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八年级是初中的一个重要时段. 这一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中考成绩. 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新课标理论,论述了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出如何培养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兴趣 学习能力
一、利用学习成果反馈,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在成功中享受乐趣, 要深深知道:一次好的考试成绩、一次好的提问回答,一种独到的见解、一种简捷的证明方法等, 若能得到老师正确评价, 学生自然会兴趣倍增.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鼓励引导学生:
1. 上课经常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经常提问, 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中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因此,提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只有所提的问题正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 如若老师提问的方式好,程度合适,那么,就会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作出主动回答. 例如,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出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两腰上的中线相等,那么,两底角的平分线是否相等呢?教师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他们必须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
2. 改善作业批改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激励、推动人前进的一种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来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全神贯注地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旋转、平移、重叠,再让学生说出三角形全等的内涵. 这样他们看后对三角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综上所述,我的教学设计所有环节都围绕着“兴趣”进行. 只有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能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有准备地上好每一堂课.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预习时重点放在定理、规律、公式和概念上,弄清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听课重点,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2. 指导学生做笔记. 如何做数学笔记呢?(1)记提纲. 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2)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3)记方法、总结.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3. 培养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讲授中会出现四种解题方法,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这四种方法的优劣,让学生自己对这四种方法的运用进行总体评价,从而使学生对四种解题方法掌握得更好,运用得更熟练,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 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复习方法. 学习中的“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就. 首先要记牢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特别是其前提条件和推导过程. 其次,“练”字当头. 在练习中注意解题技巧,遇到比较难的题目,要充分借助老师、同学的帮助,将题目搞懂弄通,下次自己做即可,不要耽误太多时间.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必然学得轻松自在,从而对数学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我想我们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学习的主人就会优化他们的学习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授人以渔”.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只要我们肯努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吕世虎主编. 走进课改试验区.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林浩然. 现代数学进入中学研究型课程的思考.人民教育,2004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兴趣 学习能力
一、利用学习成果反馈,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在成功中享受乐趣, 要深深知道:一次好的考试成绩、一次好的提问回答,一种独到的见解、一种简捷的证明方法等, 若能得到老师正确评价, 学生自然会兴趣倍增.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鼓励引导学生:
1. 上课经常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经常提问, 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中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因此,提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只有所提的问题正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 如若老师提问的方式好,程度合适,那么,就会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作出主动回答. 例如,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出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两腰上的中线相等,那么,两底角的平分线是否相等呢?教师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他们必须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
2. 改善作业批改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激励、推动人前进的一种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来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全神贯注地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旋转、平移、重叠,再让学生说出三角形全等的内涵. 这样他们看后对三角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综上所述,我的教学设计所有环节都围绕着“兴趣”进行. 只有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能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有准备地上好每一堂课.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预习时重点放在定理、规律、公式和概念上,弄清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听课重点,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2. 指导学生做笔记. 如何做数学笔记呢?(1)记提纲. 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2)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3)记方法、总结.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3. 培养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讲授中会出现四种解题方法,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这四种方法的优劣,让学生自己对这四种方法的运用进行总体评价,从而使学生对四种解题方法掌握得更好,运用得更熟练,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 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复习方法. 学习中的“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就. 首先要记牢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特别是其前提条件和推导过程. 其次,“练”字当头. 在练习中注意解题技巧,遇到比较难的题目,要充分借助老师、同学的帮助,将题目搞懂弄通,下次自己做即可,不要耽误太多时间.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必然学得轻松自在,从而对数学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我想我们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学习的主人就会优化他们的学习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授人以渔”.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只要我们肯努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吕世虎主编. 走进课改试验区.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林浩然. 现代数学进入中学研究型课程的思考.人民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