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门以研究人的活动规律以及人的心理现象为主的科学,心理学可以侧面准确的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如果能对心理学知识熟练的运用和掌握,并且将其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人群,尊重其心理需求进而展开教育,也是发展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心理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需求 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s-0205-01
0.引言
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需要从情、意、知、行等多方面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针对新形势下如何能够将心理学中的心理原则和心理方法等进行推广,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效果加强,还是需要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成功开展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从心理过程角度进行对策分析
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的重要来源。倾向定势作为认识的表现之一,在思想混杂、信息膨胀的当今社会,正出现多元化的趋势。高校思想教育必须能够在足够的高度,从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思想开展,并加以合适的引导方法,配合心理规律,将大学生内心的正确的信念科学转移,进而对其认识上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
人的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作过程和人的行为中有关键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就是通过研究情感规律进而对人们的积极性的情感加以保护和激发,但是对人的消极性情感要加以转化和抑制。两者之间通过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并激发对应的情感体验,这样能够被教育者的探求真理、克服苦难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和增强。
人们在达到目的不断努力,并且克服了遇到的苦难的毅力及能力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行动和意志之间关系密切,体现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半途而废是意志薄弱偶的体现,克服苦难、坚忍不拔是意志顽强的体现。为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具体,要注意对大学生的意志力的培养,完成大学生知与行之间的转化。
作为对一个人品德的衡量的重要标志,行为是人们在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动力定型稳固是习惯的一个特征,习惯在人们对于突发的刺激的反应更加经常和容易。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巩固人们已有的特定行为方式,即使对于新的环境中发生迁移效果也更加长期。
2. 从个性心理角度进行对策分析
人们选择不同态度时的诱因系统正是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倾向作为个性的最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了理想、需要、兴趣爱好等,并且是人的个性结构中相对来说最活跃的一部分。
人的客观需求会直接反映在脑中,即需要,它是人们各种活动和认识主要的动力源泉。人们的各种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即满足需要。如果人的需要达到某种可以被满足的条件时,人们就产生完成它的动力和洗碗,进而付诸行动。人的需要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之一,通过对人的需要的研究,可以对人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一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准确对人们的行为作出预测和引导。
人们行动被激励的主观原因就是动机。所有行动产生的原因都是动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人的认识内在的动力也归为动机,动机对人的能动性、创造性有着调节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动机的规律,配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人们动机的高尚与消极、正确与不良进行激发和抑制。进而激发人们正确的行为的动机,并对不良动机基于必要的惩罚。
人们在探究新事物的这种认识倾向就是兴趣,它是组成心理特征的一部分。为了能够调用人们积极性和陶冶情操,我们必须尽量激发并培养人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如何使人们的内在兴趣和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并对这种相一致的兴趣有效的调动起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物之一。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树立,同时大学生也应当加强自身控制力,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和低俗文化的侵蚀。
理想作为心理活动最高层的纲领,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步依据客观规律确定的,它有着科学性、正确性,并且对人们心理活动有着良好的引导。有了正确的理想,人们才会有顽强的意志、巨大的精神力量,进而不断勇往直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被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引领,使得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不断提高,同时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感情不断深厚,进而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树立。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和家庭三方面相结合,才能将被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和远大理想融合在一起,进而潜移默化中完成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建立。
人们可以完成某个工作或者影响到某个工作的完成效果,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就是能力。不同的能力会导致被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的不同。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突发状况,并且在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使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如何明确任务,合理化程序,有序的配合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组织能力;紧跟时代不发的思想观念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正体现了开拓创新的能力;能够正确且恰当的表达个人的意愿和情感,体现的是个人的表达能力。
人们对现实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为方式是人们的性格决定的。由于先天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些事积极健康,有些则落后消极。只有当人的性格积极向上时,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价值,这样才能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相反,若一个人具有消极的性格特征,则会终日消沉低迷,为个人的利益锱铢必较。
3. 结语
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人群,在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关键作用。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及方式进行改革,需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提升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质量,并提高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达到目标。如何正确对大学生进行限制和制约,并且在大学生合理的需要范围内不进行制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学生为本,那么对大学生的工作就需要从心里需要出发,尊重大学生合理的心里需要,以此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必然可以高效的解决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俊.心理學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 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3]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任鹤飞(1985年8月—),女,助教,硕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刘华(1984年9月—),男,助理馆员,硕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董辉(1982年4月-),男,助理馆员,学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王育飞(1982年12月—),男,讲师,硕士,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心理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需求 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s-0205-01
0.引言
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需要从情、意、知、行等多方面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针对新形势下如何能够将心理学中的心理原则和心理方法等进行推广,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效果加强,还是需要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成功开展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从心理过程角度进行对策分析
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的重要来源。倾向定势作为认识的表现之一,在思想混杂、信息膨胀的当今社会,正出现多元化的趋势。高校思想教育必须能够在足够的高度,从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思想开展,并加以合适的引导方法,配合心理规律,将大学生内心的正确的信念科学转移,进而对其认识上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
人的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作过程和人的行为中有关键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就是通过研究情感规律进而对人们的积极性的情感加以保护和激发,但是对人的消极性情感要加以转化和抑制。两者之间通过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并激发对应的情感体验,这样能够被教育者的探求真理、克服苦难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和增强。
人们在达到目的不断努力,并且克服了遇到的苦难的毅力及能力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行动和意志之间关系密切,体现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半途而废是意志薄弱偶的体现,克服苦难、坚忍不拔是意志顽强的体现。为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具体,要注意对大学生的意志力的培养,完成大学生知与行之间的转化。
作为对一个人品德的衡量的重要标志,行为是人们在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动力定型稳固是习惯的一个特征,习惯在人们对于突发的刺激的反应更加经常和容易。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巩固人们已有的特定行为方式,即使对于新的环境中发生迁移效果也更加长期。
2. 从个性心理角度进行对策分析
人们选择不同态度时的诱因系统正是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倾向作为个性的最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了理想、需要、兴趣爱好等,并且是人的个性结构中相对来说最活跃的一部分。
人的客观需求会直接反映在脑中,即需要,它是人们各种活动和认识主要的动力源泉。人们的各种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即满足需要。如果人的需要达到某种可以被满足的条件时,人们就产生完成它的动力和洗碗,进而付诸行动。人的需要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之一,通过对人的需要的研究,可以对人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一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准确对人们的行为作出预测和引导。
人们行动被激励的主观原因就是动机。所有行动产生的原因都是动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人的认识内在的动力也归为动机,动机对人的能动性、创造性有着调节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动机的规律,配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人们动机的高尚与消极、正确与不良进行激发和抑制。进而激发人们正确的行为的动机,并对不良动机基于必要的惩罚。
人们在探究新事物的这种认识倾向就是兴趣,它是组成心理特征的一部分。为了能够调用人们积极性和陶冶情操,我们必须尽量激发并培养人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如何使人们的内在兴趣和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并对这种相一致的兴趣有效的调动起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物之一。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树立,同时大学生也应当加强自身控制力,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和低俗文化的侵蚀。
理想作为心理活动最高层的纲领,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步依据客观规律确定的,它有着科学性、正确性,并且对人们心理活动有着良好的引导。有了正确的理想,人们才会有顽强的意志、巨大的精神力量,进而不断勇往直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被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引领,使得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不断提高,同时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感情不断深厚,进而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树立。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和家庭三方面相结合,才能将被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和远大理想融合在一起,进而潜移默化中完成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建立。
人们可以完成某个工作或者影响到某个工作的完成效果,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就是能力。不同的能力会导致被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的不同。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突发状况,并且在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使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如何明确任务,合理化程序,有序的配合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组织能力;紧跟时代不发的思想观念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正体现了开拓创新的能力;能够正确且恰当的表达个人的意愿和情感,体现的是个人的表达能力。
人们对现实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为方式是人们的性格决定的。由于先天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些事积极健康,有些则落后消极。只有当人的性格积极向上时,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价值,这样才能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相反,若一个人具有消极的性格特征,则会终日消沉低迷,为个人的利益锱铢必较。
3. 结语
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人群,在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关键作用。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及方式进行改革,需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提升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质量,并提高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达到目标。如何正确对大学生进行限制和制约,并且在大学生合理的需要范围内不进行制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学生为本,那么对大学生的工作就需要从心里需要出发,尊重大学生合理的心里需要,以此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必然可以高效的解决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俊.心理學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 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3]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任鹤飞(1985年8月—),女,助教,硕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刘华(1984年9月—),男,助理馆员,硕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董辉(1982年4月-),男,助理馆员,学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王育飞(1982年12月—),男,讲师,硕士,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