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上好一堂课,跟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妙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导语就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能便于学生精神振奋、步伐沉稳地走下去。那么,怎样设计好一堂语文课的导入呢?
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教师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朗诵一首优美抒情的诗歌,唱一支婉转动听的歌曲……都能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宏大、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呢?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那么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亲临赤壁古战场,面对滔滔江水,他又作何感想呢?在教授《我与地坛》的时候,我深情演唱了一首《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一下子把学生感染了,把学生拉到了对母爱的感悟和感恩上。在讲授《再别康桥》时,我给学生讲了徐志摩和林徽因、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感经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对诗人徐志摩以及他的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巧提问题,启发导入
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如果巧提问题,启发诱导,可以立刻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充满着创新活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下了大量有关‘月’的古诗文,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月’的古诗文名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他们平时积累的许多有关“月”的古诗文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对导入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在黑板上写下“烛之武( )退秦师”,故意留出空格,要求学生填一个字,看谁填得好。学生们认真读书,热烈讨论,课堂一下子“火”了起来。
三、设置悬念,存疑导入
悬念,总是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疑问,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在教学《祝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课前大家都读课文了吧?(生异口同声回答“读了”)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他杀,凶手又是谁?”这样的悬念,势必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形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四、串联照应,轻松导入
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课文来导入新课,新旧知识互相勾连,进入新课时学生会感到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下面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大家还记得吗?我们来齐背一下。(生齐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同词牌的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在学习《阿房宫赋》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六国论》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苏洵的《六国论》,这篇文章论述清晰,对比鲜明,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六国破灭,弊在赂秦)那么,灭掉六国的大秦王朝又是如何覆灭的呢?今天将从《阿房宫赋》中找到一些答案。”
五、善用现场,即兴导入
即兴导入,就是根据授课时的天气、环境、场景、教室氛围、突发情况等,结合课文内容,用巧妙的语言或道具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时,适值荔枝上市季节,我带了一些荔枝进入课堂。刚一进门,学生就疯狂了,大喊着要吃。我微笑着说:“想吃荔枝可以,那得看你们课上表现喽!知道今天要上哪一课吗?”(生答:知道)“那还不赶紧的,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学生赶紧读书)这样的随机导入,气氛轻松,师生其乐融融,嬉笑之间,开启了课堂之门。有一次,在讲《雷雨》时,正是惊雷阵阵,大雨滂沱,我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好一场雷雨啊!讓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学生顿时笑倒一片。“你们看,一场雷雨把你们摧倒了吧!”学生又笑,我接着说,“雷雨的力量大得很,不信咱们看看曹禺先生的《雷雨》吧。”这样的导入机智幽默,勾连课文,深入主旨,收效颇大。
除上述外,还有背景导入、图示导入、巧设圈套导入、欲扬先抑导入等等。无论怎样设计,都要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好的导语,能使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语文教师。
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教师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朗诵一首优美抒情的诗歌,唱一支婉转动听的歌曲……都能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宏大、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呢?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那么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亲临赤壁古战场,面对滔滔江水,他又作何感想呢?在教授《我与地坛》的时候,我深情演唱了一首《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一下子把学生感染了,把学生拉到了对母爱的感悟和感恩上。在讲授《再别康桥》时,我给学生讲了徐志摩和林徽因、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感经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对诗人徐志摩以及他的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巧提问题,启发导入
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如果巧提问题,启发诱导,可以立刻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充满着创新活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下了大量有关‘月’的古诗文,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月’的古诗文名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他们平时积累的许多有关“月”的古诗文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对导入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在黑板上写下“烛之武( )退秦师”,故意留出空格,要求学生填一个字,看谁填得好。学生们认真读书,热烈讨论,课堂一下子“火”了起来。
三、设置悬念,存疑导入
悬念,总是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疑问,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在教学《祝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课前大家都读课文了吧?(生异口同声回答“读了”)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他杀,凶手又是谁?”这样的悬念,势必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形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四、串联照应,轻松导入
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课文来导入新课,新旧知识互相勾连,进入新课时学生会感到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下面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大家还记得吗?我们来齐背一下。(生齐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同词牌的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在学习《阿房宫赋》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六国论》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苏洵的《六国论》,这篇文章论述清晰,对比鲜明,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六国破灭,弊在赂秦)那么,灭掉六国的大秦王朝又是如何覆灭的呢?今天将从《阿房宫赋》中找到一些答案。”
五、善用现场,即兴导入
即兴导入,就是根据授课时的天气、环境、场景、教室氛围、突发情况等,结合课文内容,用巧妙的语言或道具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时,适值荔枝上市季节,我带了一些荔枝进入课堂。刚一进门,学生就疯狂了,大喊着要吃。我微笑着说:“想吃荔枝可以,那得看你们课上表现喽!知道今天要上哪一课吗?”(生答:知道)“那还不赶紧的,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学生赶紧读书)这样的随机导入,气氛轻松,师生其乐融融,嬉笑之间,开启了课堂之门。有一次,在讲《雷雨》时,正是惊雷阵阵,大雨滂沱,我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好一场雷雨啊!讓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学生顿时笑倒一片。“你们看,一场雷雨把你们摧倒了吧!”学生又笑,我接着说,“雷雨的力量大得很,不信咱们看看曹禺先生的《雷雨》吧。”这样的导入机智幽默,勾连课文,深入主旨,收效颇大。
除上述外,还有背景导入、图示导入、巧设圈套导入、欲扬先抑导入等等。无论怎样设计,都要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好的导语,能使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