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玩世现实主义”的精神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栗宪庭对“玩世”一词提出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又无法否认他们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反映中国精神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现实玩世主义的精神影响下,新一代艺术家们又如何树立自身的精神指向和艺术追求,从领袖到草根,从集体到个体,在这种个体独立性的转变时期,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没有经历过,现在的生活环境也与之前改变甚多,在表达和体会上相对浅薄,所以“玩世”“批判”的态度也带给本文作者更多的思考,正是在这种相互矛盾下,我渴望去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精神背景。
  【关键词】:玩世现实主义;方力均
  在80年代初中国的精神和思想经历了长时间的禁锢和压抑,终于到达瞬间爆发。从“文化大革命”统一思想,到慢慢恢复人的自主权利和自我精神,自我意识和自我思想逐渐苏醒。而艺术的复苏总是走在集体思想的前列,从民族精神到个体主义,人们渴望与世界对话,向世界声明和表达,艺术成为了表达的工具,现实生活给了无尽的题材,个体的精神得到解放。自由的气息四处蔓延,如同开启了新时空。“星星美展”开启了新时空的大门,体制内与体制外,职业与业余,圈内与圈外相抗衡,人的精神思想爆发了革命,撕破了公共的大门,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变,四处高扬“独特”“独立”“自由”的口号,个人精神与公共空间争锋对立,艺术不再是政治的工具,个体的精神情感通过艺术得到发泄和表达。中国的艺术开始接受和转化外国文化,“以夷制夷”这似乎成为了中国的社会进步的基本模式,文化大革命后僵化的意识形态逐渐被打破。
  栗宪庭对“玩世”一词的解析:玩世与英文cynical最相识,但意思区别于,中文玩世经常与不恭运用,而英文是在讥笑、冷嘲、冷眼看待人生,所以多倾向于玩世而恭的意思。就以恭敬而言,中國的“玩世现实主义”有时恭敬,有时不恭敬;有人恭敬,有人不恭敬。而对社会既定的主流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而言就是不恭的,虽然在程度和方式有所区分。但中国的“玩世现实主义”其实没有那么冷峻、更多的是兼有玩笑、痞气、无所谓、看透一切的精神感受。
  而“现实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它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的理论著作中,就西欧来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段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化思潮和创作方法,同时也是西欧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艺术上,法国画家库尔贝最早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对自然或当代生活不加修饰、详尽、准确的描述,摒弃理想化的想象,据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关注人性,披露社会。
  玩世现实主义以精神至上的原则关注人的生存意义;以幽默无聊的状态看待自己平庸的生活片断。而“玩世”的心态和艺术精神都依重于自身周围的现实。在艺术作品中,包含了对普通人情感、精神、状态的表达,体现艺术家在追求现实中,更多是传达对当代生活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同时注重公众审美心理的定势,解除艺术的崇高从而走向通俗,倡导信息传媒的介入,化解艺术与观者间的隔阂,通俗化和大众化,让更多大众参与进来,使艺术不再对大众封锁,加快了社会思想的进步。
  人们开始思考自身,理性逐渐回归,而在美好的理想主义下,青年们的生存环境与精神状态,开始被现实打压,面对文化的危机让他们逐渐感觉到现实的无聊,但又解不开现实的枷锁,心中的失落是背后强大的现实,那这种现实更多的是无意义。只有从自身才能解救自身,或许是这种沉痛感,使他们更真实地认识到自身,不再去抱怨现实的残酷,不再去质疑自己的精神追求。
  对于社会这种个体力量的觉醒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开始直面自身的现实,在他们的作品中已经看不见那种悲抗的历史,他们逐渐突破了主流的意识形态,新的价值观开始传播,旧的思想和体制被画上了问号,把主流意识中的“我们”带向了“我”的转变,把“我就是我”的独立精神感,从“集体”中区分开,玩世成了个体的看待人生。玩世现实主义正是这种“玩世”的边缘感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出现带给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反思。
  从艺术作品的精神性中,玩世现实主义强调自身精神的认知,同时建构了社会中的影响力,对这种影响力的概述是多方面:一、存在既合理,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符合理性的,出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在这种艺术现象的产生,参照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艺术现象完全是符合逻辑的,中国在闭塞的大环境下,如同现在的朝鲜。政治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体,引来外来资本的大量涌入,就像被拧开的汽水,入口爽朗可口,但它却在你肚中慢慢膨胀,所以玩世现实主义与政治波普就像消解剂,提示或警告人们消化的意识。二、雾霾中的方向标,思想的禁锢如同雾霾,让人看不清路的方向和云的流动,玩世现实主义树起了方向标,慢慢解锢了集体的思想,以关注自身的现实,从而更真实地面对生活与现实。政治波普如同在雾霾中下起了暴风雨,给人们带去了理性的光环,告诫雾霾的危害,两者都是推动社会思潮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前进的标枪,无论从积极还是消极的视角上看待玩世现实主义,它都从不同的精神性上推动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前进,加快了政治体制下的转型,又在艺术文化领域翻开了新的篇章。
  方力均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一,就在他写的《像野狗一样生存》一书中,就明确地谈到的方力钧处世态度和精神。他认为,生命最大的魅力就是个体的不同,命运就是客观的看待自身,艺术和文化更多是精神层面上思考,而艺术的灵感或反映的精神就是源于自身内心的真实性,不全是文化、政治、经济领域上的影响,更多的是思考、体验和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在个人的作品中,不要形式上的跟风,而是把握好艺术和生活的从属位置。
  方力钧在人、艺术和社会的关系中又谈到了“个体精神的独立性”个体是真实存在的,而认知不是与生俱来的,人在生活中就像惯性的回弹,人的认知就是这种回弹的反馈。所以方力钧从绘画题材和表现形式的选择上,就带着很多精神上的思考,从反映自我认知上,方力钧的作品中就很主观的把人放在空中,而婴儿的形象,又把自我拉回了认知的起点,同时又体现了个体在现实社中的渺小。在空间的表达上,方力钧很喜欢用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水来突出个体的微小和宇宙的浩瀚,从精神层面上,给人们画上了一个“我是谁”的问号。
  方力钧在强调的个人精神独立性上,都基于他对社会的责任感,艺术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也不是政治的工具,而是要面对现实、解决现实,消除和化解别人的权力和话语,完备自身的独立人格,艺术的精神独立性是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
  玩世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思想,带给我们更多理性的认识和自由的思考。我对玩世现实主义精神的认知,也慢慢从自身化解开,重新对自身有了新的认知、思考和改变,因而不再片面、暴戾的看待生活,而是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和批判。
  参考文献:
  [1]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2]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方力均.像野狗一样生存[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自80 年代改革春风吹来,流行音乐蓬勃发展。随着流  行音乐广泛普及,将流行音乐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音乐之基本要素、  音乐之形态、音乐之美早已不是罕见之事。流行音乐中使人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的是它通俗易唱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音程则是旋  律运动最基本的要素。音乐作品是通过音程创造与现实相关的形象特  征,构成思想中情感上的连续性和性格上的确立性。  【关键词】:流行音乐;旋律
期刊
【摘要】:目前,全球发展趋势是将经济与文化进行融合,所以在设计创意产品中非常有必要融入文化元素。全球经济一体化再给国家文化发展造成压力的同时,也会让我国的文化价值发生改变。因此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设计创意产品的时候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创意产品中,弘扬与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族的发展,完成人们对文化与消费的要求。  【关键词】:创意产品设计;文化元素;研究分析 
期刊
【摘要】:本文从徐华翎的代表作品《香》系列出发对其艺术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了解徐华翎追求自我和纯净的创作理念,归纳总结出徐华翎在创作中题材选择的原因、画面色彩的运用技巧、画面构图的独特创造等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體现在创作中。通过具体案例,结合徐华翎绘画的艺术形式,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其中的艺术内涵,以求更好地理解其工笔人物画背后的艺术精神和表现价值。  【关键词】:新工笔画;徐华翎;女性绘画
期刊
【摘要】:收录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首散文诗《过客》,里面主要展示了三个不同的人物意象,坚持前行的过客,止步不前的老翁,还有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他们三者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可以说是鲁迅在不同精神层面的外化表现形式。三者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看作鲁迅矛盾的精神层面的外化,最终过客选择坚持前行,鲁迅也选择了继续反抗绝望。  【关键词】:《过客》;鲁迅;老翁;小女孩;过客;人物意象  《过客》创作于
期刊
喷嚏激荡风浪,  沐浴团抱汪洋,  扁舟上夜行的黑影呀,  意欲駛向何方?  咸鱼睡满排挡,  亘遍桌旁,  鱼眼诡异的光,  射穿花苞待放。  请不要着急呀,  烈日无法灼伤理想。  沿着稻香的大海奔跑,  毗邻童时的美好。
期刊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热点新闻”的时代性、如何反应“热点新闻”的现实因素以及“热点新闻”给观念艺术带来的争议性。分别从观念艺术对热点新闻的表现方式以及热点新闻对于观念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观念艺术;热点新闻;信息时代  引言  艺术领域的“观念”最早是20世纪中叶由美国音乐家弗林特提出,之后很多赞同观念取代艺术的物质形态创作的艺术家们,将艺术创造归结为艺术创作者的
期刊
【摘要】:装置艺术已成为主流艺术形态之一,在世界当代艺术展览中与架上绘画和媒体艺术并驾齐驱,能有效地将场地、材料、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与静态的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有动态性,更能突出内容,贴近精神需求,反应时代的特征。在提升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公共装置艺术既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能作为文化坐标。作为湘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益阳,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装置艺术,促进城市意象的整体构建,提升古
期刊
【摘要】:在建筑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马克笔进行手绘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设计手段,能够将设计师的建筑设计理念直觀表现出来,突出设计的重点以及关键点。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对马克笔手绘在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同质感的表现手法进行具体分析,以此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马克笔;建筑设计;表现技法  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马克笔是一种十分理想且有表现力的渲染工具。对于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同的物
期刊
【摘要】: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电影为心理学分析研究的案例,能客观的分析问题。本文从现实题材的电影《当尼采哭泣》为例,展开分析。该片深入挖掘了尼采与布雷尔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两个主人公蜕变的过程,并运用大量哲学与心理学的概念深入探讨生命,引人深思。对于现实中人们认识事物,实现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物分析;疗愈
期刊
【摘要】:装饰作为一种精神附加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心理功能。不论是人的服饰,生活环境和各种用品都离不开一定的装饰。唯美主义是坚持一种纯粹的美,不会为任何的外在目的服务。建筑装饰的目的在于让建筑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具有可观赏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唯美主义与装饰艺术的结合是在图案创造上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使建筑装饰兼备美观和实用,是美与生活的一种统一。  【关键词】:唯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