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领域的传统理念中,语文教育一般来讲都是立足于以学校的课堂作为它的主要平台来开展的,然而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是一门注重实际运用的学科,仅仅只是学到理论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的许多地方仅仅只是简要的阐述了观点,也只有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用心灵和行动去感知和体验,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的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语文水平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也不能满足于字、词、句的浅要分析,而是要把学生的文学素养上升到在实际活动中学以致用的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语言文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也和人们的社会行为联系的最为密切,充斥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来,不少学生感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把学习语文与实际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把教育从理论学习拓展到实际层面,需要教育工作者思维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活动设计的重新构建。本文作者结合亲身经历,谈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对相关话题的探讨和体会,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加深理解和认识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课本中思想内涵的领悟,教师的讲解只是完成了这项学习活动的第一部,消化和吸收书本内容需要每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来配合。即使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如果有了真实的行为活动将其付诸于实践,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它的解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上的有益信息虽然丰富多样,课外活动中的实践知识同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书本中字里行间里展示的内容尽管有无限想象的余地,但有时难免显得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更多的是偏重于或者停留在理性的基础上,缺乏更加感性的认识。有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方向上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把实际生活的元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摆脱单一的课堂听讲接受教育,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活泼和有趣。教材上记录的情境、画面以及事物的面貌和发展状况,相当多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节完全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再现出来。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与人文社会和大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会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一下子消除了课堂与现实的障碍隔阂。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塑造,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学生的学习实践行为要以一个比较好的题材来开展,在话题的选取上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它必需是学生既有深刻印象又耳熟能详的那些人或事才能激发学生的感触。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主題思想阐述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居住的幸福家园,它的资源是十宝贵的,人类必须珍惜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的一草一木。这种体裁的文章涉及到的范围由于可操作性很强,无疑是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活动的首选项目。在课堂上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处,还可以利用课外的闲暇时间,让那些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深入郊外的河流山川,甚至是农村的田间地头,切身感受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最接近地球原貌的一面。同学们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郊外的空气很新鲜,水更清,天更蓝。这就和我们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巧妙的契合到一起,大自然是充满生机的,但是我们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却使这其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城市里生活的学生对比城市和农村的不同会有强烈的感同身受,他们会发现城市里的工厂生产,工业化排放污染以及其它的活动都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这样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把学生的头脑和动手能力训练也包含进去,起到了学习知识和提高认识的双重作用。
二、利用教材拓展空间,强化探索和学习
学习课文中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还要特别关注文字中隐藏的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因为这些部分的构成,恰好是学习活动可以充分拓展和延伸的资源。语文教材受制于篇幅的局限,不可能对每个环节都记录清楚,必然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有详有略,也相应的会产生大量的知识死角和盲点。教师合理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着它们来进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它讲述了作者随守卫宝石鸟战士小高从遥远的黑龙江带回一箱昆虫到岛上,帮助守岛官兵开发和建设小岛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祖国的土地和为小岛的开发积极贡献力量的品格。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宝石岛是一个原本生态资源匮乏的地方,这里基本没有什么植物。那么我国的哪些地方是属于这样的情况呢?课文中写道由于没有蝴蝶授粉,花开了不能结果,这就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自己去搜索相应的资料,找出我们国家的哪些地区与这些现象相类似。并且进一步结合地理、气候和纬度知识等书籍,查阅出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在归纳和收集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对改善海岛生态的提议,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课文中透露出的信息出发,增加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三、结束语
无论哪一种知识的获取,都是从书本上来最后回归到实践活动中去的过程。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鲜活素材为学生的头脑中许多似懂非懂的思想以及课堂学习中的感触提供了实验和论证的土壤,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教学的质量得到改善。为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莉娅.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30):61——63.
【2】张庆红.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上),2016,(11):85——9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语言文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也和人们的社会行为联系的最为密切,充斥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来,不少学生感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把学习语文与实际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把教育从理论学习拓展到实际层面,需要教育工作者思维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活动设计的重新构建。本文作者结合亲身经历,谈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对相关话题的探讨和体会,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加深理解和认识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课本中思想内涵的领悟,教师的讲解只是完成了这项学习活动的第一部,消化和吸收书本内容需要每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来配合。即使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如果有了真实的行为活动将其付诸于实践,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它的解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上的有益信息虽然丰富多样,课外活动中的实践知识同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书本中字里行间里展示的内容尽管有无限想象的余地,但有时难免显得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更多的是偏重于或者停留在理性的基础上,缺乏更加感性的认识。有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方向上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把实际生活的元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摆脱单一的课堂听讲接受教育,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活泼和有趣。教材上记录的情境、画面以及事物的面貌和发展状况,相当多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节完全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再现出来。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与人文社会和大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会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一下子消除了课堂与现实的障碍隔阂。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塑造,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学生的学习实践行为要以一个比较好的题材来开展,在话题的选取上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它必需是学生既有深刻印象又耳熟能详的那些人或事才能激发学生的感触。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主題思想阐述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居住的幸福家园,它的资源是十宝贵的,人类必须珍惜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的一草一木。这种体裁的文章涉及到的范围由于可操作性很强,无疑是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活动的首选项目。在课堂上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处,还可以利用课外的闲暇时间,让那些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深入郊外的河流山川,甚至是农村的田间地头,切身感受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最接近地球原貌的一面。同学们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郊外的空气很新鲜,水更清,天更蓝。这就和我们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巧妙的契合到一起,大自然是充满生机的,但是我们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却使这其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城市里生活的学生对比城市和农村的不同会有强烈的感同身受,他们会发现城市里的工厂生产,工业化排放污染以及其它的活动都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这样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把学生的头脑和动手能力训练也包含进去,起到了学习知识和提高认识的双重作用。
二、利用教材拓展空间,强化探索和学习
学习课文中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还要特别关注文字中隐藏的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因为这些部分的构成,恰好是学习活动可以充分拓展和延伸的资源。语文教材受制于篇幅的局限,不可能对每个环节都记录清楚,必然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有详有略,也相应的会产生大量的知识死角和盲点。教师合理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着它们来进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它讲述了作者随守卫宝石鸟战士小高从遥远的黑龙江带回一箱昆虫到岛上,帮助守岛官兵开发和建设小岛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祖国的土地和为小岛的开发积极贡献力量的品格。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宝石岛是一个原本生态资源匮乏的地方,这里基本没有什么植物。那么我国的哪些地方是属于这样的情况呢?课文中写道由于没有蝴蝶授粉,花开了不能结果,这就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自己去搜索相应的资料,找出我们国家的哪些地区与这些现象相类似。并且进一步结合地理、气候和纬度知识等书籍,查阅出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在归纳和收集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对改善海岛生态的提议,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课文中透露出的信息出发,增加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三、结束语
无论哪一种知识的获取,都是从书本上来最后回归到实践活动中去的过程。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鲜活素材为学生的头脑中许多似懂非懂的思想以及课堂学习中的感触提供了实验和论证的土壤,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教学的质量得到改善。为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莉娅.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30):61——63.
【2】张庆红.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上),2016,(11):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