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要“争”才得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8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讨论式”教学是现在初中科学常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在运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比较的明显。但在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观察中,出现有些的现象,这些现象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没有想象中高,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公平完整过程书面讨论
  
  自课改以来,学生为学生主体的观点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各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被研究和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其中“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广泛的运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科学》这门学科,它的知识源至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但又高于这些的现象,本身不同的学生对这些现象有不同的认识,不讨论,没有思维的斗争和激辩是不可能学的很好,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也得不到学习和加强,“真理是越辩越明”。爱德加•戴尔通过实验也验证“讨论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高效率。
  “真理是越辩越明”,那 “讨论式”学习方式在实际的运用中是不是就运用的很好呢?有没有问题呢?“讨论式学习”要有积极的效果,其中比较明确的一条就是学生都有大家都有观点汇集在一起,通过观点的碰撞或融合,思维的交锋或同化,最后达到共识的积累,分歧在减少,大家都有思维上的进步,才是好的结果。[1]也就是说“讨论式”的关键在于“辩”,也就是我这里说的“争”。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那种一个讨论小组就一两个学生在讨论,其他学生没有反应,没有参加的这种现象是。或者学生讨论没有一两句话,就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现象也不少见。讨论结果变成“发言人”一家之言,没有共同“结晶”的情况也是不少见。这些的教学现象中,学生都是没有把讨论真的“争”起来,没有经过真正的思维活动,不能算是真正的讨论,学生的“得”就少。怎样才会“争”呢?
  1、公平竞“争”。讨论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和公平的环境下,才能实现比较好的讨论。怎么才是比较公平呢
  1.1“材”产公平。在科学中学生讨论的问题一般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的,学生只有拥有和情景比较有关或相近的生活素材,才能实现相对的公平,因为这个是学生思维的源头,是学生思考、综合、比较的素材。教材的情景往往是比较的经典,但是所教材的本身限制,他的情景可能就只有一个,从一个情景就推出相应的论点本身就有点勉强。再加上这个经典可能和学生的经历比较远,学生的感受也比较的远,没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素材,少了感受当然也就少了思想的源头,当然论点,甚至无论点。学生拥有的素材少就更加显得差距大,这里2个素材就是1个素材拥有的两倍。3个就是1个的3倍,是两个的1.5倍。如果大家都是7、8或9个虽然有差异,但差异就不是很大了,素材的差距小也可以缩小学生对于论点问题的知识水平,提高水平公平。
  1.2水平公平。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很少和老师在具体的本学科知识问题上有讨论。除了年龄的差距外,更有心理的劣势。初中学生刚刚才学习《科学》没有多久,教师在本学科的知识内容的量比学生大的多,认识比学生深的多,方法技能也是远远的超过学生。这个就是水平的差异,水平的差异过大,就会造成心理优势的差异,心理弱势往往是不能正常的思考,所以学生在老师的交流的时候往往被学生带着走,在对知识的认识上,就算是和教师的观点或方法有点相左,学生也是不敢质疑,认为自己认识不深。同样在小组的讨论中,如果小组的成员成绩差的有点大的话,可能就会造成成绩差的学生不发言的情况。讨论的问题本来就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到,不需要“跳跳”讨论就不是真正的讨论。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都不是有很有的把握,但一般成绩差的相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相比较也有个心理的劣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会对他的论点不自信,人却总是避免失败的心理本能,如果旁边成绩好的学生的论点和他的论点不同,他就更不敢提。相近的话,反正别人提了和我一样的,我就不用提了。
  2、程序正义
  讨论有成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顺序,完整的过程,有过程才能实现真正的“争”。这个过程应该包括:提出观点(根据素材,并说明下理由),分析、讨论、对比,综合,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如果有异议,可以在前面结论再分析、讨论、对比,综合新的观点或理由,再得出结论。程序正义就是要学生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就有一个观点的碰撞,思维的交缠和迸发,学生获得能力和思维的进步。不能说学生热热闹闹讨论,来个是非选择的简单过程,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弃权不说。这里的热热闹闹并不是学生讨论不能热闹,是学生没有过程,直接就下结论进行的是非选择。或者对所有的论点和理由没有完整的呈现,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只有少数几个或一个论点和理由的陈述大家就已经同意,放弃自己的论点、理由,也没有陈述自己观点理由。讨论如果少了“争”,就少了比拼和角力的过程,这个讨论就没有灵魂,讨论就不完整。学生的小组讨论不完整,学生在思维,在能力,就没有进步,在对知识的认识上就比较的肤浅,停留于表面,也就是没有完成知识的建构这个讨论也就流于形式。即我们不要一个“热闹”的形式,要有一个“激烈”的过程。
  同时在小组讨论完之后,也应该有时间进行所有小组结论和理由的叙述,让大家再次的经历一次讨论,这里应该共识就比较的多了,但还可能有所差异(不论是论点或理由),这样可能使得学生在认识上取长补短,思维上再次得到进步。
  怎么才能使得讨论比较的公平,程序比较的正义,可以在以下的小操作上加以改进。
  1、在讨论前,可以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和讨论有关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比较本地化点,这样通过学生对于本地化的素材观看,总有几个可能对这个学生比较有感受,另外几个对另一个学生比较有感受,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思路,联系起更多的例子,使得讨论时候大家的火力充沛,能够有效的持续的开火。同时对于新的素材的呈现还可能减少小组成员中的知识水平差距,大家都是第一次了解,第一次看到。
  2、在小组的成员上,应该可以允许学生按一定人数自由组合。物以类聚,一般能聚在一起的学生一般成绩水平比较的相近。即使成绩有差距一般也是大家小圈子内,比较谈得来,说
  话顾忌比较少,说话比较的轻松,使得整个小组可以处在比较放松和自在的氛围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讨论自由进行。当然小组分好,成员的任务要分配好,免得有人做很多,有人没有怎么做。
  3、可以以书面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2]。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下自己的论点和理由,小组在所有纸面的论点和理由都出来后,在共同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把学生的论点和理由以书面的形式存在,既避免在学生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漏掉谁的观点,又可以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少了要记忆几个人论点和理由的时间和精力,使得精力分散,注意不好集中),有利于学生比较轻松的进行分析比较,在讨论大家都参与,轻松的参与,而且由于结果的显性存在学生对于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一目了然,有利于回顾和反思。同时书面讨论的方式它会经历“书面-口头-书面”的形式过程,实现“思维-思考-思维”的实质过程,书面讨论可以使得讨论的“争”实实在在的发生。人人有书也就人人有参与,人人有参与也就人人有所得。第三这个形式也是每个学生的科学的语言组织能力,科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不错的锻炼机会,是个多个科学能力都能加强的好方式。
  在学生小组汇报的时候不仅汇报学生讨论的结果和理由,还要汇报这个结论根据那些的小组成员的那些观点,这样可以把讨论不会变成“一家之言”再次落实“争”的过程,提高学生荣誉感,成就感。有荣誉有成就就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学生小组讨论进行积极评价,对于其中好的,有新意,进步特别大的小组和小组成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贴光荣榜,适量的作业减免,实现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减少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学生有良好的心情参加小组的讨论。
  教师的“讨论式”教学方式好的教学方式,对应学生的“讨论式”学习方式也是好的学习的方式,但在我们教学实践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在运用过程中总有些不足,这是正常的,我们只有不断的运用,不断的积累,就能越来越进步,效果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谢同祥,沈书生,牛玉霞等.有效课堂讨论原理[J].教育科学,2007,23(3):16
  [2]张茂聪. 课堂讨论要讲究有效性[N].中国教育报,2006:5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因素和生理特征,大多数人在性格上都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作为初中班主任,怎样才能引导好、教育好、管理好一班学生,让一个班级成为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普通初级中学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试从分析班主任工作中产生困惑的原因入手,结合自身感悟和一些优秀班主任老师的经验,提出新时期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工作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
期刊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就开始了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期间有着许多的辛酸与传奇,作为高中历史教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这个问题主要以19世纪70年代为分界线来掌握。17~18世纪殖民主义者的政策一种是偏重于把殖民地当作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英国、荷兰),另一种是以抢劫掠夺殖民地财富为主(如处在封建社会的
期刊
【摘 要】清末中国社会面临革命与改良的艰难抉择。和平的政治变革未能成功,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不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对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政治现代化所面临严峻的现实历史条件使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现代化陷入困境,同时也把向更深层次的文化现代化的任务,提到了时人面前。  【关键词】辛亥革命 政治现代化 政治
期刊
一、乌坎事件始末及行政法启示  (一)乌坎事件脉络梳理  乌坎事件①是一起因不当征地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当地政府的角色错位是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征收乌坎村土地时,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不惜违法征收村民的土地,过度干涉村民的出卖土地事宜。而后因村干部侵吞征地款导致村民数次上访,但政府有关部门对此却置之不理,进而扩大了乌坎村本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的矛盾。反事件的发生过程,我们会清晰的看到乌坎
期刊
【摘要】初中生物学教学是初中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改革并创新生物学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初中生物教学高效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高效发展    改革创新生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需要不断地努力。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重视生物课堂的发展也是初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引领学生有效进行生物学习,从中培养创新意识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断落实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愉快、和悦、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成功的快乐,在愉快中求得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也叫快乐教学法,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愉快、和悦、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成功的快
期刊
身份证:142701197607054929  【摘要】大学英语写作是十分重要的语言输出环节,在四六级考试中比重很大。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写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教学策略还需更加丰富。本文通过介绍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目前状况,旨在强调丰富教学策略、加强教学环节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语言输出    新型四级题型加强了主观应试题型的比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
期刊
【摘要】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外语教师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广大教师应对多模态深入认识,增强自身的理论操控能力,用社会符号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理论来指导多模态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运用各种表意模态,并且多种模态协同。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性多元识读能力    一、多模态性与多元识读能力  (一)符号的多元性和多模态性  20 世纪初,索绪尔在研究语言特征过程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如何体现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就要改变教学形式,增加学生自身的思考和学习主动性。那课堂的活动模式是否就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我们教学改革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活动活跃多媒体激励语言思维    教学行为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对教学认识水平提高的产物。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 由重
期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社会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长的素养、人格形象和实践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影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如何教育好孩子,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修养品德,点点滴滴,无不浸染着孩子的心灵。人性化管理、朋友式交流、知己性关怀、榜样式传导、意志性培养等,是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收获的宝贵经验。  学会做孩子的导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