拿捏在一起,成长为一个含有3元的一次方程组,新的知识在不经意间出场,并让学生感受到新问题并不新,不过换了个新说法而已,既能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又使得三元、二元的关联更加突出.另外,以初始问题为基,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添未知量,把方程组从仅含一个三元一次方程,到含两个直至增为三个,在不断变式中,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思路渐行渐明,最后落定,这种自然生长与变演简约大气,又透着本真.
  2.2着眼内部关联,深化化归思想
  本节若再沿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研究思路,就相当于再次解剖“麻雀”,除了提不起学生认知兴趣外,更囧的是难以突出它们的内在关联.前面的学习已经把二元化一元的简化铺了一条路——消元,只有上升到“三元”,拉大“消”的历程,才会彰显出“消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通过执教者对蕴含思想的不断揭示与学生自身的内化,对消元才会有更深的认识,否则,打转于“二元”,对消元实施化归的认识浅淡,容易滑过而不牢靠.在二元化归一元之体悟化归思想的基础上,三元化二元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化归之力愈加强大,思想的威力可昭.如此设计重心在于化归,而教材的引例侧重代入消元,两个例题则主要突出加减消元,尽管它们也在体现化归,但缺少一般思路的凝聚——二元胚胎,且引例与例题1之间难度落差较大,学生的思路难以自然过渡,调整后的设计渐次提高难度,并让学生感觉到思路的出现是顺乎其理的,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向前行走,那种自然会让学生忘却了是在攀高,效果自然会好.
  作者简介邢成云(1968—),男,山东滨州人,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教学能手,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市突贡专家,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近年来在《中学数学杂志》等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15篇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15篇被索引,其中一项获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从事课堂教学与中考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課标(2011年版)》界定的课程性质,提出的基本理论和课程目标,确定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思路以及实施建议是我们编写教材必须遵循的主要依据.教材编写应全面贯彻《课标(2011年版)》的精神,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整体设计时要突出核心内容,科学规划时应突出数学本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的应用过程,对于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思想要分层次逐步呈现,所选素材应符合学生的实际.  【关
摘 要:中国古代德育课和智育课没有明显界线,两者通常合为一体,但从其中教学内容上看呈现出高度重视德育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德育课和智育课进行了科学分化,虽然智育课的比重远远超过德育课,但“德育为先”等思想的提出又凸显出德育的首要地位。未来德育和智育关系的发展走向将呈现出融合与渗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课程设置; 德育; 智育; 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发现“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便是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一剂良药.所谓“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在每节数学课前,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
摘要:辅导员实践智慧是辅导员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对教育整体的理性直觉认识与彰显出来的道德品性:具有实践性、生成性、缄默性、个体性以及道德性等品性;其发展策略有专业培训、辅导员工作坊、实践反思以及实践研究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内涵;品性;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3-0111-03    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高校辅
笔者参加了2014年安徽中考卷第18题的阅卷工作,从阅卷情况看,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教师反思的错误,现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作具体分析,希望对今后的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3对初中教学的启示  3.1立足教材,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  通过添加辅助线解直角三角形,是课本中比较常见的题型,在安徽省中考试卷中,每一年都有类似的试题,试卷中却出现如此多样的
一天晚上,小猴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散步。可天太黑了,他们看不清路。忽然,小猴子看到河里有一个月亮,他又抬头一看,发现天上的月亮不见了。小猴子很著急,赶紧问妈妈:“妈妈,月亮掉到水里了,怎么办?”妈妈说:“那我们想想办法。”小猴子灵机一动,说:“我们用钓鱼竿把它钓上来吧。”“好主意。”猴子爸爸也赞成。   猴子爸爸拿来了钓鱼竿,小猴子在钩子上装上月亮最爱吃的棉花糖。只见猴子爸爸把鱼钩扔到了水里,月亮
与解常规数学问题上“令人赞誉”的表现相比,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上的表现一直欠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应用问题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的薄弱环节,通常的情况是,教师的主导风格是告诉学生解决应用题应该遵循的规则与程序,然后学生一遍遍地进行练习,教师只关心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算,而不关心学生是否理解量的意义,学生也只关心问题是什么,答案是什么,“教学中的问题必须通过教学来解决。”为了摆脱应用问题教学
尺规作图是几何证明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对几何证明的拓展与延续.一直以来,尺规作图都是初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难点,其中作图思路的分析与形成是教学的关键.新课标在教学要求上降低了几何证明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对尺规作图的要求,部分课标教材对这一内容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现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图思路分析为例,结合北师大版教材和浙教版教材的
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从多年的数学教学角度来看,如何建立数与形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以及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这是教学的难点,根据2017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的素养.作者通过分析2019年南京市中考数学第23题,发现学生对于第二问的束手无策,基于初高中的教学要求,我们以本题为例,看初高中数学教
摘要: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排序为学习、生活、经济、就业四个方面。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及影响力依次排序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人际因素。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已越来越大,超过学校因素。应尽快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贯穿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业征信”制度、改革和创新大学期间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表现; 程度; 调查;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