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83—01
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它的外显形式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合理建立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合作小组是个小团体,小组成员配合得当才能发挥小组的高效性,小组成员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在开展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做好分组工作,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能力及性格等综合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搭配。每个小组5~6人较为合适,人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每个小组应都有数学成绩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将活跃、内敛等不同性格学生分到同一个组,形成互补,要综合考虑组员的逻辑分析能力、演算能力、组织能力及绘图能力等,保证每个合作小组的综合水平尽量相同。
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小组分配好之后,要制订科学的探究流程及小组探究规范。保证学生在探究中有方法、有步骤,保证小组在探究中不乱步伐,高效地解决学习问题。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设有组长、记录员、问题分析员等。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工作,记录员负责问题的记录,分析员则负责分析题目等,确保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都有具体的工作。规定每次开展探究活动时,组长将任务分配到个人,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任务分配之后进行组内讨论,解决问题,记录员负责对答案进行记录,最后由代表对结论在全班进行展示。整个探究过程由学生自行把握,掌控课堂探究活动的进度,做学习的主人。
三、做好引导者工作,开展探究型教学
在探究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独立,因此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与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自行发现规律,而不是将结果直接告知学生。
如,在开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相关探究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于空间图形及三视图的理解能力相对不足。此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实践探究,对实际物体进行观察、测量,引导学生发现“长对称、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高中学生大多性子较直,在探究中出现分歧甚至矛盾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在学生发生分歧、矛盾的时候,应及时进行引导,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四、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与方式,构建探究型课堂
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合作探究。当探究的问题难度较大,一人之力较难解决时可进行合作探究。
如,“彗星呈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处,彗星距m万千米与m万千米时,经地球与彗星的直线与椭圆轨道的长轴夹角分别为,求地球与彗星的最近距离”。可由学生组内分配任务,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及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
该类型的探究题,任务较多,较为适宜的方式是让小组中一学生找关键信息、分析题目,一学生进行演算,一学生进行绘图,一学生进行全班的答案展示等,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将不同的任务下达到组内每个成员,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当遇到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问题时可开展合作探究,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中,可安排学生到某一地段,统计该时间段内过路人穿红色衣服的概率、黑色衣服的概率等,感受随机事件。可采用两个学生进行统计,两个学生进行记录,两个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该类型的探究题任务较少,但是任务较重,通过组内两两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83—01
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它的外显形式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合理建立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合作小组是个小团体,小组成员配合得当才能发挥小组的高效性,小组成员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在开展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做好分组工作,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能力及性格等综合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搭配。每个小组5~6人较为合适,人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每个小组应都有数学成绩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将活跃、内敛等不同性格学生分到同一个组,形成互补,要综合考虑组员的逻辑分析能力、演算能力、组织能力及绘图能力等,保证每个合作小组的综合水平尽量相同。
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小组分配好之后,要制订科学的探究流程及小组探究规范。保证学生在探究中有方法、有步骤,保证小组在探究中不乱步伐,高效地解决学习问题。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设有组长、记录员、问题分析员等。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工作,记录员负责问题的记录,分析员则负责分析题目等,确保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都有具体的工作。规定每次开展探究活动时,组长将任务分配到个人,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任务分配之后进行组内讨论,解决问题,记录员负责对答案进行记录,最后由代表对结论在全班进行展示。整个探究过程由学生自行把握,掌控课堂探究活动的进度,做学习的主人。
三、做好引导者工作,开展探究型教学
在探究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独立,因此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与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自行发现规律,而不是将结果直接告知学生。
如,在开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相关探究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于空间图形及三视图的理解能力相对不足。此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实践探究,对实际物体进行观察、测量,引导学生发现“长对称、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高中学生大多性子较直,在探究中出现分歧甚至矛盾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在学生发生分歧、矛盾的时候,应及时进行引导,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四、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与方式,构建探究型课堂
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合作探究。当探究的问题难度较大,一人之力较难解决时可进行合作探究。
如,“彗星呈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处,彗星距m万千米与m万千米时,经地球与彗星的直线与椭圆轨道的长轴夹角分别为,求地球与彗星的最近距离”。可由学生组内分配任务,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及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
该类型的探究题,任务较多,较为适宜的方式是让小组中一学生找关键信息、分析题目,一学生进行演算,一学生进行绘图,一学生进行全班的答案展示等,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将不同的任务下达到组内每个成员,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当遇到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问题时可开展合作探究,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中,可安排学生到某一地段,统计该时间段内过路人穿红色衣服的概率、黑色衣服的概率等,感受随机事件。可采用两个学生进行统计,两个学生进行记录,两个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该类型的探究题任务较少,但是任务较重,通过组内两两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