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探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205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试从影响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因素入手,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希望能对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初中生 道德行为习惯 养成
  道德行为习惯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行为问题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而初中时期是一个人道德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品德是否符合社会和学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主要通过其道德行为表现出来。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
  1 影响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1.1 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是受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任何现实的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既定的客观条件,脱离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存在。学校的青少年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他们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中。他们既容易接受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容易接受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有助于学生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但青少年不善于作出选择,而且易受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加了新的难度。
  1.2 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施加影响的教育形式。一方面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如通过思想品德课、法制课、综合实践课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进行引导和培养;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发生影响。因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信赖,教师很容易形成自身的权威地位,教师良好的品行就容易被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模仿。然而,有些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有的不注意自身修养,人格低下,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世故和俗气,有的不注意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说话粗俗,着装随便,有的只言传不身教,对学生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言行不一的习惯,从而妨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1.3 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初中生的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同伴集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决定的。在自己与同学、同伴,与老师、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处理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并养成合作、友爱、诚实、进取等道德品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和不良道德行为的改变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学校忽视道德教育,教师不能为人师表,校风班风不良,交友不慎,也会对道德品质的塑造起到反作用。
  1.4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成长的摇篮,也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教育虽然也是一种有目的积极影响的过程,但它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是大量地渗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和家庭成员的交往与活动、言谈举止、接人待物、日常家务等等来实现。有些家长平时忽略了对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孩子一旦出现问题,不去认真分析原因,不冷静思考,不是讲道理、论是非,找根本原因,除病源,而是简单粗暴、横眉瞪眼、恶言粗语,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略有不服,甚至拳打脚踢或棍棒加身让其就范。这种“打骂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只能助长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2 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2.1 激发青少年的道德动机。道德动机的激发首先要从道德的外部动机抓起,给予个体适度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压力,使个体在家庭、学校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要求下参与相应的道德实践活动。如果个体处于过度被保护状态,缺乏必要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是难于产生自觉参与道德实践的强烈愿望的。例如我们可以从日常语言中进行友爱教育,行为是道德习惯的表层,而动机是人深层的心里活动,要善于提升个体道德实践活动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源于主体获得被认可,称赞的内在需要,从一个成功的实践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实践,更容易培育个体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愿望。
  2.2 强化常规教育。常规教育是学校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表现行为习惯、纪律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活动交往行为习惯和环境卫生行为习惯。学校可以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政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中学生《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等。为了使以上措施得到落实,学校可以设立“礼仪监督岗”,培训文明卫生检查积极分子;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轮流执勤,每天学生休息,活动时间较多,而教师又不在场的时候进行巡查,重点检查学生进出校情况、校园活动时的文明礼仪情况、清洁卫生、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学校应该把查出的违纪行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教师进行专题教育;对个别经常违纪的学生,教师进行单独教育,直到把不良行为彻底纠正为止。学校如果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生就会自觉养成尊师守纪、文明勤奋的良好习惯。
  2.3 寓养成教育于各科教学中。通过教学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德育的基本途径。行为习惯是人们长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养成就具有稳定性,就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资本,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羁绊。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过程,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途径。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制定学生品德教育的目标,在备课时,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努力寻找知识教学和道德行为养成的结合点,做到结合自然。在讲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思想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言传身教。如教师在解释一个数学或文学问题时,或在做实验操作时,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方式范例化。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自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目的。
  2.4 形成教育合力。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建立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否则其作用就会相互抵消,收效甚微。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品行修养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父母的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文化素养,良好正确的教育方法,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积极地作用。校园环境对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因此,学校要对校容校貌进行认真规划,花草树木和教室、走廊要精心设计并认真布置。设置德育墙,安排一些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画像、醒目的固定标语等,营造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育人氛围。同样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各种资源的配合。正确的政策与舆论导向、良好的社会风气、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社区的支持,都有助于青少年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当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对社会上的录像厅、歌舞厅、游戏室、网吧、书摊等进行严格的常规管理,去除导致青少年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外部根源。
  参考文献
  1 中国吉林网.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吉林日报,2007-12-28
  2 杨凤英.中山市东升镇东方小学.浅谈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 聊再花.维普资讯网.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4 课程网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 充分利用教材搜集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热爱”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中包含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具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只耍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利用这些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例如,第一
期刊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们不但要注重情感的体验,还要力求真实。也只有
期刊
【摘 要】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进入了化学课堂,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必要且可行的,是实现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行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情感教学 课堂教学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的教
期刊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学生在具体、形象、可感的事物面前总是表现出积极的一面。教师要善于通过音乐、图画、实物等审美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听、视、触、嗅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对象的美。  美育是将美学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美,评价美。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整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
期刊
【摘 要】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在将来学习过程中运用创新意识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深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共同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能
期刊
因为语文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而感到努力无点,无处下手。所以在小学阶段,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教师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在我的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 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
期刊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  多年的课堂改革实践,我们深感以学生为中心,伴随着多样活动的课堂教学其实并没取得很好的效果,新模式的变化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教师采用多种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
期刊
小学低年写话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难在低年级学生跨越写话的门槛,还需要一段漫长而又复杂的教学过程。然而,教师在抓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以下诸多方面的训练。  1 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写话习惯  学生说话和写话都是思维过程的呈现,需要教师不断开发、引导、启迪、培养。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1 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字词说话、写话。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把课堂的时间和学习
期刊
【摘 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但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合作意识  20世纪70年
期刊
解释脱帽礼  教学《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时,不论品读标题,还是赏析内容,常常会看到有学生悄悄举手作敬礼动作。我问学生,不脱帽也能致敬吗?大胡子教授为什么要先脱帽后致敬呢?教授脱帽举动是否有些多余?从文章标题要求精练的标准来衡量,课文题目中删掉“脱帽”一词,写成“向中国人致敬”可以吗?作者钟丽思为什么不去掉“脱帽”一词而要去简就繁呢?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但谈论深刻的没有,说到是西方人待人礼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