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清新,智慧隽永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念》是作家韩丽晴发表在《莫愁·小作家》2020年3期的卷首语。这是一篇精美的小品,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聊一聊。
  观察的细致
  准确地说,没有细致、用心的观察,就不会有这篇小品。“凌晨醒来,突然想看看南京这座城,看看熟悉的大街。屋后的建邺路上,路灯橙色的光如常照着。”试想一下,凌晨起身观看街道和城市,即使是你熟悉的,除了能看到路灯外,你能看到什么呢?作者愣是看到了,“远远地,丰富路方向终于有了动静,一辆清运垃圾的三轮车拐了过来,一路扑腾响着开走了,开车的人戴口罩,目不转睛。几分钟后,一辆自行车出现,围巾和口罩把骑车人的脸蒙得紧紧地。我望着她,直到她消失在朝天宫的路口。马路上,就这两辆车、两个人。”不只是橙黄色的路灯,还看到两个人,两个不同的人;两辆车,一是电动三轮垃圾车,一是自行车;这两人都戴着口罩,其中一个还用围巾和口罩把自己蒙裹得严严实实。人物的身份、特点、装束,在橙色的路灯光下,作者都能看得如此清晰。从什么路过来,到什么路口拐走,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从静态的到动态的观察,从对路灯到对路人、路车、路牌的观察,视线一直追踪着目标的观察,多么的仔细与专注!
  不仅如此,清晨时刻,“路边香樟树的叶子正渐渐饱满,这是正月初七,空气里隐隐荡漾着香气,植物们如期醒来。”路边香樟树叶子的渐渐饱满、丰盈,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并在嗅觉的参与下,感受着早春的气息和树的香气。结尾处“隔着河流,从楼上再看建邺路上的灯,像掩在香樟树绿叶中的一枚枚果实。”路灯光又像是香樟树上的一枚枚果实的观察与描写,更是出神入化,妙笔生花。正是有了这些仔细、准确的观察,才会引发出作者一连串的联想,才会有这篇特别触动人心灵柔软处的性情美文。
  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是这样,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哪怕是虚拟空间的网名和阿拉伯数字的观察,同样是仔细的、独特的,让人惊叹的。千余字的小品,从某种意义上看,是由六次所见所牵引出来的,也是这六次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观察所得组合而成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叶圣陶在《文章例话》序中说得非常明确:“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在哪里?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无时无刻,无边无际,但必须要用眼、用心、用情去观察,去全面地、周到地、深入地、仔细地观察。无论是一街一灯、一树一花,还是一人一事、多人多境,我们都必须如作者一样,用奇警锐敏的透察力,去接触一切,感觉一切,体会一切。抓住自然和人生的生命契合点,景物与当下时代的关联点,特别是那些细小处,变化处,关键处,才会有笔下文字的清纯和明净,深刻和悠远。
  联想的丰富
  这篇小品又一精彩之处,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联想,才让我们有了独特的文字享受、思想融合和精神升华。毫不怀疑地说,因为联想,才会深广;因为联想,才会直击灵魂。
  作者在每一次所见之后,都会有至少一次的所思所想,有时候,还有连续不断的联想。无论是对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能够在合理而丰富的联想中引领读者一起走向现象背后的本质,呈现出醒人醒世的积极意义。这不同于我们平时写作议论文时的议论,这是随兴随事而来的推导,这是伴随着作者的经验与思维品质而来的自然伸展与触动。联想的文字可长可短,表达的形式可以是议论,可以是描摹比拟,可以是诠释,也可以是补充引证,也可以排比强化,也可以抒情言志。
  特别是在看到香樟树叶的渐渐饱满、丰盈和感受到空气中隐约荡漾着的香气之后,作者连续三个层次的联想,由香樟到樱花,从金陵建邺到武汉珞珈,从春天到万物生生不息,一环套一环,一层深入一层。由此及彼,由物到人,由情到事,由事到理,文气贯通,文意精警,让人叹服。
  丰富的联想,有时与联想的途径与技巧密切相关。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联想,不仅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连锁联想、因果联想,还有发散联想、辐辏联想、立体多元的复合式联想等等。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方法的运用中形成善于联想和丰富联想的习惯,我们就不愁自己笔下的文字不感人。
  至今记得联想电脑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写作失去联想,文字的世界将会失去力量。丰富的联想,正是文字世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造力。《信念》小品振奋人心的希望,正是源于作者丰富联想的力量!
  情感的醇厚
  人是情感的动物,对书写者而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这样一场始料不及的疫情中,无论是患者、医者,无论是宅家人、逆行者,人们都怀着一颗特别善感的心在流浪、漂泊、徘徊、挣扎,时而痛苦,时而恐惧,时而无聊,时而无奈,时而自喜……但,只要你的情感发动了,一定会现于面,写于眉,形于动静,发于言语。作者就是那个善于把情感形诸文字的人。
  小品,是一种最适合自由表达情感的文艺样式。作者毫不犹豫地提笔成文,涉笔成趣,抒情感怀。但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可以随便进入小品的。虽然是可以抒情的,但小品文的情要求纯粹,必须醇厚。如酽酽的浓茶,如純纯的牛乳。
  这种醇厚的情感,与人的年龄、天资、禀赋、才情、修养、环境密切相关,特别与人文情怀和博大胸襟密切相关。韩丽晴是个文化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我们从《信念》的字里行间,会非常准确地感受到作者体恤万物、仁爱众生的同情心,那种纯正、童真的真性情。
  因为有“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高洁情怀的人,才会从凌晨到清晨的驻足观察,才会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因为有柔韧的情感和忧国忧民的勇敢担当,才会写出“让信念像光一样照亮更多人前进的道路,这个世界才会成为我们想要的模样”这样饱含醇厚情感的文字。
  醇厚的情感从何而来?从做人、修心而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此言得之。
  韵味的隽永
  记叙类文章追求的是故事的生动,议论类文章强调的是明理的透辟,而小品文更讲究的是韵味的隽永。舍此,也就失去了小品文的意义与价值。   而隽永的韵味,常常体现在独有的风格、深远的暗示、清新的题材和浓厚的味道诸方面。
  比如,这篇散文小品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作者“清写作”的风格:文字精灵,叙述简洁,细节生动,情感柔韧,主题积极,行文优雅。这一点不用多说。
  比如,“有了奔波的人,天就亮了,城市就醒了”“随着太阳的升起,城市一点点亮了”,像这样的文字,何止是写景,分明有非常深远的暗示与象征。
  比如,文章中列举到的同事们的健康行动、电梯保洁员大姐、分发口罩的顾客,无不是最鲜活而真实的人和事,无不是当下的风景,时代的人物,读来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与振奋。
  比如,“每一个变化着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之躯,是另一个人的依靠,是别人掌心里的宝,是一个家庭往后生活的希望。”还如,“此时,回顾往昔,每一个平常的晨昏,都那么值得我们感恩。”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无不有浓浓的意味,令人咀嚼含英。
  我曾有过一个不恰当的比较,小品文的语言,有时就像我们听春晚节目中的小品剧目那样,时不时会给观众带来几句笑出泪来的段子。只不过小品文的语言是纯粹而高雅的,是富有韵味的隽永和余味的绕梁。
  表达的智慧
  这篇小品的与众不同,更在于作者表达的智慧。
  我们只要简单梳理一下,便会发现有诸多让人特别难忘的地方。
  早春的植物醒了,马上联想到珞珈山上的樱花是不是含苞待放?这样的镜头切换,就像是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让人叫绝。
  两位作家语言的嵌入,“居住在武汉的作家徐鲁说他‘连日闭关在家,真切体验到了苟且偷生的滋味’。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说在武汉封城的第三天,‘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毕生珍惜的文学,是那么苍白无力,甚至还不如女儿那滚烫的眼泪!’”让人玩味无穷,让人反观举国一“宅”的状态,有一种不知不觉的代入感,顿悟此处穿插之精妙。
  “写下这行文字时,显示已有68558人。换一种方式来表述,就是一件好事被68558人做了68558次。”此时此处的“换一种方式来表述”,真是叫绝。
  蒙田的名言和《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引用,无不是“当春乃发生”的及时雨。
  这些智慧的表达,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完全源于智慧的作者。她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的积淀作为支撑,才会有如此的表达智慧;她能从平凡的人名和数字背后看出不平凡的独特的观察力做后盾,才会有这样的表达智慧;她能在纷乱的世相与复杂的情绪面前保持独有的沉静与冷静的思考,才会有如此富有韵味和智慧的呈现。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写下这些絮絮叨叨的言語,正是希望同学们如我一样,喜欢这样的文字;如作者一样,“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也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里,用自己的笔见证时代,记录当下,写出如作者一样的灵动而性情的文字!
  蔡明: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名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编辑    沈不言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鲁迅笔下的“花生政策”幽默有趣,把鲁迅的真性情表露无遗。花生,被鲁迅奉为“第一零食”。  我极爱花生,清脆饱满,玲珑可人,一副憨态欢欣的模样。一把花生,剥出自然的静气,嚼出光阴的轻缓。午后暖阳下,提一袋花生,剥壳,留待烧粥,偶尔放几粒在嘴里品咂,清香扑鼻。  这几日,胃口极差,胡吃海喝的年月竟也如此寡味。想到花生,便抓来一把,顿觉满口甘甜清香,花生的能耐神奇可见。晚饭后,一把花生,静对电视,一天的
期刊
从幼年记事起,家中烧火做饭用的就是灶台。灶台四四方方,由砖泥砌就,一口生铁锅架于上方。它与土炕一墙之隔,既能做饭,又能取暖。夏天,为了避免烧火造成炕热,多把灶台垒在屋外避雨处,又称作“冷灶”。为使灶台长年烟火不断,除了备下有限的庄稼秸秆以外,须得经常拾捡树枝树叶、干草草末之类的柴火。这些柴火因能量过低,要想把饭做熟,没个三筐五筐的很难办到。所以,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是柴草满堆。  由于常年煙熏火
期刊
202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针对这样的要求,我想结合202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情况,对2021年中考作文提出一些应试对策。  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命题作文独领风骚  一般来说,命题形式主要有四大类:命题作文、选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期刊
秋风扫了落叶,也扫白了你的头发。你那深深的皱纹一如叶脉,清晰可见,那眼袋垂掛得出奇,像大大的鸽子蛋嵌在眼眶下方。  或许是看懂了我眼中的惊讶,你伸直了背,踉跄了一下,笑着问我怎么啦。不忍心告诉你有关你的老态,只好感慨今天风大,吹红了我的眼睛。你说,秋天就是风大,风大才会吹熟稻子,吹红柿子,吹甜甘蔗。  说这话时,你正站在一大片甘蔗林中,平时高大挺立的甘蔗,此刻被西风吹得直打哆嗦,叶子“哗啦哗啦”地
期刊
【编者】今年的高考,一位家境贫寒的姑娘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填报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引发网友热议。钟芳蓉说自己是受到了敦煌研究专家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才决意于这个选择。在与樊先生的信件往来中,她说希望自己能追随樊先生的脚步,为考古献身,找到心灵的归处。  樊锦诗先生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7个春秋,并
期刊
编者按:2019年5月12日,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荣誉所长董健先生,因病在南京逝世。董健是我国著名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在“戏剧历史与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极具开创性,著述丰硕。他和我国著名剧作家陈白尘先生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是中国现代戏剧史学的开山著作。董健教授一生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他曾协助陈白尘先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戏剧学博士,为中国戏剧学培
期刊
花开花落会有期,人合人散终无常。人这一辈子活在世上,到了,你什么都带不走,什么都留不住。想拼命忘记的是痛苦,想永远记住的是幸福。  儿时的记忆浅浅的,幸福却是深深的。  那个时候最简单最大的幸福就是外公拉着我的手,穿过熙熙攘攘的大同桥,在清晨的早市给我买一碗胡辣汤,一份甜糯的甑糕,那个甜是真的甜到了心坎里。那时,幸福就是这一小小的满足感。  活力四射的阳光,路边叫卖的小贩,地摊上的葡萄。我最喜欢吃
期刊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热议餐饮浪费问题。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有35%会在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被浪费;2013-2015年,每年仅在“城市餐饮”一环,就有1700万-1800万吨粮食被浪费,够3000万-5000万人吃一年。   有人觉得,现在条件好了,浪费点粮食没啥事,还能刺激消费,帮助农民增收。   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则有害。我们是人口大国,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
期刊
香气四溢的煎饼,回味无穷的水果粥,成了多少人对街头美食的记忆,并被它的独特魅力牢牢吸引。万象广场美食街,那个排队最长的就是“遇见煎饼”店铺了。“这生意真火爆啊!”我不由得惊叹,迫不及待地加入这绵长的队伍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终于轮到我了。高挑俊俏的女店主穿着一件大方格衬衫,头戴黑色的鸭舌帽,脸被口罩遮住了大半,但依然遮挡不住她白皙的皮肤,高挺的鼻梁依稀可见。  她惜字如金,淡淡地问了一句:“
期刊
在我心里,一直想好好写一下我的外婆。这些年全家人都生活在南京,有时约了一起吃饭,享受欢聚一堂的温馨气氛时,我的心里就经常没来由地冒出一个念头:要是外婆在就好了——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外婆已经去世20年了。  其实,外婆与南京是有联系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夫妇带着3岁的儿子,陪着80多岁的外婆,从老家高邮来南京,住在鼓楼附近的一家旅馆,陪外婆爬了中山陵——外婆有心,居然在心里数了一下,一共是3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