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对“教书”与“育人”重新进行审视,反思既往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针对于对重专业教学,而轻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应能以更客观的态度去进行改善。树立“新时代”育人新思想,建立正确教育价值观;以教育创新为基础,创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在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的同时,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学生志趣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903030501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77-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抽象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最终意义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是对人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从而将其作用在行为上的价值引导。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会因外界的变化与刺激,而不断形成新的思想特征。基于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能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建立正确的认知,并能深入的了解新的社会形态与文化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并能创新改革与完善教育理念,从而为大学生创建更精准、全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手段。
一、树立“新时代”育人新思想,建立正确教育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与核心流程。尤其,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接班人与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立场、思想政治觉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格局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应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树立“新时代”育人新思想。能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等,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观念。并能通过反思与分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建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气象。思政教师应能“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诉求,制定更能贴合大学生心理的思想课堂。教师应善于运用融媒体、互联网技术等,与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等,建立更密切的沟通桥梁。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观念,大力淡化官位思想,能以更亲切的态度,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对他们信息聚焦点,进行全面的采集、整理与分析,从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有效掌握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能运用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对其进行平衡,令当代大学生能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社会上存在负面新闻。
二、以教育创新为基础,创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在不断创新发展手段时,应建立更大的育人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在课堂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思政理论知识,就可形成优质的教学新体系。高校应将思政教师、党委、行政、就业、心理等各个部门,有效的组织起来,全面、全方位打造“大思政”观。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进行聚合,形成更强有力的育人合力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的思想现状与诸多问题,在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过程中,其他相关部门也应对其做好服务工作。例如,当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产生心理疾病与困扰时,思想教师应帮助学生从整个社会就业局势进行分析,令学生能正视当前的就业现状与择业方向。同时,应鼓励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优势。与此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应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就业帮助。结合学校自身的实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想获得创新发展,应结合社会实际发展动态,与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等,能将学校的资源进行全面、创新整合,创建大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
三、结语
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新时代发展特征,建立更大的教育格局。形成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以教育创新为基础,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任.浅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J].决策探索(下),2019(08):60.
作者简介:
葛玉芹(198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护理学院第四党支部书记,本科學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秦爱军(1964-),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护理学院党委书记,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忠翔(1975-),男,汉族,吉林长春人,讲师,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学生志趣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903030501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77-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抽象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最终意义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是对人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从而将其作用在行为上的价值引导。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会因外界的变化与刺激,而不断形成新的思想特征。基于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能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建立正确的认知,并能深入的了解新的社会形态与文化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并能创新改革与完善教育理念,从而为大学生创建更精准、全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手段。
一、树立“新时代”育人新思想,建立正确教育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与核心流程。尤其,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接班人与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立场、思想政治觉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格局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应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树立“新时代”育人新思想。能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等,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观念。并能通过反思与分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建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气象。思政教师应能“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诉求,制定更能贴合大学生心理的思想课堂。教师应善于运用融媒体、互联网技术等,与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等,建立更密切的沟通桥梁。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观念,大力淡化官位思想,能以更亲切的态度,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对他们信息聚焦点,进行全面的采集、整理与分析,从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有效掌握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能运用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对其进行平衡,令当代大学生能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社会上存在负面新闻。
二、以教育创新为基础,创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在不断创新发展手段时,应建立更大的育人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在课堂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思政理论知识,就可形成优质的教学新体系。高校应将思政教师、党委、行政、就业、心理等各个部门,有效的组织起来,全面、全方位打造“大思政”观。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进行聚合,形成更强有力的育人合力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的思想现状与诸多问题,在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过程中,其他相关部门也应对其做好服务工作。例如,当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产生心理疾病与困扰时,思想教师应帮助学生从整个社会就业局势进行分析,令学生能正视当前的就业现状与择业方向。同时,应鼓励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优势。与此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应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就业帮助。结合学校自身的实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想获得创新发展,应结合社会实际发展动态,与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等,能将学校的资源进行全面、创新整合,创建大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
三、结语
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新时代发展特征,建立更大的教育格局。形成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以教育创新为基础,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任.浅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J].决策探索(下),2019(08):60.
作者简介:
葛玉芹(198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护理学院第四党支部书记,本科學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秦爱军(1964-),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护理学院党委书记,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忠翔(1975-),男,汉族,吉林长春人,讲师,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