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叙在历史类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热爱历史,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学历史 校本课程 历史活动课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46-03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下,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走进了中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历史校本课程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之前,教师一般认为课程只有国家制订的统一版本课程,拿着参考书,研究教材、研究考点、分析学情把课程上好就行了,缺乏研究课程、开发课程的意识。实施校本课程后,在缺乏现成校本教材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本校的学生情况开发新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制定课程实施策略和评价制度等。这些教学活动促使教师更新课程观念,提高主动意识,让自己成为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就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及时掌握历史研究的新动态等,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一门“遥远”的科学,因为历史事件不可再现,也无法通过实验模拟演示。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历史文物、图片等教具,对解决这一问题会有帮助。
  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上,一般都是以教师展示、学生观看为主,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距离感,感觉历史是“不可触摸”的。因此,教师可以开设手工仿制历史文物模型的课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树立社会责任感。初中学校一周开设两节历史课,师生需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少。为此,我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仿制历史文物、举办故事会等,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我校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乡土历史,学生在参加校本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社会责任感。
  以下就以校本课程《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历史仿古小制作
  《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课就是《历史仿古小制作》。为什么把历史仿古小制作作为第一课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设计该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亲近历史。二是基于钦州本地特色。坭兴陶是钦州的特产,钦州坭兴陶被评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陶器,2008年6月7日,坭兴陶烧制技艺更是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校很多学生在七年级就选修了美术校本课程坭兴陶,学生制作坭兴陶的手工技艺比较熟练,仿制历史文物模型就可以采用制作坭兴陶的技艺。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有许多文化记忆,如青铜器、陶器、甲骨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曲辕犁、筒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长城、赵州桥等,这些物件模型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仿制。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制作的文物模型,自己选取材料并完成作品,并附上1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觉比较难的环节是选取材料,此时,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告诉学生仿制材料有很多选择,如常见的泥土、木棒、泡沫塑料、橡皮泥、一次性筷子、纸盒等,还有学生们熟悉的坭兴陶陶土,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历史文物图片,用灵巧的双手,仿制历史文物模型。最后,学生上交、展示作品,教师可成立一个评价小组评比学生作品。
  例如,学生制作的历史文物模型有坭兴陶作品“河姆渡猪纹陶钵”,陶钵上栩栩如生地雕刻了可爱的小猪形象。可见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了原文物图片,并了解了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已经饲养家猪,明白那时的家猪和现在的家猪模样是不大一样的。学生还用坭兴陶陶土仿制了司母戊鼎、圆形方孔铜钱等物件。学生还使用其他材料制作了很多器物,如用纸箱仿制了毛公鼎、日晷,用竹子制作了竹简、栏杆式房屋、水桶,用竹子和纸箱制作了缕悬式指南针等。
  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历史仿古小制作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文明,此次活动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利于坭兴陶技艺的传承。
  二、举办历史故事会
  校本课程的第二课是举办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故事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于学情,初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平时的历史课上,学生常要求老师多讲讲历史故事,但历史课课时紧张,历史故事介绍时间需控制在10分钟内。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讲历史故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二是基于钦州特色和学校特色。钦州在近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如冯子材、刘永福等,另外我校前身为冯子材于1890年创办的绥丰书院,距今已有128年的历史。基于此,我校教师更应该讲好历史故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讲好故事呢?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接着选好故事主题,有的学生还写了讲稿,并反复进行修改。
  在确定故事主题时,教师要对内容把关,建议选择有一定思想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样讲故事的学生和听众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例如,学生要讲冯子材的故事,可以先到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确定一个主题,如可以讲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的故事,可以讲冯子材重视教育创办书院等。关于冯子材的故事,我校还请到了冯子材的曾孙女冯绣娟老师为学生讲一讲家族的故事。   通过讲故事、听故事,学生对民族英雄冯子材有了深入的了解,内心更加崇尚英雄,自觉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在英雄事迹的影响下,自觉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好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学习歌曲中的“历史”
  歌曲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源于生活,所以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歌曲蕴含着各个阶段的历史“味道”。在《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程内容:“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这一课程内容有两种授课方式,一是教师准备曲目,让学生听歌曲、猜歌名,说说歌曲中所体现的历史。我们准备的曲目有《黄河大合唱》《毕业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这些歌曲分别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二是学生分小组,各小组定好本小组的歌曲主题——歌曲主题要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利用周末时间搜索整理歌曲,在课堂上演唱歌曲,并对歌曲中蕴含的历史进行说明。
  第二种操作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分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确定歌曲主题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熟悉历史知识,并学会整合知识,归纳主题;搜集历史歌曲的环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为历史歌曲配写说明的环节,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演唱历史歌曲环节,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从家庭照片中了解历史变迁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一幅家庭照片,就是一幅有代表性的历史画面。它以具体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在校本课程中,我们设计了《家庭照片》一课,目的是通过展示自己家庭不同时期的照片,反映出祖国的强盛与发展、文明与进步,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眼光看待家庭生活的变迁。
  关于《家庭照片》这一课程内容,教师是这样操作的:学生首先在课余时间动员家庭成员收集家庭变化的照片,然后为家庭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内容包括拍摄时间、拍摄者、照片里的故事和照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等。接着把家庭照片制成展板,照片的展示顺序以时间为线索组成专题系列,又或是以人物为中心组成人物专题系列,还可以是不同时期家庭生活的写照。最后,学生展示家庭照片的展板,并介绍照片的时代背景、照片的画面内容、选取照片的寓意等信息。
  例如,一位学生展示了三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爷爷、奶奶和父亲的合影,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末,背景有一台录音机、一台缝纫机,父亲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玩具。第二张照片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学生的家庭合照,照片拍摄于该学生出生时的2004年,照片是在家中客厅拍摄的,客厅摆放着彩色大屏幕電视机,电视机旁还有一台立式空调。第三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地点是医院的病房。照片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学生和他新出生的妹妹。照片里的一家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三张照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物质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展示家庭照片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收集家庭照片,培养了学生对历史实物收集、选择、鉴赏的能力;为照片配文,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情感。
  校本课程《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课为主要课型,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除了以上实施策略,历史校本课程的活动课还可以开展“为历史名画配文字”“辩论赛”“编排历史剧”“模拟战争时事报道”“重走长征路”“调研家乡的昨天与今天”等活动。
  这样的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因为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枯燥的历史史实,而是具有生活温度的历史,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而不是遥远的过去,进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的历史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人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综合素养。我们期待开设更多这样的历史校本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贺建英.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探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骆志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中国古代文化史》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提出小学科学课10分钟实验说课比赛要将实验过程说清、说透,就要求说课重难点突出、详细得当。以《做个小开关》教学为例,说课稿要精练,凝聚教学的精华;教师要不断反思,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注重提升,突出说课的亮点。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说课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8)08A-0101-02  笔者曾有幸被市里推荐参加福建省
期刊
【摘要】本文对钦州市某初中学校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法治意识教育不足的问题,提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道德和法治教育应用于教学过程、法律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培养学生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道德先行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134-02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选择与道德意识等形成的关键阶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以中小学生校外传统植物文化实践课程教学设计为例,论述自然教育与传统文化艺术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 自然教育 传统文化 融合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65-02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
期刊
【摘要】本文以柏继明老师教学的“植树问题”一课为例,阐述一节好课不一定要有精美的课件和精彩的艺术表演,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学具”,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简单教学也能播撒智慧的种子。  【关键词】植树问题 智慧教学 生活中的学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82-03  对学生来说,“植树
期刊
【摘要】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的走、跑、跳跃、投掷、纸系列等教学内容的实施,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认为小学生在体育课上实践“课课练”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  【关键词】练习密度 “课课练” 一年级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141-0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教学儿童诗应该根据儿童诗音乐性、情感和想象性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表达之美,实现儿童诗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儿童诗 文体特点 《明天要远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106-02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一诗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应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具体可通过巧妙渗透、体验式教学和养成教育等途径打造魔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渗透 体验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99-02  道德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适合小学生阅读与操作的《我与陶笛的十个约定》,引导小学生学习爱护陶笛、演奏陶笛,使小学生在陶笛入门课中了解陶笛的养护知识。  【关键词】六孔陶笛 入门课 小学音乐 乐器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102-02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西河池4所壮族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例,分析其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改善策略,为广西壮族农村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壮族农村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 文化建设 广西河池 壮族 农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04-05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是为个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两个具体的教学片段,论述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突破句型教学和渗透学法指导的策略,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课程改革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 微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85-03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句型易学也易忘。如何将重点句型教熟、教透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