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九年级所有学科都已转入了全面复习阶段,各学科教师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方法上使出了浑身解数,各自拿出了看家本领。当然,教学无定法,即使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目前我所带的化学课已进行到第二轮复习阶段,前两阶段我改变了以前的复习模式,大胆采用小组合作复习法,就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来看,方法还算对路,效果比较理想。我的复习流程是:阅读知识要点——构成知识框架——研学典型例题——当堂习题巩固——小组合作交流(重要环节)——教师重点点评——拓展巩固训练。通过对这一方法的应用,我颇受启示,现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基础上,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去年开学初,我就把全班学生搭配成十个异质学习小组,一般5至6人为一组。分组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法改变了在传统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由于师道尊严,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自从建立小组学习制度后,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好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和教师接近,融洽了师生关系。另外组员和组长之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解决了辅导时间的不足这一难题。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不断更换组长,让每个组员都尝试怎样去当好一个组长,这样就使每位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当然在复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加以控制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达不到理想效果,得不偿失。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二是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走过场。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避免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三是要力戒合作学习的“假”与“浮”。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几十秒,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种假讨论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作者联通:442300湖北省竹溪县泉溪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要想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对10多条选择题作出有效的抉择,明晰解题思路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说来,数学选择题有着特定的解题思路,具体概括如下:    1.仔细审题,吃透题意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题条件,通过审题,可以掌握用于解题的第一手资料——已知条件,弄清题目要求。  审题的第一个关键在于:将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加以集中整理。凡在题中出现的概念、公式、性质等内容都是平时理解、记忆、运用
期刊
作为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材的两个显著变化就是“向量和导数”的引入。其目的也很明确:为研究函数、空间图形,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即充分体现它们的工具性。但这种“工具性”,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用好,而要想用活,这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开发”新的认识,丰富知识网络,形成较完善的“认知模块”、“知识体系”。关于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有这样三条性质:  (1) ,  (2),  (3) .  作为“工具性”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甚至于Internet网也被运用到了教学中。这些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和沟通了各学科知识的传送和相互渗透,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内涵丰富和外延的扩展,而且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为教师们所采用,并为学生们喜闻乐见。  多媒体教学,其特点是课堂、课外出现了多种
期刊
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课内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率。结合英语教学内容,浅谈英语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方法。    一.记单词,边动边记,记得快    如:学习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我就把各部位名称编成了顺口溜eye-eye-nose,ear-ear-mouth, hand-hand-face. 在做示范的时候我还加
期刊
如何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突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巧设练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重复的模仿性练习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住数学知识,很难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科学地有层次地设计练习,才能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传统练习首先是模仿练习,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是变式练习,让学生理解知识和发展思维;最后是应用练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学生在综合应用学习的数学知
期刊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单一而固定,处于一种僵化状态。教师就是讲解、提问、呈现、灌输,学生则听记、回答、应对、接受。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处在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效率之低可想而知。今天,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使学生摆脱过去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僵化不变的角色地位。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转换角色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中学化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一.多媒体可以优化教学手段,提
期刊
数学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数学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就越具有概括性。但是,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单一的、大量的材料简单重复,而是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当我们在给学生呈现了大量的现实背景,丰富了学生的图形世界以后,紧跟着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在强烈、充分的感知体验中建立正确、丰富和感官协同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期刊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课本上的例题与习题大多是针对本章或本节内容而设置,不仅题型单一,还不能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促进不同程度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适时适量补充一些习题,对学生学好物理是很有帮助的,但补充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连贯性    补充习题要注意新旧知识、前后知识的承接联系,做到巩固新知识,复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核心问题,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则是提高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在现代教学中,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是数学思维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何用好这些思维方法,是当今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数学思维的各种方法都是贯穿于思维过程的始终,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对学生学习是非常有益的。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