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对聋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的学习,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关键词】 改革 聋校 数学 课堂教学
【分类号】G762
正文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课程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新一轮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也已进入制定方案、征求意见阶段。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是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是不言而喻的,而课堂教学是对聋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们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怎样上,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困惑。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和初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
在传统封闭的聋校课堂教学中,聋生经常充当被动的“听众”,“聋生不提问题”,“聋生不会提问题”,“聋生没有提问题的兴趣和水平”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被认为是正常现象,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讲得深广多寡、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主动权始终在教师手里,这种传统教学的稳定性,除了因为以教师中心,从教师教出发,容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明显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够进入程序化的教学中,甚至还可参照一些现成的教案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程序已扎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而在新课程的理念中就要求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往教师因为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始终放不开手,课堂上总想去问、去讲,就怕学生“说”不明白,就怕学生不会做,就怕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干脆自己讲出来,省事。例如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比多比少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从前许多教师都要讲很长时间、很多口舌,结果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聋生们只是死记硬背一种解法。现在我们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时,先让同学们观察图后,自己动手摆图,然后教师引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最后当有学生提出“红花比黄花多几朵?”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根本想不上去怎样解答,老师当时就急了,按捺不住就想按以前的教法告诉学生,就是大数减小数或者用多的减去同样多的部分,就是多出来的数。但是后来她还是克制自己,耐心等待,给学生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结果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把本来在过去看来只是一种解法的问题列出了两种算法如8-6=2、(6)+2=8,并且还能分别讲出自己的道理来,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不仅“会提问题”,而且也具备“提问题的兴趣和水平”。只是我们的教师要改变自己旧有的教学习惯,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学习先进理念,为学生解决问题创设情境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以前,我们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一个标准答案。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的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即“从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聋校数学课程较普通教育相对较简单,但是对于聋生来说仍然偏、难、旧、繁,数学计算及应用题占四分之三以上,少部分的几何知识还是计算周长、面积和体积等,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基本上围绕着计算做文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变得死板、机械、沉闷,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学生自己去发问,去思考、集体去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个猜想,最后大家共同形成一个一般的公式,找到一个一般的模式。因此,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書里的知识转化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对这一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有体会。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时,是通过观察周围中的物体上哪些有圆、说一说生活中的圆,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然后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圆心、半径、直径及它们的关系,亲自发现圆的特征。课堂上我只是组织者和引导着,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对于聋生来说,创设情境更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把知识点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会说,不知怎么说,但是经过教师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就会适应。
三、改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阻碍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没有约束惑,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和解决,但是我们坚信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会愈来愈深入人心,这将使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切实的发展,教育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使聋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顾定倩.聋校课程与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俊卿.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改革 聋校 数学 课堂教学
【分类号】G762
正文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课程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新一轮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也已进入制定方案、征求意见阶段。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是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是不言而喻的,而课堂教学是对聋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们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怎样上,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困惑。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和初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
在传统封闭的聋校课堂教学中,聋生经常充当被动的“听众”,“聋生不提问题”,“聋生不会提问题”,“聋生没有提问题的兴趣和水平”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被认为是正常现象,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讲得深广多寡、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主动权始终在教师手里,这种传统教学的稳定性,除了因为以教师中心,从教师教出发,容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明显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够进入程序化的教学中,甚至还可参照一些现成的教案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程序已扎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而在新课程的理念中就要求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往教师因为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始终放不开手,课堂上总想去问、去讲,就怕学生“说”不明白,就怕学生不会做,就怕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干脆自己讲出来,省事。例如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比多比少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从前许多教师都要讲很长时间、很多口舌,结果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聋生们只是死记硬背一种解法。现在我们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时,先让同学们观察图后,自己动手摆图,然后教师引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最后当有学生提出“红花比黄花多几朵?”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根本想不上去怎样解答,老师当时就急了,按捺不住就想按以前的教法告诉学生,就是大数减小数或者用多的减去同样多的部分,就是多出来的数。但是后来她还是克制自己,耐心等待,给学生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结果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把本来在过去看来只是一种解法的问题列出了两种算法如8-6=2、(6)+2=8,并且还能分别讲出自己的道理来,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不仅“会提问题”,而且也具备“提问题的兴趣和水平”。只是我们的教师要改变自己旧有的教学习惯,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学习先进理念,为学生解决问题创设情境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以前,我们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一个标准答案。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的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即“从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聋校数学课程较普通教育相对较简单,但是对于聋生来说仍然偏、难、旧、繁,数学计算及应用题占四分之三以上,少部分的几何知识还是计算周长、面积和体积等,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基本上围绕着计算做文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变得死板、机械、沉闷,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学生自己去发问,去思考、集体去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个猜想,最后大家共同形成一个一般的公式,找到一个一般的模式。因此,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書里的知识转化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对这一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有体会。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时,是通过观察周围中的物体上哪些有圆、说一说生活中的圆,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然后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圆心、半径、直径及它们的关系,亲自发现圆的特征。课堂上我只是组织者和引导着,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对于聋生来说,创设情境更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把知识点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会说,不知怎么说,但是经过教师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就会适应。
三、改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阻碍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没有约束惑,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和解决,但是我们坚信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会愈来愈深入人心,这将使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切实的发展,教育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使聋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顾定倩.聋校课程与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俊卿.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