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形式探究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sxdcfvgb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可依托劳动教育要素在德智體美“四育”中渗透,即在“德育”中塑造劳动观念,在“智育”中丰富劳动知识,在“体育”中打磨劳动意志,在“美育”中培养劳动情感。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四育
  【基金项目】该项目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的阶段性成果(基金编号:2020Y0489)。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陈旧的劳动教育观”(劳动即体力劳动,劳动教育即劳动技术教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劳动被贬低、劳动者被轻视、劳动教育被忽略”等问题逐渐普遍化,“劳动教育”开始流于“五育”最末端[1]。基于此背景,相关部门提出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职业教育等不同等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我国著名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说过:“教育好比一棵树,小学教育就是树根,一棵树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在于它的根扎得深不深。基础教育不仅是个体之后学习的基础,同时也会影响人的一生。”[2]因此,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整体建设下,小学的劳动教育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这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强调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四育”发展,同时强调通过在“四育”中的渗透劳动教育要素以丰富劳动教育的途径[3]。要在“四育”中渗透劳动教育,首先要明白“德智体美”四育的主要功能。通过分析“四育”的主要功能,结合劳动教育内容结构,将劳动教育融合于其他“四育”中,提出在“德育”中塑造劳动观念,在“智育”中丰富劳动知识,在“体育”中打磨劳动意志,在“美育”中培养劳动情感四种劳动教育形式。
  一、在“德育”中塑造劳动观念
  “德”不仅包含道德认知,而且包含道德情感与行为。因此,德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中所蕴含的品德、精神,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认知转化为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劳动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劳动教育中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精神的养成,往往通过德育进行。
  根据小学生模仿学习的特点,榜样教育往往是小学德育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首先,家长和教师要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劳动品质,向学生传达良好的劳动观念。其次,通过典型先进劳动者的故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将劳动教育观念的培养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观念,使学生接收到正确的劳动知识。如: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2.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劳动情景或者真实劳动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劳动情感,通过体会、共情与榜样的观念达成一致。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平台,提供强化其劳动价值观念的情景。要想使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劳动品质,必须对学生好的劳动品质给予及时强化。
  总之,德育过程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最直接的一条途径,我们应该把握并利用好德育的功能,使其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发挥最大效益。
  二、在“智育”中丰富劳动知识
  “智”是指人的智能,即智慧与能力。智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即直接影响着个体实践活动的进行。因此,“智育”是进行“五育”的基础和前提[4]。在智育中进行劳动教育要素的渗透可以按以下两种类型进行。
  一种为显性的智育活动中劳动要素的渗透,最直接的体现形式为学科知识教学活动。在智育中渗透劳动教育要素,首先要把握好学科知识教学这一途径,挖掘各科中的劳动教育要素。也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手脑结合,直接体验,获得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一种为隐性的智育活动中劳动要素的渗透。这类活动主要为日常生活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类型的活动,塑造一个良好氛围,向学生传达劳动相关知识,如节约粮食的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以及身为家庭或者集体的一分子必须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责任的观念。这些活动中所传达的信息都可以成为间接地影响学生劳动认知的信息。
  三、在“体育”中打磨劳动意志
  “体育”为身体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是保证“德智美劳”“四育”进行的根本,其中包括通过身体活动训练进行健身(日常体育)或者通过身体活动训练达到高精度的运动能力(竞技体育)[5]。小学阶段体育以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相关知识(例如:个体为什么要进行身体运动?)和身体运动技能(如:怎么科学地进行身体运动?)为主。劳动同样包含着“身体的活动”这一主要特征。利用体育与劳动教育这一相似的特点,将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要素渗透到体育训练项目中,通过劳动技能的反复训练,在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磨炼学生的劳动意志,便是劳动教育在体育中渗透的最好选择。
  主要方式为:以小学阶段学生的劳动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体验式的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为主,筛选每项劳动所需劳动技能,将所筛选的劳动技能作为体育活动内容,进行体育活动训练。以服务劳动为例,为校园中的树浇水,需要提水的技巧和体力的训练,那么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进行“小组接力提水”的比赛活动;以日常生活中的清洁活动为例,学生需要扫、擦等清洁技巧的训练,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设计“体育器材清理”的活动;以生产式的劳动为例,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设计“水果的采摘、运输、装箱”活动。
  将劳动中所需技能融合于体育活动,既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劳动技能的目的,又可以在反复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磨炼学生劳动的意志,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形成的劳动观念,巩固学生的劳动情感。同时,每一次活动中所设立的规则可以促进个体对集体规则的理解与服从,有利于学生体会社会中的劳动是在遵循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的。   四、在“美育”中培养劳动情感
  “美”是人们对于自己情感体验的追求。“美育”可以看作是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培养受教育者正确情感体验追求、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核心是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教育”[6]。个体对事物“美”的整体感受,会成为其对该事物兴趣的来源。如果说美育和劳动教育有什么关系,那么学生在美育过程中所得到的对劳动“美”的追求就是学生继续接受劳动教育的动力。对于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占认知主导地位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劳动的美不可凭空传达,“劳动怎么美?”“美在哪里?”都是需要放置在具体情景中来表达的。在美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情境感受法。这一方法以典型的“劳动案例”分享为主。教师通过对先进劳动者故事的讲述、图片和视频的分享,传达主人公的劳动“美”。并在分享过程中设计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辛苦但依然坚持的品质以及取得成果后对自己、他人或者社会的贡献,让学生处于那种情境中,体会、领悟为什么劳动是“美”的,为什么会给人以“美”的感受。
  2.活动体验法。如果说前一方法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以“共情”的方式去感受劳动美,那么活动体验法则是使学生在自己實际劳动的过程中以真实的“动觉”来从身心两方面体验劳动美。这个过程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为了使劳动更加高效而采取技巧性方法的“技能美”,体会大家为了劳动成果一起努力的“奋斗美”,体会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时的“思考美”,以及经过一系列劳动的过程,取得劳动成果时的“丰收美”。在美育中促进学生对劳动的向往与追求,在劳动中培养并强化学生对“美”的情感追求,便是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真正渗透与融合。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的指导下,劳动教育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得到进一步拓展。作为教育中有着固本强基作用的基础教育,更应该全面落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体系建设,在挖掘并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发挥劳动教育重要作用的同时,利用好德智体美“四育”的功能,促进劳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使“五育”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推动个体全面发展教育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柳五.充分发掘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内涵[N].吉林日报,2020-04-30(001).
  [2]焦婧茹.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于漪谈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意义与推展[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9):3-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桑新民.对“五育”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1(06):159-166.
  [5]陈霞.美育、德育、智育,体育与劳动教育一以贯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4(12):44.
  [6]贺陆军.以美发力、从劳起步:“五育并举”动力机制与课程化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54-60.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教学中,低年级综合性学习却常处于缺失状态。借鉴项目学习的方式,对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活动策划、学习驱动、组织形式及学习评价等进行优化,让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真实发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实施;低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的课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一直是教师们重点讨论的话题。低年级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在写话练习中往往是"点到即止",写出的内容简单空洞,大同小异。写话训练是将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广受关注的一个课题。在"互联网+"时代,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将网络技术全面应用到教学中
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设计线上作业,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用"立足整体,制定目标,优化结构,丰富类型,以评促学,系列创新"的具体策略,从而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初中体育体能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通过多种渠道展开教学活动,如
建构游戏中蕴含大量数学概念,用建构材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实物联系起来,有助于儿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是一种理想的数学学习材料。文章阐述了利用建构材料的优势,探讨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以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领域开始重视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严重两极分化的情况,这就对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探究造成农村
【摘要】合作是幼儿未来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和立足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为了让孩子们今后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会相互合作,建立共同的目标,文章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合作绘画活动,聚焦幼儿合作画活动和游戏的组织与实施,让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获得美育素养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合作画;幼儿;组织与实施  【基金项目】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海丝文化主题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