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滥觞与发展特征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指一个相对居住集中的民族、国家等人类聚集体在长期的生产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结果的总和,其中精神部分,又称为文化,文明是文化形成的基础,而文化在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独立性,本文试从西方文明、文化的诞生与演变方面探讨其特征。
  中国文化奠基于中国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以追求和平、稳定为宗旨的“和”的文化。中国哲学家的理想不是朝向未来的,而是指向过去的。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曰:“百里可王也。”老子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儒家与道家都用回归的方式来诉说理想,乍看起来似乎是倒退,其实其渴望的不是倒退,而仅仅是和平。因为和平是过去式,战争是现在进行时,只能如此。而在中国,只有统一才有和平,“戎马生于郊”的杀伐哲学,被先哲们拒之门外:子曰:“《韶》乐,尽美矣,尽善矣;《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而孟子则提出“仁政”思想,又极其认真地假想了一个井田制模板,被后来的王安石、张载、程颐等改革家追捧。从井田制被历朝历代的空想家所追随的现象,我们可以找到农业文明系统所追求的政治文明的内核要素:稳定。
  从文化角度说,西方文化主要有海洋文化、游牧文化和殖民文化;从文化角度说,西方文化主要是希伯来一神教文化。
  希腊未经历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阶段,只是松散的两强联盟,因此缺乏中国这样一个从周到春秋战国的比对过程,对于和平的理解没有中国古代思想家人士的深刻,统一不统一对希腊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希腊文化的产生主要围绕地中海地区,涵盖希腊、希腊化、罗马三个时期。希腊、罗马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其文明特征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他们处在亚非欧的交界处,对外商业繁荣,战争频繁。面对亚洲的农业国,防守压力较大,在早期某一时段也有进攻型特征,养成了一种以邻为敌的征服型的、尚武的文明观。描写、记载上述历史时期的作品有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涅阿斯纪》;史书有:《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亚历山大远征记》、《高卢战记》。
  另一个文明是游牧文明。在罗马后期,游牧于中东欧平原的哥特人不断南侵,最终在公元47年灭掉罗马帝国,形成了后来的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欧、南欧国家,这些游牧国家习惯于劫掠,因此即便定居下来,原来的掠夺本性也没有消失,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家,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宗教文化领域,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利用政权分裂的空档,攫取了欧洲的政治权力。希伯来文明的特征是古代以色列一神教的选民文明,罗马时期发展为基督教,不信仰基督教,就不是上帝的选民。在罗马早期,基督教被镇压,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但最终并未能挽救罗马帝国被哥特人踩在脚下。而原本臣服于帝国脚下的教会,却在哥特人的入侵后华丽坐上了王者的宝座,开始操纵各个蛮族国家的大小事务了。其因在于,在罗马时代,帝国是统一的;在哥特时代,“恺撒”太多,形成了势力均衡,而教皇却成了香饽饽,可以通过加冕的方式将上帝之城的鲜衣,披在查理曼和奥托的怒马上。它的发展历史很长,主要在中世纪形成权力的高峰。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诞生,阿拉伯部队席卷亚欧非,从哥特人手里抢走了西班牙,并对东罗马帝国堡发动攻势,两个游牧民族对撞,基督教最终以十字军东征的方式为欧洲文明与亚洲文明的对撞勒石为记,为彼此双方创造了新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掠夺与战争是其沉睡于潜意识里面的“本我”。最终,奥斯曼土耳其在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灭亡。在这一时期,东方的攻势是大过西方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替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的规律,但是这一事实,是通过偶然性开辟出来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由于奥斯曼土耳其的重税,西方被迫开辟新航路,反而带来了订单的扩大,海洋文明刺激了手工工场工业的产生,进而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西方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生产阶段。資本主义的传播方式是波浪形和跳跃式的,有的是主动的,例如欧洲;有的是被迫的,例如殖民地半殖民地,随着海洋帝国的诞生,游牧文化过渡为“海上游牧文化”——殖民文化。宗教文化和游牧文化是带有颜色的,他的目标是控制,控制人口与资源,在形式上就是占有国家政权或者影响、控制国家政权,形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一文一武,殖民地是游牧文明和宗教文明的近代变种与升级。
  今天反伊斯兰仍旧是欧洲国家的热词,这一方面是以往历史的沉渣泛起,另一方面,由于殖民及地理因素,伊斯兰教徒在欧洲、美洲的存在是一个事实,欧洲甚至有些担心自己沦为少数民族了。美国虽然还不至于过早地出现这种窘境,但是“911”留下的心理创伤仍将长期持续。今天的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由众多国家、教派组成,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挑战美国,所以主动的一方仍在欧洲、在美国。
  种族文化是西方的宗教文化、游牧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另一个衍生文化。犹太人曾长期在欧洲受到歧视与驱逐,并在纳粹德国时期发展为种族灭绝政策。殖民时代,在非洲、在美国,大量的黑人成为奴隶,人权受到剥夺。经历了数百年的抗争,黑人在形式上已经争取到了人权,在今天的欧洲,特别是美国,黑人等有色人种受歧视也是一个公开的事实。“白人至上主义”已经成为威胁欧洲、美国种族平等团结的一个毒瘤,并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化社会的冲突,造成社会的撕裂。
  总之,从生产方式的进步来说,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国家曾经因特殊的机缘,率先迈入了在当时来说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畏邻好战的海洋文化,唯我独尊一神教的希伯来文化与种族文化、酷爱打家劫舍的游牧文化与殖民文化,已经使西方文化形成一种四面树敌的窘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摒弃单边主义的自傲文化,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审视世界与自身,才能找到适合本民族生存发展的平坦道路,营造和谐的人类世界。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项目来源:2018山东职业学院科研课题培训项目(社科)
  作者简介:赵迎(1973.07-),性别:男,籍贯:山东德州,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西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元朝建立以后, 实行两都制度。从忽必烈开始正式实行两都巡幸制,元代很多文人都跟随皇帝进行了两都巡幸活动,并留下了大量的诗篇,一方面借诗保存了大量的文献史料,另一方面也抒发了巡幸中独特的情致,这些上京纪行诗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也是元诗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研究元代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元代;上京纪行诗;综述  前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人们一直认为元代的诗歌无法比肩唐诗宋诗,同时期
期刊
摘要:我国的雕塑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实在我国雕塑的历史上雕塑的种类可以分成很多种类的:从雕塑的使用材料方面来看,雕塑可以分成石雕、木雕、骨雕、冰雕、玉雕等;从雕塑呈现的形式来看,可分成浮雕、圆雕以及透雕。雕塑的形态不仅仅能够展现工匠们的卓越技术,优美的雕塑更能给人一种文化的视觉盛宴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另外在大多数的雕塑艺术中都蕴含着一定意义,值得人们去深入体会。
期刊
《春江水暖》  《琥珀》  《前行》  《石榴熟了》  作者简介:张子珩(1993—),女,漢族,辽宁省沈阳市,学生,研究生在读,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方向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歌舞作为传播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云南仍然保留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但传承方式单一,受众范围狭隘,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逐渐成为获得利益与名利的工具和手段,在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传承方式上逐渐陷入一种极端,呈现出商业化与世俗化趋势。可以说,现如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地位在社会现代化飞速发展进程中显得岌岌可危。  关键词:云南
期刊
摘要:艺术的美感来源于生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技术的追求、欲望的彰显和大道的把握,此三者之间以道为本,技与欲相互依存,紧紧围绕之。作者通过对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莫扎特的歌剧作品《魔笛》的分析,将创作中的技欲道的展现深度剖析,以求更深层次的了解音乐艺术中美的体现。  新道论中的基本观点是:欲望、技术和大道游戏将美和艺术完满显现。从新道论(欲技道的游戏说)的哲学和美学出发来探讨一下莫扎特歌剧
期刊
摘要:自明清时期以来,昆曲风靡全国,饱受官僚阶级、骚客文人的喜爱。昆曲起源于苏州地区,专供政府官员和文士名流闲暇时的消遣。随其逐渐流传,慢慢地从宫廷之中流传至平民百姓之间,让田间地头的农民也能享受音乐文化带来的人文交流。如今,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发掘和保护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将来的交代。  随着苏州昆曲戏班传入各地,与当地的语言和音乐结合、演变,衍生出了众多其他的流派,形成了各
期刊
摘要:青铜剑的类型繁多,本文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进行比较说明。分别为:巴蜀地区柳叶型青铜剑、吴越青铜剑以及秦青铜剑。他们分别代表了青铜剑的雏形、鼎盛和最后的绝唱。  关键词:巴蜀柳叶型青铜剑;吴越青铜剑;秦青铜剑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将祭祀与战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视为国家大事。“古之言兵必言剑”。剑有着“百兵之君”的美称,剑作为中国武器的代表,在古代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或
期刊
我国意象油画的审美趣味是一种精神的表现。当今的意象油画以特有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客体的创造、象征、立像、概括、加工来对画面加以建构,进而将艺术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及密切关注表达了出来,再加上艺术家对所表现的事物和思想的切身感受和领悟,造就了中国审美文化的精髓。但是,意象油画并不是叙事式的感情宣泄,它需要在意象构思过程中表现画家真实的内心感受,重视意的传递,呈现出一种栩栩如生的独特美感,这样意象
期刊
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当代国内艺术、设计、色彩等领域深受强调色彩科学认知的西方色彩学说、方法等的影响,而对于注重色彩精神作用的中华色彩文化的观念知之甚少,相关研究,尤其有影响的成果鲜见。中国色彩事业若想在世界色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地研究、推介、传承和运用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色彩文化,就成为中国色彩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从色彩的对比、色彩结构的装饰性、色彩风格的变化等多方面
期刊
摘要: 当代工笔人物画已经走向了多元的趋势,形成多种角度、多层面的发展格局,无论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创作理念、艺术式样、审美趣味与艺术本体的追求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勇于探索创新的新局面,显示出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机。对其进行研究总结是对今后的工笔人物画拓展做有力的铺垫。在多样的表现形式下,要深入挖掘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的表现深度,并注重通过形式的层面而深入到绘画的精神层面,在新的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