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读报节目语境指的是传者通过电视媒介将报纸信息传达给受众的言语环境,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把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和电视媒体的视觉化、形象化结合起来,集中了电视媒介和报纸媒介的优势,具有互补性。
关键词:电视读报;语境;电视媒体;受众;互补
电视读报节目语境指的是传者通过电视媒介将报纸信息传达给受众的言语环境。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集中了电视媒介和报纸媒介的优势,具有互补性。电视读报节目语境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电视媒体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了电视媒体报道上的不足。二是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了受众阅读报刊上的不足,从而帮助受众读报。
一、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电视媒体报道上的不足
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是电视媒体与报纸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把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和电视媒体的视觉化、形象化结合起来。从电视媒体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读报节目语境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了电视媒体报道广度上的不足
电视读报的优势非常明显,它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大面积地选读报纸,弥补电视媒体报道广度上的不足。
比如,《有报天天读》在二十五分钟的节目中平均每期要传送四五十条新闻信息,加上点评平均几十秒钟就要报一条。读报的范围十分广泛,大约每天涉及的有四五十种报纸。香港本地的《大公报》、《文汇报》等;大陆的《南方周末》、《新民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台湾的《联合报》、《中国时报》等;东南亚的报纸如《读卖新闻》、《南洋商报》、《东亚日报》等;西方报纸如《英国卫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
马斌读报速度稍慢,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也能完成二十条左右的新闻播报,节目对报纸的选取也十分宽泛,其中国内报纸包括《中国青年报》、《北京现代商报》、《新京报》、《深圳商报》、《环球时报》等十余份,国外报纸有《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海峡时报》等。
《媒体广场》在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能读三十多条新闻。比如,2006年6月27日 这天从早上的7:20分到7:45分,从《人民铁道报》、《经济参考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现代教育报》、《中国商报》、《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石油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报纸上,不算图片新闻,共选读了38条新闻。
由于受媒体自身占有信息源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定性,有许多突发新闻和异地新闻电视媒体不能及时采访播发,通过对多种报刊的信息筛选,可以对电视新闻进行及时地补充,扩大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二)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了电视媒体报道深度上的不足
和报纸专门的评论版块相比,电视新闻在评论方面则略显单薄,无法深入。电视读报则很好地弥补了电视新闻的这个缺陷。电视读报节目在简短叙述新闻事件过程后,对多家报纸言论进行整理,呈现多方观点,自己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通过转述报纸上犀利的评论,弥补了电视媒体在报道深度和理性上的不足。
可见,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报纸,在新闻采集和发布上,仍有自己的传统优势。而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体则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优点。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媒介直接引入报纸媒介,是提高信息量、增强信息解读广度、深度的一大捷径。电视的视觉化传播难以达到文字媒体的抽象表达水平,在传播信息的广度、深度,特别是解读信息等方面,远不如平面媒体。因此,报纸上的观点类内容,一直是电视的软肋,报纸擅长的深度评论与分析正是电视十分欠缺的。而电视媒体视觉化、形象化也是平面媒体难以企及的。电视读报节目通过摘报、读报,集中报纸、电视两大媒介的长处,既可以在报道事实之外援引观点,增加报道深度,弥补自身理性与深度不够的缺憾,还可以增大信息容量。所以,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集中了电视媒介和报纸媒介的优点,具有互补性。
二、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受众阅读报刊上的不足
(一)“普通受众读报时有这样几种情形:
1.工作繁忙,生活紧张,没有时间读报。
2.报纸太多,据统计我国仅内地公开发行的报纸就多达2000多种,读也不读过来。
3.很多報纸读不到,内地的很多报纸都有各自的发行范围,想读外地的报纸不太容易,港、澳、台的各类报纸和纷繁众多的外文报纸在大陆也不太好买。
4.读报不仔细,“厚报时代”的今天,如果选择一份报纸认认真真读完,至少也要一个小时,通常都是拿来一份报纸,几分钟的时间匆匆浏览一遍,这样就会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5.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受众识字不多,读不懂报纸;一些老年人眼睛花又关心时事,自己读报不方便;报纸上一些评论和分析的文章,由于艰涩难懂,普通读者无法理解其深层含义。①”
电视读报节目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受众读报上的不足,从而帮助受众读报。电视读报节目作为报纸新闻的信息把关员,从海量的信息中过滤、筛选和浓缩,再用绘声绘色、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电视读报节目能够把报纸严肃的报导内容和深刻的理性分析,表述得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而且还可以对不同的报道加以整合,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受众在短时间内既可以纵览天下大事又能听到生动形象的点评。例如:《有报天天读》不但为受众提供大量新闻信息,还帮助受众梳理这些信息。它每天都有一个或几个新闻主题,把与主题相关的不同报纸的新闻一一读来。由于不同的报纸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解读并不相同,把这些新闻集中在一起播出,就相当于把一个新闻事件的全景呈现在受众面前,最大限度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帮助受众判断事件的意义,能充分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并且主持人会对一些新闻作简短点评,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的价值;或者主持人来一小段新闻补白,提供新闻的背景,让受众在比较中体会新闻的内蕴。例如:读到《大公报》上一条关于全国公安去年一年查处的违规金165亿的新闻,主持人在读完之后,加了一句“青藏铁路的造价也是165亿”,一句话就把数字的意义说得更透彻。
(二)从各读报节目的口号上也能看出电视读报节目帮助受众读报的作用:
《现在读报》“工作太忙,报纸太多,打开电视,大家好!我是桑朝晖,现在为您读报。”
《马斌读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媒体广场》“采集内外媒体,解读天下报章。”
《有报天天读》“有报天天读,新闻点点评。”节目定位则是“浓缩报导,探知社会当天的最新动向,助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有报天天读》将重点解读全球重要报刊头条新闻及主要社论。”
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除了帮助受众梳理、筛选报纸上的信息,而且还帮助受众凸显报纸中重要、热点的信息。通常是栏目主编把当日的报纸全部翻一遍后,根据他对新闻的敏感性拍板确定读报的头条。例如:
《现在读报》2005年7月29日 这一天,“焦点部分”就选读了《中国青年报》,来关注医改困境这个社会热点。
《马斌读报》2006年04月07日 的“今日头条”是《楚天都市报》报道的“湖北省一个市市政府办公室下达的本年度‘喝酒任务’。”接着又读了《西部商报》、《南京晨报》、《中国青年报》和《北京青年报》四家报纸对这件事的评论。
《媒体广场》2006年6月21日 首先关注《新华社》的一个报道:“青藏铁路终点站拉萨火车站昨天6月20号已经完工了。”
《有报天天读》2006年04月13日 的“天天头条”关注的是“伊朗核危机”杨锦麟分别选读了三家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中东时报》和《中国时报》。
“我国传播学界对‘信息爆炸’时代媒介的角色有‘洗菜论’之说。这种理论认为,在信息激增的条件下,媒介的使命与其说是提供信息,不如说是筛选、整理和解释信息,使信息有序化,并赋予信息以意义。如果某一媒介或节目能帮助受众筛选、整理和解释信息,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那么,这样的媒介和节目一定受欢迎。②”而电视读报节目正是迎合了这一最新动向。
[注释]
苏婧.浅析电视读报节目[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10):12.
于潇.一加一大于二——解读电视读报节目[J].视听界,2004,(5)16.
[参考文献]
(1)赵雪.电视访谈节目的语境[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增刊
(2)赵雪.电视访谈节目语篇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
(3)薛亚青.电视读报节目语境[J].现代语文,2006,(12)
(4)薛亚青.电视读报节目的情景语境[J].电影文学,2008,(22).
(5)于潇.一加一大于二——解读电视读报节目[J].视听界,2004,(5).
(6)苏婧.浅析电视读报节目[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10).
关键词:电视读报;语境;电视媒体;受众;互补
电视读报节目语境指的是传者通过电视媒介将报纸信息传达给受众的言语环境。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集中了电视媒介和报纸媒介的优势,具有互补性。电视读报节目语境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电视媒体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了电视媒体报道上的不足。二是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了受众阅读报刊上的不足,从而帮助受众读报。
一、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电视媒体报道上的不足
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是电视媒体与报纸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把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和电视媒体的视觉化、形象化结合起来。从电视媒体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读报节目语境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了电视媒体报道广度上的不足
电视读报的优势非常明显,它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大面积地选读报纸,弥补电视媒体报道广度上的不足。
比如,《有报天天读》在二十五分钟的节目中平均每期要传送四五十条新闻信息,加上点评平均几十秒钟就要报一条。读报的范围十分广泛,大约每天涉及的有四五十种报纸。香港本地的《大公报》、《文汇报》等;大陆的《南方周末》、《新民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台湾的《联合报》、《中国时报》等;东南亚的报纸如《读卖新闻》、《南洋商报》、《东亚日报》等;西方报纸如《英国卫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
马斌读报速度稍慢,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也能完成二十条左右的新闻播报,节目对报纸的选取也十分宽泛,其中国内报纸包括《中国青年报》、《北京现代商报》、《新京报》、《深圳商报》、《环球时报》等十余份,国外报纸有《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海峡时报》等。
《媒体广场》在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能读三十多条新闻。比如,2006年6月27日 这天从早上的7:20分到7:45分,从《人民铁道报》、《经济参考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现代教育报》、《中国商报》、《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石油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报纸上,不算图片新闻,共选读了38条新闻。
由于受媒体自身占有信息源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定性,有许多突发新闻和异地新闻电视媒体不能及时采访播发,通过对多种报刊的信息筛选,可以对电视新闻进行及时地补充,扩大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二)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了电视媒体报道深度上的不足
和报纸专门的评论版块相比,电视新闻在评论方面则略显单薄,无法深入。电视读报则很好地弥补了电视新闻的这个缺陷。电视读报节目在简短叙述新闻事件过程后,对多家报纸言论进行整理,呈现多方观点,自己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通过转述报纸上犀利的评论,弥补了电视媒体在报道深度和理性上的不足。
可见,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报纸,在新闻采集和发布上,仍有自己的传统优势。而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体则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优点。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媒介直接引入报纸媒介,是提高信息量、增强信息解读广度、深度的一大捷径。电视的视觉化传播难以达到文字媒体的抽象表达水平,在传播信息的广度、深度,特别是解读信息等方面,远不如平面媒体。因此,报纸上的观点类内容,一直是电视的软肋,报纸擅长的深度评论与分析正是电视十分欠缺的。而电视媒体视觉化、形象化也是平面媒体难以企及的。电视读报节目通过摘报、读报,集中报纸、电视两大媒介的长处,既可以在报道事实之外援引观点,增加报道深度,弥补自身理性与深度不够的缺憾,还可以增大信息容量。所以,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集中了电视媒介和报纸媒介的优点,具有互补性。
二、电视读报节目语境弥补受众阅读报刊上的不足
(一)“普通受众读报时有这样几种情形:
1.工作繁忙,生活紧张,没有时间读报。
2.报纸太多,据统计我国仅内地公开发行的报纸就多达2000多种,读也不读过来。
3.很多報纸读不到,内地的很多报纸都有各自的发行范围,想读外地的报纸不太容易,港、澳、台的各类报纸和纷繁众多的外文报纸在大陆也不太好买。
4.读报不仔细,“厚报时代”的今天,如果选择一份报纸认认真真读完,至少也要一个小时,通常都是拿来一份报纸,几分钟的时间匆匆浏览一遍,这样就会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5.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受众识字不多,读不懂报纸;一些老年人眼睛花又关心时事,自己读报不方便;报纸上一些评论和分析的文章,由于艰涩难懂,普通读者无法理解其深层含义。①”
电视读报节目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受众读报上的不足,从而帮助受众读报。电视读报节目作为报纸新闻的信息把关员,从海量的信息中过滤、筛选和浓缩,再用绘声绘色、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电视读报节目能够把报纸严肃的报导内容和深刻的理性分析,表述得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而且还可以对不同的报道加以整合,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受众在短时间内既可以纵览天下大事又能听到生动形象的点评。例如:《有报天天读》不但为受众提供大量新闻信息,还帮助受众梳理这些信息。它每天都有一个或几个新闻主题,把与主题相关的不同报纸的新闻一一读来。由于不同的报纸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解读并不相同,把这些新闻集中在一起播出,就相当于把一个新闻事件的全景呈现在受众面前,最大限度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帮助受众判断事件的意义,能充分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并且主持人会对一些新闻作简短点评,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的价值;或者主持人来一小段新闻补白,提供新闻的背景,让受众在比较中体会新闻的内蕴。例如:读到《大公报》上一条关于全国公安去年一年查处的违规金165亿的新闻,主持人在读完之后,加了一句“青藏铁路的造价也是165亿”,一句话就把数字的意义说得更透彻。
(二)从各读报节目的口号上也能看出电视读报节目帮助受众读报的作用:
《现在读报》“工作太忙,报纸太多,打开电视,大家好!我是桑朝晖,现在为您读报。”
《马斌读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媒体广场》“采集内外媒体,解读天下报章。”
《有报天天读》“有报天天读,新闻点点评。”节目定位则是“浓缩报导,探知社会当天的最新动向,助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有报天天读》将重点解读全球重要报刊头条新闻及主要社论。”
电视读报节目的语境除了帮助受众梳理、筛选报纸上的信息,而且还帮助受众凸显报纸中重要、热点的信息。通常是栏目主编把当日的报纸全部翻一遍后,根据他对新闻的敏感性拍板确定读报的头条。例如:
《现在读报》2005年7月29日 这一天,“焦点部分”就选读了《中国青年报》,来关注医改困境这个社会热点。
《马斌读报》2006年04月07日 的“今日头条”是《楚天都市报》报道的“湖北省一个市市政府办公室下达的本年度‘喝酒任务’。”接着又读了《西部商报》、《南京晨报》、《中国青年报》和《北京青年报》四家报纸对这件事的评论。
《媒体广场》2006年6月21日 首先关注《新华社》的一个报道:“青藏铁路终点站拉萨火车站昨天6月20号已经完工了。”
《有报天天读》2006年04月13日 的“天天头条”关注的是“伊朗核危机”杨锦麟分别选读了三家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中东时报》和《中国时报》。
“我国传播学界对‘信息爆炸’时代媒介的角色有‘洗菜论’之说。这种理论认为,在信息激增的条件下,媒介的使命与其说是提供信息,不如说是筛选、整理和解释信息,使信息有序化,并赋予信息以意义。如果某一媒介或节目能帮助受众筛选、整理和解释信息,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那么,这样的媒介和节目一定受欢迎。②”而电视读报节目正是迎合了这一最新动向。
[注释]
苏婧.浅析电视读报节目[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10):12.
于潇.一加一大于二——解读电视读报节目[J].视听界,2004,(5)16.
[参考文献]
(1)赵雪.电视访谈节目的语境[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增刊
(2)赵雪.电视访谈节目语篇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
(3)薛亚青.电视读报节目语境[J].现代语文,2006,(12)
(4)薛亚青.电视读报节目的情景语境[J].电影文学,2008,(22).
(5)于潇.一加一大于二——解读电视读报节目[J].视听界,2004,(5).
(6)苏婧.浅析电视读报节目[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