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斗精神是我国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文化组成部分,对战斗精神的传播不仅能增值军队形象,还可以提升战斗力。因此,对于战斗精神的传播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在战斗精神对外传播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而且从现实战斗精神的新闻呈现上看,有着诸多尚待改善的方面。因此,我们需要拓展途径,打破传播壁垒。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角度,从服务受众论、客观性、真实性等理念中,探索了军事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战斗精神;新闻呈现;新闻专业主义
纵观以往以及各媒体的宣传,我国媒体对战斗精神的传播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上,还是操作技术的利用上,其最终呈现出来的报道总体上传播效果一般,而且对战斗精神的把握上并不均衡。战斗精神的对外传播,面临着各种现实障碍,因而,采取更合适的新闻传播途径,以打破外宣壁垒显然是必要的。于是我国通过创办对外传播媒体,与境外媒体合作,主动进行新闻发布,开展公共外交等方式,积极拓展了对外传播渠道①。然而在拓展渠道之外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挖掘呢?虽然现在越来越强调技术的影响力,但内容依旧是与人们直接接触并产生共鸣的对象。所以对于内容的选择和建构上,我们需要有所创新,从而增强内容与受众之间的契合度,提高传播效率。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概念,在近几十年广受我国学者的关注。这并不仅是西学东渐的附随效果,而是因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先进理念和精华内容对于我国的新闻事业有着促进作用。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和内涵众说纷纭,但是总是离不开这样一些观念: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独立于政治、经济团体而坚持独立报道新闻,从受众出发传递有用信息②。在这样的理念下,随之产生了众多新闻操作层面上的手法。在西方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核心的媒体环境下,若我国能够将新闻专业主义的优秀思想和操作手法应用到战斗精神的传播中,必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服务受众论。关注受众特征和受众需求
服务受众论,与社会责任论相似,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关系。根据受众的特征,从受众的需求着手才能提高传播内容的吸引力,才能在受众中产生影响。若是仅仅根据宣传者的意愿,而不顾受众的需求,那么新闻的独立性和立场便容易出现偏差,最终阻碍宣传效率。
对战斗精神乃至于军事文化的宣传中,我们同样需要紧扣受众,以服务受众、强化社会责任的意识予以宣传。这样,在对内的宣传上,我们能够为社会增添更多有益、有用的信息,让受众更乐于接受,让社会良性运转;在对外的宣传上,则能够通过对人类共性的价值追求,美好品质,以及多样的文化的充实和丰富,让受众去除对传播者的芥蒂,接受传播内容。这时,对社会弊端的披露则能引起人们对完善社会体制的寻求;对善良人性的宣扬能打破文化障碍传递战斗精神;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则能跨越国界寻找军事文化的生存空间。
《人民日报》对战斗精神的传播以爱国忠诚为主,而较少讨论英勇顽强、团结意识和纪律意识等内容。这与《人民日报》面对的受众有着紧密关系。对于《人民日报》的受众而言,爱国忠诚,热爱奉献,服务人民等要素更易受到关注,并在心底与之贴近。而《解放军报》作为指导部队建设的媒体,他们所倡导的战斗精神应该更为全面丰富,从而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因而,在传播中国军事文化时,我们需要将服务受众,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的理念应用到宣传中。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良性的新闻传播环境,从而逐渐改善信息环境,如此才有利于形成信息环境的吸引力。此外,由于中外受众的文化与认知不一,关注受众特征,紧跟受众需求也是跨文化背景下的要求。
(二)真实性。呈现现实图景,传递无偏差的文化
跨文化传播面临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他们的社会认知与意识形态影响着他们的新闻解读。这就造成了传播者传递的信息与受众理解的信息之间的偏差。当然,在军事外宣中,我们会利用各种外宣技巧向外传递信息。但是对于军事文化的传播而言,这些技巧并不适用。因此,在我们考虑如何有效和确切地传播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品质和精神时,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便成了其中的关键。
从《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的战斗精神呈现中,我们看到在体裁、新闻构建上双方各有特色。但是,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也很明显。在信源的引用和公示上,这两份报纸并不在意。在细节挖掘上,《解放军报》更是缺失严重,最终呈现出来的报道大且泛。虽然这两份报纸都在人的精神挖掘和事物的价值体现上进行了充分阐释,但是总体的效果并不佳。不以新闻为主体,不以真实图景为基础的报道内容容易成为传播文化上的“噪点”。因此我们需要在战斗精神的传播中克服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在新闻的真实性上下工夫。
首先,以新闻作为工具传播战斗精神。人和事的价值是战斗精神的具体载体。但是对于受众而言,新近发生的事实才是受众期望在报纸中看到的内容而不是那些曾经报道过的典型、缺乏实效性的经验。因此,利用具有时效性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宣传更利于潜移默化地不着痕迹地影响受众。此外,显示信源,利用尽可能多的非记者口吻阐述事件,同样也是增添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方法。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常常将新闻事件放置到负面的背景资料中,从而达到“妖魔化”中国的效果。可见,提供对事件实际情况具有关键作用的背景资料在颠倒黑白上作用明显。丰富的细节让事件更为鲜活,更具现场感,因此尽可能巧妙的呈现丰富的细节也是增强新闻真实性的有效路径。只有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让事实看起来真实可信,才能为战斗精神的新闻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客观与公正。巧妙平衡,慎用观点
西方新闻理论认为,在新闻中应当尽可能摒除价值和意识形态③。但是新闻报道是选择和涵化的过程,价值和意识形态终究会通过各种形态展现出来。对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接受。从新闻传播的效果上看,那些看起来“客观公正”的信息总会比具有明显倾向的信息更易被受众接受。因此,在对战斗精神的传播上,我们应该注意对客观性的强调。这样不仅能够在新闻理念上契合西方受众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从传播效果上增强受众对战斗精神的理解与接受。具体到与战斗精神相关的新闻报道上,我们如何呈现出客观公正的状态呢? 首先,从整体的事实倾向上,平衡负面与正面的新闻。若一味的强调正面报道,只传播正面事实,容易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压迫感,由于人们的逆反心理作祟而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其实,在略带负面的事件中,同样可以有正面的战斗精神和文化体现,在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中,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因此,在整体上平衡事实的倾向,有益于战斗精神的客观呈现。其次,在单个和局部的战斗精神新闻中,平衡信源的选择,平衡正负观点的引用。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的要求下,正反双方观点的平衡,以及信源的交叉引用,几乎是一条必须遵守的规则。若我们遵守这种规律,巧妙的传递信息,对于战斗精神或军队文化的正向价值的传播也是有益无害的。最后,客观性往往要求将观点与事实分开。然而在《人民日报》与《解放军报》中常常看到极为相左的做法,事实与观点混同,夹叙夹议频繁出现。事实上,观点不需要直接用语言表达,在事实中,在选取细节的角度上,文章的观点和倾向能够自然而然的表现。因此,对于战斗精神的传播上,将观点和事实分开并不影响态度和价值的表达。
客观公正与宣传并不是两个相悖的命题。将客观和公正应用得当对于现今的战斗精神跨文化传播有着积极意义。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在于学会平衡。通过巧妙的平衡,将观点内化到事实中予以传递是西方自诩客观公正的媒体一贯使用的手段。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战斗精神是我国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文化组成部分,对战斗精神的传播不仅能增值军队形象,还可以提升战斗力。因此,对于战斗精神的传播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在战斗精神对外传播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而且从现实战斗精神的新闻呈现上看,有着诸多尚待改善的方面。因此,我们需要拓展途径,打破传播壁垒。经过长期的新闻实践,新闻专业主义成为西方新闻传播的重要理念和规律,我国对此也有所借鉴,但并不深入,很少付诸实践。实际上,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和附随的新闻操作技巧的学习和应用能够起到提升战斗精神的宣传效果。在媒体社会责任、客观性、真实性等理念的要求下,无论是对外传播还是对内宣传都可以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创新。
注 释:
①徐蕙萍.中共突破舆论环境拓展传播管道作法探析[J].复兴岗学报,民99,100期.
②杨丹丹.新闻专业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灾难报道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③赫伯特·甘斯(Herbert J. Gans)著.石琳 李红涛译 什么在决定新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关键词:战斗精神;新闻呈现;新闻专业主义
纵观以往以及各媒体的宣传,我国媒体对战斗精神的传播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上,还是操作技术的利用上,其最终呈现出来的报道总体上传播效果一般,而且对战斗精神的把握上并不均衡。战斗精神的对外传播,面临着各种现实障碍,因而,采取更合适的新闻传播途径,以打破外宣壁垒显然是必要的。于是我国通过创办对外传播媒体,与境外媒体合作,主动进行新闻发布,开展公共外交等方式,积极拓展了对外传播渠道①。然而在拓展渠道之外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挖掘呢?虽然现在越来越强调技术的影响力,但内容依旧是与人们直接接触并产生共鸣的对象。所以对于内容的选择和建构上,我们需要有所创新,从而增强内容与受众之间的契合度,提高传播效率。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概念,在近几十年广受我国学者的关注。这并不仅是西学东渐的附随效果,而是因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先进理念和精华内容对于我国的新闻事业有着促进作用。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和内涵众说纷纭,但是总是离不开这样一些观念: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独立于政治、经济团体而坚持独立报道新闻,从受众出发传递有用信息②。在这样的理念下,随之产生了众多新闻操作层面上的手法。在西方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核心的媒体环境下,若我国能够将新闻专业主义的优秀思想和操作手法应用到战斗精神的传播中,必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服务受众论。关注受众特征和受众需求
服务受众论,与社会责任论相似,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关系。根据受众的特征,从受众的需求着手才能提高传播内容的吸引力,才能在受众中产生影响。若是仅仅根据宣传者的意愿,而不顾受众的需求,那么新闻的独立性和立场便容易出现偏差,最终阻碍宣传效率。
对战斗精神乃至于军事文化的宣传中,我们同样需要紧扣受众,以服务受众、强化社会责任的意识予以宣传。这样,在对内的宣传上,我们能够为社会增添更多有益、有用的信息,让受众更乐于接受,让社会良性运转;在对外的宣传上,则能够通过对人类共性的价值追求,美好品质,以及多样的文化的充实和丰富,让受众去除对传播者的芥蒂,接受传播内容。这时,对社会弊端的披露则能引起人们对完善社会体制的寻求;对善良人性的宣扬能打破文化障碍传递战斗精神;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则能跨越国界寻找军事文化的生存空间。
《人民日报》对战斗精神的传播以爱国忠诚为主,而较少讨论英勇顽强、团结意识和纪律意识等内容。这与《人民日报》面对的受众有着紧密关系。对于《人民日报》的受众而言,爱国忠诚,热爱奉献,服务人民等要素更易受到关注,并在心底与之贴近。而《解放军报》作为指导部队建设的媒体,他们所倡导的战斗精神应该更为全面丰富,从而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因而,在传播中国军事文化时,我们需要将服务受众,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的理念应用到宣传中。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良性的新闻传播环境,从而逐渐改善信息环境,如此才有利于形成信息环境的吸引力。此外,由于中外受众的文化与认知不一,关注受众特征,紧跟受众需求也是跨文化背景下的要求。
(二)真实性。呈现现实图景,传递无偏差的文化
跨文化传播面临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他们的社会认知与意识形态影响着他们的新闻解读。这就造成了传播者传递的信息与受众理解的信息之间的偏差。当然,在军事外宣中,我们会利用各种外宣技巧向外传递信息。但是对于军事文化的传播而言,这些技巧并不适用。因此,在我们考虑如何有效和确切地传播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品质和精神时,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便成了其中的关键。
从《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的战斗精神呈现中,我们看到在体裁、新闻构建上双方各有特色。但是,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也很明显。在信源的引用和公示上,这两份报纸并不在意。在细节挖掘上,《解放军报》更是缺失严重,最终呈现出来的报道大且泛。虽然这两份报纸都在人的精神挖掘和事物的价值体现上进行了充分阐释,但是总体的效果并不佳。不以新闻为主体,不以真实图景为基础的报道内容容易成为传播文化上的“噪点”。因此我们需要在战斗精神的传播中克服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在新闻的真实性上下工夫。
首先,以新闻作为工具传播战斗精神。人和事的价值是战斗精神的具体载体。但是对于受众而言,新近发生的事实才是受众期望在报纸中看到的内容而不是那些曾经报道过的典型、缺乏实效性的经验。因此,利用具有时效性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宣传更利于潜移默化地不着痕迹地影响受众。此外,显示信源,利用尽可能多的非记者口吻阐述事件,同样也是增添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方法。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常常将新闻事件放置到负面的背景资料中,从而达到“妖魔化”中国的效果。可见,提供对事件实际情况具有关键作用的背景资料在颠倒黑白上作用明显。丰富的细节让事件更为鲜活,更具现场感,因此尽可能巧妙的呈现丰富的细节也是增强新闻真实性的有效路径。只有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让事实看起来真实可信,才能为战斗精神的新闻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客观与公正。巧妙平衡,慎用观点
西方新闻理论认为,在新闻中应当尽可能摒除价值和意识形态③。但是新闻报道是选择和涵化的过程,价值和意识形态终究会通过各种形态展现出来。对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接受。从新闻传播的效果上看,那些看起来“客观公正”的信息总会比具有明显倾向的信息更易被受众接受。因此,在对战斗精神的传播上,我们应该注意对客观性的强调。这样不仅能够在新闻理念上契合西方受众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从传播效果上增强受众对战斗精神的理解与接受。具体到与战斗精神相关的新闻报道上,我们如何呈现出客观公正的状态呢? 首先,从整体的事实倾向上,平衡负面与正面的新闻。若一味的强调正面报道,只传播正面事实,容易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压迫感,由于人们的逆反心理作祟而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其实,在略带负面的事件中,同样可以有正面的战斗精神和文化体现,在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中,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因此,在整体上平衡事实的倾向,有益于战斗精神的客观呈现。其次,在单个和局部的战斗精神新闻中,平衡信源的选择,平衡正负观点的引用。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的要求下,正反双方观点的平衡,以及信源的交叉引用,几乎是一条必须遵守的规则。若我们遵守这种规律,巧妙的传递信息,对于战斗精神或军队文化的正向价值的传播也是有益无害的。最后,客观性往往要求将观点与事实分开。然而在《人民日报》与《解放军报》中常常看到极为相左的做法,事实与观点混同,夹叙夹议频繁出现。事实上,观点不需要直接用语言表达,在事实中,在选取细节的角度上,文章的观点和倾向能够自然而然的表现。因此,对于战斗精神的传播上,将观点和事实分开并不影响态度和价值的表达。
客观公正与宣传并不是两个相悖的命题。将客观和公正应用得当对于现今的战斗精神跨文化传播有着积极意义。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在于学会平衡。通过巧妙的平衡,将观点内化到事实中予以传递是西方自诩客观公正的媒体一贯使用的手段。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战斗精神是我国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文化组成部分,对战斗精神的传播不仅能增值军队形象,还可以提升战斗力。因此,对于战斗精神的传播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在战斗精神对外传播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而且从现实战斗精神的新闻呈现上看,有着诸多尚待改善的方面。因此,我们需要拓展途径,打破传播壁垒。经过长期的新闻实践,新闻专业主义成为西方新闻传播的重要理念和规律,我国对此也有所借鉴,但并不深入,很少付诸实践。实际上,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和附随的新闻操作技巧的学习和应用能够起到提升战斗精神的宣传效果。在媒体社会责任、客观性、真实性等理念的要求下,无论是对外传播还是对内宣传都可以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创新。
注 释:
①徐蕙萍.中共突破舆论环境拓展传播管道作法探析[J].复兴岗学报,民99,100期.
②杨丹丹.新闻专业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灾难报道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③赫伯特·甘斯(Herbert J. Gans)著.石琳 李红涛译 什么在决定新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