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以及高中生生态文明知行脱节,必须注重高中生生态文明教育。高中自然地理教材内容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核心,其对生态文明教育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教育 高中自然地理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具有建设性地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党的十八大明确定义了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1]。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取决于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观的培养,中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更应重视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高中自然地理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对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在工业文明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然,认真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在整体和谐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好生态环境[2]。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人类活动。
生态文明教育指通过教育向受教育者传授生态环境知识,使受教育者认识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培养受教育者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道德,进而养成绿色的消费习惯,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将生态文明意识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使受教育者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高中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
从学校教育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将高考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重心,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深远意义缺乏认识,缺乏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总体规划,教师受此影响对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这使得高中生对生态知识了解不多,生态文明素质不高。从学生看,一方面,高中生因为受生态文明教育不够而生态意识不强,面对现实中的生态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另一方面,高中生即使有一定的生态文明素养,也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的消费方式不是很健康,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高中生的知与行脱节严重。
3.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普通髙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地理课程通过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爱护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地理课程标准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使得地理对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内容主要是自然地理,而自然地理的核心是认识地理规律并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自然地理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高中必修一五个单元主要阐述了自然地理相关知识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在阐述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内容中有大部分内容关注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文明教育。高中自然地理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其对生态文明教育发挥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4]。
4.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且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而生态文明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绿色消费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知行统一。所以为了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以“活动”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探究。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创造现实的生态问题情境,然后给学生设定角色对生态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以此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下面以高一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角色的设定,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生态问题进行探讨以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的教学设计:
教师讲述: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但水资源因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而出现了巨大危机,因此如何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今天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探讨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可行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寻找具体措施。现有四个角色供同学们选择,第一个小组扮演工程技术专家,第二个小组扮演经济专家,第三个小组扮演政府决策人员,第四个小组扮演公民个人,同学们选定角色并从角色出发分组讨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可行措施有哪些?讨论完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发言:将同学们讨论的措施汇总:开源措施方面有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建设调水工程,海水淡化等,节流措施方面有加强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技术,提高工农业用水重复使用率,等等。
教师总结: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但无论我们扮演哪个角色,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水资源,使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水资源问题的激烈讨论,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文明教育。
5.结语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及高中生生态文明知行脱节,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高中自然地理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对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地理教师应注重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余克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求实,2014,03:13-16.
[2]余志健.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探索,2007,03:67-69.
[3]刘婷.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8:29-30.
[4]张蓉蓉.高中地理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案例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教育 高中自然地理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具有建设性地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党的十八大明确定义了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1]。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取决于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观的培养,中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更应重视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高中自然地理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对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在工业文明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然,认真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在整体和谐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好生态环境[2]。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人类活动。
生态文明教育指通过教育向受教育者传授生态环境知识,使受教育者认识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培养受教育者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道德,进而养成绿色的消费习惯,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将生态文明意识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使受教育者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高中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
从学校教育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将高考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重心,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深远意义缺乏认识,缺乏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总体规划,教师受此影响对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这使得高中生对生态知识了解不多,生态文明素质不高。从学生看,一方面,高中生因为受生态文明教育不够而生态意识不强,面对现实中的生态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另一方面,高中生即使有一定的生态文明素养,也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的消费方式不是很健康,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高中生的知与行脱节严重。
3.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普通髙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地理课程通过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爱护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地理课程标准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使得地理对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内容主要是自然地理,而自然地理的核心是认识地理规律并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自然地理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高中必修一五个单元主要阐述了自然地理相关知识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在阐述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内容中有大部分内容关注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文明教育。高中自然地理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其对生态文明教育发挥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4]。
4.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且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而生态文明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绿色消费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知行统一。所以为了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以“活动”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探究。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创造现实的生态问题情境,然后给学生设定角色对生态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以此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下面以高一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角色的设定,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生态问题进行探讨以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的教学设计:
教师讲述: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但水资源因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而出现了巨大危机,因此如何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今天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探讨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可行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寻找具体措施。现有四个角色供同学们选择,第一个小组扮演工程技术专家,第二个小组扮演经济专家,第三个小组扮演政府决策人员,第四个小组扮演公民个人,同学们选定角色并从角色出发分组讨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可行措施有哪些?讨论完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发言:将同学们讨论的措施汇总:开源措施方面有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建设调水工程,海水淡化等,节流措施方面有加强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技术,提高工农业用水重复使用率,等等。
教师总结: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但无论我们扮演哪个角色,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水资源,使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水资源问题的激烈讨论,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文明教育。
5.结语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及高中生生态文明知行脱节,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高中自然地理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对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地理教师应注重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余克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求实,2014,03:13-16.
[2]余志健.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探索,2007,03:67-69.
[3]刘婷.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8:29-30.
[4]张蓉蓉.高中地理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案例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