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 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本文仅就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做法略作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
1.语文教学无差生
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然而实际上,学生本身素质、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差异。但一个学生从咿呀学语即开始接触语言,又经过十几年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升入高中,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人善于谴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篇,有人长于书面表达,有人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眼中,语文学习无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差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 让从 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2.授之以“渔”,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最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进入高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语文学习的“大语文” 观,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坚持“多读、多听、多想、多写、多说的“五多”做法,加上整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求发展、高落点“的 模式,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普遍能够迅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启迪,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1. 内化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只是一个文选性的教材,整体上仍是一个无序结构。叶圣陶先生抓住此特点,明确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通览全局,整体把握教材,变无序为有序,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教材使用上,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重新划分讲读课和学生自读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两年即可完成三年的教材讲授任务,为引入生动的现实生活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时间保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荷塘月色 》只重点讲解朱自清先生在第一次国共关系破裂时苦闷徘徊的淡淡忧愁、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与静谧的荷塘月色的情景巧妙结合。《屈原》虽只是文言常识,但我们把它作为课外阅读,用电子阅览课的时间完成屈原生平及创作的查询,以撰写简单小论文的形式将研修课与语文课堂教学巧妙结合。
2.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纳谏与止谤》学生从中领悟了从谏如流的重要,自我批评的不可缺少;《〈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转》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可以让学生屏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 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关键是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最忌单纯说教,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又怎能仅凭说教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呢?
3.落实课内双基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也非常重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和缤纷的显示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已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时间保障。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求得学生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量骤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自学能力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采用的“现代文整体把握逐句理解法”、“文言文联想贯通学习法“、“基础知识理解记忆法”、“作文训练系列法”位学生提供了方法保证。同时,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位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持久的内在动力。
三、开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是导游图,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有丰富的思想,有高尚的品德。
1.养成思考习惯,为写作提供持久动力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射。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思想不丰富的人,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讲授为学生正确认识、分析事物提供了方法,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源头活水,加上长期培养和及时校正,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并进一步形成思考习惯。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可极大丰富学生思想。“我是阿Q吗”,让学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点;“嫉妒好不好”,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是要发展,还是要纯净空间”,让学生认识到它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足球腾飞说明了什么”,从中悟出苦难与辉煌的含义。
2.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提高写作效率
课堂作文素材来源紧扣人生思考、社会现实、课文内容、单元写作训练几个主要方面,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写出思想,写出生活,写出灵气,写出个性。练笔作文重在抓基础,重在让学生通过作文去认识生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式不拘一格,练笔作文成了学生驰骋思想的原野;栏目设计灵活多样,学生写作轻松愉快;及时批改,快速反馈,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劳动的尊重;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练笔作文成了师生畅谈交流的渠道。
规范化的要求,写作源泉的开掘,写作形式的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绝大多数学生一节课能拿出一篇七百字的文章,一星期能完成两千字的练笔作文。在写作实践中,提高了思维品质、思想素质和写作能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
1.语文教学无差生
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然而实际上,学生本身素质、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差异。但一个学生从咿呀学语即开始接触语言,又经过十几年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升入高中,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人善于谴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篇,有人长于书面表达,有人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眼中,语文学习无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差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 让从 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2.授之以“渔”,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最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进入高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语文学习的“大语文” 观,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坚持“多读、多听、多想、多写、多说的“五多”做法,加上整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求发展、高落点“的 模式,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普遍能够迅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启迪,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1. 内化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只是一个文选性的教材,整体上仍是一个无序结构。叶圣陶先生抓住此特点,明确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通览全局,整体把握教材,变无序为有序,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教材使用上,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重新划分讲读课和学生自读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两年即可完成三年的教材讲授任务,为引入生动的现实生活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时间保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荷塘月色 》只重点讲解朱自清先生在第一次国共关系破裂时苦闷徘徊的淡淡忧愁、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与静谧的荷塘月色的情景巧妙结合。《屈原》虽只是文言常识,但我们把它作为课外阅读,用电子阅览课的时间完成屈原生平及创作的查询,以撰写简单小论文的形式将研修课与语文课堂教学巧妙结合。
2.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纳谏与止谤》学生从中领悟了从谏如流的重要,自我批评的不可缺少;《〈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转》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可以让学生屏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 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关键是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最忌单纯说教,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又怎能仅凭说教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呢?
3.落实课内双基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也非常重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和缤纷的显示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已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时间保障。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求得学生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量骤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自学能力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采用的“现代文整体把握逐句理解法”、“文言文联想贯通学习法“、“基础知识理解记忆法”、“作文训练系列法”位学生提供了方法保证。同时,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位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持久的内在动力。
三、开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是导游图,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有丰富的思想,有高尚的品德。
1.养成思考习惯,为写作提供持久动力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射。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思想不丰富的人,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讲授为学生正确认识、分析事物提供了方法,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源头活水,加上长期培养和及时校正,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并进一步形成思考习惯。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可极大丰富学生思想。“我是阿Q吗”,让学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点;“嫉妒好不好”,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是要发展,还是要纯净空间”,让学生认识到它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足球腾飞说明了什么”,从中悟出苦难与辉煌的含义。
2.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提高写作效率
课堂作文素材来源紧扣人生思考、社会现实、课文内容、单元写作训练几个主要方面,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写出思想,写出生活,写出灵气,写出个性。练笔作文重在抓基础,重在让学生通过作文去认识生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式不拘一格,练笔作文成了学生驰骋思想的原野;栏目设计灵活多样,学生写作轻松愉快;及时批改,快速反馈,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劳动的尊重;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练笔作文成了师生畅谈交流的渠道。
规范化的要求,写作源泉的开掘,写作形式的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绝大多数学生一节课能拿出一篇七百字的文章,一星期能完成两千字的练笔作文。在写作实践中,提高了思维品质、思想素质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