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086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自信对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时代意义。本文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整体积极向上,但同时,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存在价值取向多元化,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主动等问题。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不够精准,形式不够创新,效果不够理想。运用文化自信的优势,从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新媒体建设等方面,寻求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4-0110-03
  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1]。高校学生党员是优秀和先进大学生代表,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2]。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教育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致力于培养有崇高理想、有高尚品德、有文化涵养的人。本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调研高校,调查学生党员共计276人,调查院系负责学生党务工作的书记共计20人,调查该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索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文化自信对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文化是孕育理想信念的沃土,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利器[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4]。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教育在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为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文化自信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把理想信念教育纳入民族文化积淀演进的视野中去考察,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新的视角——文化视角[5]。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能够让理想信念教育更灵动,更有渗透力和感召力。
  文化自信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诚信、明德、懂礼、友善,革命文化传递的爱国为民、永葆初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的勤奋自强、不惧挑战、勇于创新,不但能够丰富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向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设置18个问题,内容涉及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对党的政策的拥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学校组织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态度与看法等方面。问卷共发放276份,回收276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100%。问卷从专业类别、年级等方面体现调查对象的差异性,调查对象来自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艺术学等专业,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情况以及学生党员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态度与看法。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设置11个问题,内容涉及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式、形式、效果等方面。问卷面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放,共发放20份,回收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发放对象几乎涵盖了调研高校所有院系的党总支副书记,问卷能够从负责学生党务工作的老师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状况。
  (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整体积极向上
  1.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端正,信仰共产主义。“您申请入党的原因是什么(多選)”的调查结果显示,94.57%的学生党员申请入党的原因是“信仰共产主义”,可见,大部分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端正,是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而入党。
  2.学生党员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动机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79.35%的学生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因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可见,大部分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
  3.学生党员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7.46%的学生党员对中国传统文化“坚守和认同”,感到“很自豪”,可见,学生党员对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做到坚守、认同和自豪。
  (三)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涵盖面较全,形式多样
  1.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涵盖面较为全面。“您所在的院系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多选)”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书记所在的院系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观教育,70%的书记所在的院系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四信教育,85%的书记所在的院系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国情党情教育,85%的书记所在的院系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党史教育。可见,院系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对党和政府信任的四信教育,国情党情教育,以及党史教育。
  2.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多样。“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形式(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包括:党课、讲座、报告会、思政相关课程、观看相关教育影像资料书籍、网络学习平台、外出参观学习等,可见,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比较多样。
  (四)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党员价值取向多元化,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针对学生党员申请入党的原因(多选)的调查结果表明,94.57%的学生党员表示申请入党的原因是“信仰共产主义”,入党动机端正;31.16%的学生党员表示申请入党的原因是“受家人影响或家人要求入党”;另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66.67%的学生党员表示申请入党的原因是“可以锻炼能力”,26.81%的学生党员表示申请入党的原因是“可以为将来就业提供帮助”。   2.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理论素养不够高。“您认为以下属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哪些(多选)”的调查结果显示,94.93%和96.38%的学生党员表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仍有60.14%的学生党员认为“马列主义”属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不正确。教师问卷中对“您所在的院系学生党员对于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这一问题,60%的书记认为学生党员对于党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为“合格,基本了解”,40%的书记认为学生党员对于党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为“较好,比较扎实”,而没有书记认为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很好,系统而深入”的。
  3.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主动。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动机”这一问题,79.35%的学生党员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先进性”,但仍有10.51%、8.33%和1.81%的学生党员分别选择了“党支部学习的要求”“课程学习的要求”和“为考研做准备”。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程”的看法这个问题中,78.26%的学生党员认为这些课程“很有意义,学习热情高”,但是也有21.38%的学生党员认为这些课程“虽然觉得可能有用,但提不起兴趣”。而对“您参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情况”这一问题,67.03%的学生党员表示自己“经常参与”,但也有32.61%的学生党员表示自己只是“偶尔参与”,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五)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不够精准。教师问卷中“您所在的院系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什么”这个问题中,95%的书记表示院系“集体教育为主,对个别学生党员辅以个性化教育”,可见,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很难做到精准化。
  2.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不够创新
  针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多选)”这个问题,学生党员和书记选择最多的两项都是“党课、讲座、报告会”和“观看相关教育影像资料书籍”,方式略显老套,缺乏创新性。
  3.學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在“您认为所在党支部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问题上,59.42%的学生党员认为“很有效果”,而有40.22%的学生党员认为只是“有些效果”。在教师问卷中同一问题,85%的书记认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只是“有些效果”,只有15%的书记认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很有效果”。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
  (一)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教学,筑牢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
  将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相关的中国文化元素,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认同、坚守并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而文化的渗透力和感召力能够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和素质,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也能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
  笔者以任教的《军事理论》这门国防教育课程为试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国文化元素。课程结束后,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学生表示支持这种授课方式,并认为,在授课内容中加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国文化元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文化。
  (二)文化自信融入第二课堂,营造理想信念教育良好氛围
  第二课堂既是课程学习的补充,也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了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可。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有效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文化自信融入第二课堂,依托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讲好中国文化故事,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更加认同、坚守并自觉传承中国优秀文化。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开展中国诗歌鉴赏比赛、中国经典著作诵读活动等,让学生党员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进而增强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党员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党员的民族自信心;利用学生科研项目、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学生党员考察国情,让学生党员感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和成就,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活力,从而增强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增强学生党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信融入新媒体建设,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精准平台
  学生党员大多使用微信、QQ、微博进行沟通、交流,喜欢使用手机通过各类APP获取资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文化自信融入新媒体建设,让新媒体成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力抓手。运用新媒体进行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党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适合的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个性化,更精准。
  学生党员喜欢并使用微信、QQ、微博等进行社交,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主力军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党员进行线上沟通交流,为学生党员解答疑惑。另外,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还可以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线上交流学习,比如,以朋友圈打卡的方式开展中国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既可以督促学生党员阅读优秀作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为学生党员之间分享、讨论读后心得提供交流的平台,相互督促,共同成长。各类手机APP也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新时代学生党员的特点,开发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APP,将文化自信的内容融合在APP内容当中,让APP成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个性化、精准化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旭林.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7.
  [2]荣文丽,赵孝龙.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7,19(1):35-37.
  [3]刘忠和,杨丽坤.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33(6):17-22.
  [4]阚平.坚定文化自信 信念就有源泉[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55.
  [5]邹庆国.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思想建党理论的重大创新[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4):3-8.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派干部和人才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逻辑起点,重点探讨驻村“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中国医科大学选派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的职能为路径和落脚点,全面深入研究高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显性作用。本文认为充分发挥高校选派干部的理论优势、学养优势,实现派出单位党组织与驻派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同时,在建强村党组织工作中“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各项制度机制建设正处于探索和完善中。本研究以北京市C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例,总结分析了其在购买服务中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购买流程和购买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以期为其他地方发展和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提供借鉴,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  关键词:基层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
摘 要:每一个人都存在于现实的社会当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00后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他们渴望人际交往并希望交往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他们中有一部分有过儿时留守经历。因此研究大学生儿时留守与和谐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义,通过SPSS22.0数据分析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00后
期刊
摘 要:延展认知是认知科学哲学中一个重要议题,1998年克拉克和查尔默斯通过将认知工具定义为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将认知的边界从颅内延展到颅外,从皮肤延展到世界之中。延展认知理论打破了传统认知理论中认知位置位于脑内的常识,受到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梅纳瑞的认知整合理论的研究,为解决延展认知面临的困境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延展认知;认知整合;因果耦合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基于现有文献自编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问卷》,针对辽宁省辖区内14个地级市的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以及认同差异的个体性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政治面貌以及受教育程度个体认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从加强宣传教育效度、提升文化建设高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等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大幅增加,但房地产企业因其具有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投资风险高、产业关联广、涉及税种多等特殊的属性,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全面掌握税源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税源管理难度大,税收征收效率低。对房地产行业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突破税源管理瓶颈,提高征管效率,显得尤为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是时代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乎思想文化宣传的效果,牵涉面广,影响大,需要讲究策略,把握节奏,积极稳妥地推进。在实践中构建五元传播模式:界定传播主体,设计传播内容,融合运用传播介体平台,划分传播受众,追求传播效果。从而促进习近平新思想入脑入心,实现传播的大众化和广泛化。  关键词:新媒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传播;五元模式  
期刊
摘 要: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够匹配、社区养老资源还需整合优化等“碎片化”困境。要有效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出发,寻求各主体的协调与合作、逻辑与机制上的创新和社区养老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城乡老年人“幸福居家养老”的目标。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碎片化;整体性治理;整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社会矛盾的理论来源入手,结合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依据及具体措施,为新形势下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从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解决目前中国前进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一招。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改革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因此,认真学习
期刊
摘 要:农村网格化治理是我国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L管区的农村网格化治理中,民众对这种新型治理模式的认同感不高,网格治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工作方式和能力有待提升与改善,网格治理中的行政色彩依然浓厚,网格的资源整合能力需要提高。需要从体制、资源、观念、人才等方面入手,上下联动来提升农村网格化治理能力。  关键词:农村;网格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