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是客观存在的一项实践活动。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文学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知晓和熟悉。创作图书馆文学可以作为宣传图书馆和提升大众的精神文明的一种手段,这对提升我国国民的精神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文学;意义
上世纪90年代,由李名腾、陈惠民等人提出了“图书馆文学”的概念。陈惠民在《图书馆文学新概念》中提到“‘图书馆文学’是客观存在的一项实践活动,从巨型到微型的各类图书馆馆藏文献中,都可以随时接触到与图书馆相关的文学作品。本文首次把‘图书馆文学’作为一个新概念抽象抽出,以便把民间随意的实践创造活动,归纳出丰富的内涵,赋予崇高的品味,继而推进弘扬这项事业。这对图书馆事业社会地位的提高,对增强国民的图书馆意识,对激发图书馆人创造才华,具有深远的意义。”①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文学作为行业文学的一个分支,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视野20世纪末,《云南文学图书馆》开辟了“图书馆文学”专栏,以后每年四期都发表有关图书馆人的文学作品,这为图书馆文学竖起了一面旗帜。②
一、图书馆文学的概念
一切文学作品的出现都是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反映,图书馆文学作为行业文学也不例外,其出现是一种文学现象,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而产生的。
图书馆文学的概念最早由李名腾提出,“图书馆文学是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对图书馆工作的各方面及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揭示,以期达到文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宣传、情感交流等作用。”③图书馆文学是以图书馆为生存基础的,它既不同于图书馆学,又与图书馆学有密切的关系。它就是关于图书馆、图书馆人、读者及图书馆活动现象的反映,可以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人的关系,也可以是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或是图书馆人之间的关系等,整个作品贯穿着图书馆这种行业的特殊气息。
图书馆文学有着一般文学的共性,故事性、生动性、教育性、审美特性也体现在图书文学作品中,这类作品多是对图书馆、图书馆人以及有关图书馆生活的认识;图书馆人、读者从图书馆这个小范围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认知;图书馆浩瀚的知识海洋也是我们审美的标准之一。
二、图书馆文学形式与内容
20世纪80年底末至90年代初,有关图书馆文学的专栏相继开设,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我爱图书馆”、“馆员生活”、“馆员心声”、“我和图书馆”等,这些专栏为图书馆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图书馆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表现的平台,既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图书馆人的生活和心理,又可以通过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体现图书馆和图书馆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价值所在。
从题材上看,图书馆文学几乎涉及到了文学题材的所有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诗歌、小说、散文等都是表现的载体。以小说形式表现的有,国外1998年美国斯蒂芬·金《图书馆警察》、1999年日本村上春树的《图书馆奇谈》、《听风的歌》等;国内1978年胡述武在“湖北文艺”上发表《图书管理员》、叶元忠在“四川文艺”上发表《厂图书室新风》、2001年王兰芬《图书馆的女孩》等;散文有1947年茅盾《列宁图书馆》、1987年《那图书馆,我也去过》、1993年王蒙《我和图书馆》,杨绛、宗璞等作家都发表过有过图书馆文学的作品。诗歌方面的成就斐然,代表性的有闻一多1919年以旧体诗的形式发表了《清华图书馆》、郭沫若写于1961年的《题赠广东图书馆》、路翎1998年的《图书馆女馆员》等。还有一些以散文诗、报告文学和词为题材的数量不多的图书馆文学作品,如散文诗以1978年范瑞先的《写在北京图书馆》为代表。这些文学作品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图书馆以及与图书馆有关的人、事、物等,这些作品的产生,对宣传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文学作品承载着图书馆人和读者對图书馆的一种情怀,也表达着对图书与知识的热爱与怀恋,对图书馆管理员这种职业的尊重与了解。
图书馆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往往就是图书馆人,他们长期或者终身在图书馆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感而发记录下感想,既有亲身体会又能反映时代性,其内容也切近生活和读者。图书馆的图书包罗万象,读者也来自不同阶层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图书馆人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群,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也能够涉及到很多方面,反映一部分读者的生活,因此它具有时代性、交叉性和多样性。
三、图书馆文学存在的意义
图书馆文学的产生和出现都是一种应运而生的社会现象和必然,萨特说过“存在即是合理。”其产生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图书馆文学不仅仅是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对当下日渐消沉的图书馆现象也是一种积极的借鉴。
第一,宣传图书馆,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数字媒体、网络渠道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等着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一般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需要拓宽服务渠道和途径来适应今天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文学可以作为宣传图书馆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多视角描写揭发图书馆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有关图书馆的生活和现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热爱图书馆,进而对图书馆产生兴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第二,提升精神文明,陶冶人的情操。图书馆、教学、科研是高校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文化往往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点,图书馆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精神文明软实力的标志之一。“有书籍的地方,就有文明的生长。”④可以借喻为图书馆是校园文明成长的土壤,拥有高水平的图书馆,就为校园文明的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三,激发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生产出更多的图书馆文学作品。图书馆随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走进了图书馆,参与了图书馆生活,这些读者既可以是文学作品的对象,也可以是图书馆文学的创造者,在感受和收获来自图书馆知识的同时,也有对图书馆和图书馆生活的认知与体验,把这种认知和体验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就是图书馆文学作品。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为例,自2013年4月开馆以来,标志着其图书馆的属性多样化和社会化,越来越多的社会读者走进了图书馆,其他兄弟院校也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图书馆文学的创作素材也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的师生了。在创作图书馆文学的同时可以更多的容纳社会的人文,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现图书馆与图书馆文学的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和图书馆人,使图书馆不再是人们传统意识里的深沉、庄重、古老的知识堡垒。新的图书馆更多的融入了现代的艺术,不仅表现在建筑的造型,更体现在功能和内涵上。 随着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开放,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改变,其综合性也决定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层次性。优化图书馆人才,提升人员素质是图书馆在面临现代社会冲击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书馆文学的书评是图书馆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书评的同时即是在整理馆藏、揭示馆藏、提纯馆藏。”⑤书评也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剖析和自我修正和提升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多多的创作有关图书馆文学的书评对图书馆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关注、创造和提升。
四、图书馆文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希特勒曾经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它的语言,根本在学校教育。”⑥
文学“失语”与“话题重建”是中国文论近年来最突出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图书馆文學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也不例外。图书馆文学借用“失语”这一概念,隐喻的表达了对图书馆和图书馆文学的一种担忧。图书馆文学的失语是现代化信息市场下的一种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传统图书馆与现代读者多种需求的断裂;第二,电子图书馆及网络图书馆的侵袭;第三,泛网络化与泛知识化的蔓延。面对当下的文化困境,要求文学爱好者和图书馆人共同积极的面对和担当,加强图书馆与文学的融合与联系,创造更多的事宜大众口味的图书馆文学作品,摆脱图书馆文学孤立、冷落、鲜为人知的“失语”状态,使图书馆和图书馆文学走向更加宽广的发展之路。
然而在泛电子化的潮流中,传统图书馆依然有不失品味、不可或缺的社会地位,收藏文献、借还图书与传播知识依然是传统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作为曾经图书信息集聚地的图书馆,又该如何发挥在现代媒体冲击下的作用?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在新旧媒体竞合、竞上的时代浪潮中,网络图书和电子图书销售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挑战和撼动着传统纸质图书行业萧条出局,这就要求传统图书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与新技术、新型服务的碰撞,有效的结合快速发展的数字与网络技术产生的“电子图书馆”、“微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新型的电子图书传播方式,以使图书馆文学在全媒体范围内蓬勃发展。(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本文系洛阳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洛阳市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研究”(项目编号:2016B129)成果之一。
注解:
①陈惠民.图书馆文学新概念[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8.05
②余作福.关于图书馆文学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双月刊),1992.04
③李名腾.试论图书馆文学的发展[J]郴州师专学报 1996.01
④段小虎,王稳琴.基于体验的认知:图书馆文学中的学术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15.04
⑤陈惠民.图书馆文学新概念[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8.05
⑥王寅.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J]哲学动态 2003.07
参考文献:
[1]魏晓敏.关于图书馆文学发展的思考[J]芒种 2012.11起止页码49-50.
[2]陈惠民.图书馆文学新概念[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8.05起止页码17-20.
[3]余作福.关于图书馆文学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双月刊)1992.04起止页码27-28.
[4]李名腾.试论图书馆文学的发展[J]郴州师专学报 1996.01起止页码93-98.
[5]惠涓澈,刘丹.我国图书馆文学研究:现状、进展和趋势[J]新世纪图书馆 2014.07起止页码76-80.
[6]林晓青.浅析图书馆文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起止页码7-11.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文学;意义
上世纪90年代,由李名腾、陈惠民等人提出了“图书馆文学”的概念。陈惠民在《图书馆文学新概念》中提到“‘图书馆文学’是客观存在的一项实践活动,从巨型到微型的各类图书馆馆藏文献中,都可以随时接触到与图书馆相关的文学作品。本文首次把‘图书馆文学’作为一个新概念抽象抽出,以便把民间随意的实践创造活动,归纳出丰富的内涵,赋予崇高的品味,继而推进弘扬这项事业。这对图书馆事业社会地位的提高,对增强国民的图书馆意识,对激发图书馆人创造才华,具有深远的意义。”①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文学作为行业文学的一个分支,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视野20世纪末,《云南文学图书馆》开辟了“图书馆文学”专栏,以后每年四期都发表有关图书馆人的文学作品,这为图书馆文学竖起了一面旗帜。②
一、图书馆文学的概念
一切文学作品的出现都是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反映,图书馆文学作为行业文学也不例外,其出现是一种文学现象,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而产生的。
图书馆文学的概念最早由李名腾提出,“图书馆文学是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对图书馆工作的各方面及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揭示,以期达到文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宣传、情感交流等作用。”③图书馆文学是以图书馆为生存基础的,它既不同于图书馆学,又与图书馆学有密切的关系。它就是关于图书馆、图书馆人、读者及图书馆活动现象的反映,可以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人的关系,也可以是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或是图书馆人之间的关系等,整个作品贯穿着图书馆这种行业的特殊气息。
图书馆文学有着一般文学的共性,故事性、生动性、教育性、审美特性也体现在图书文学作品中,这类作品多是对图书馆、图书馆人以及有关图书馆生活的认识;图书馆人、读者从图书馆这个小范围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认知;图书馆浩瀚的知识海洋也是我们审美的标准之一。
二、图书馆文学形式与内容
20世纪80年底末至90年代初,有关图书馆文学的专栏相继开设,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我爱图书馆”、“馆员生活”、“馆员心声”、“我和图书馆”等,这些专栏为图书馆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图书馆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表现的平台,既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图书馆人的生活和心理,又可以通过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体现图书馆和图书馆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价值所在。
从题材上看,图书馆文学几乎涉及到了文学题材的所有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诗歌、小说、散文等都是表现的载体。以小说形式表现的有,国外1998年美国斯蒂芬·金《图书馆警察》、1999年日本村上春树的《图书馆奇谈》、《听风的歌》等;国内1978年胡述武在“湖北文艺”上发表《图书管理员》、叶元忠在“四川文艺”上发表《厂图书室新风》、2001年王兰芬《图书馆的女孩》等;散文有1947年茅盾《列宁图书馆》、1987年《那图书馆,我也去过》、1993年王蒙《我和图书馆》,杨绛、宗璞等作家都发表过有过图书馆文学的作品。诗歌方面的成就斐然,代表性的有闻一多1919年以旧体诗的形式发表了《清华图书馆》、郭沫若写于1961年的《题赠广东图书馆》、路翎1998年的《图书馆女馆员》等。还有一些以散文诗、报告文学和词为题材的数量不多的图书馆文学作品,如散文诗以1978年范瑞先的《写在北京图书馆》为代表。这些文学作品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图书馆以及与图书馆有关的人、事、物等,这些作品的产生,对宣传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文学作品承载着图书馆人和读者對图书馆的一种情怀,也表达着对图书与知识的热爱与怀恋,对图书馆管理员这种职业的尊重与了解。
图书馆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往往就是图书馆人,他们长期或者终身在图书馆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感而发记录下感想,既有亲身体会又能反映时代性,其内容也切近生活和读者。图书馆的图书包罗万象,读者也来自不同阶层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图书馆人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群,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也能够涉及到很多方面,反映一部分读者的生活,因此它具有时代性、交叉性和多样性。
三、图书馆文学存在的意义
图书馆文学的产生和出现都是一种应运而生的社会现象和必然,萨特说过“存在即是合理。”其产生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图书馆文学不仅仅是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对当下日渐消沉的图书馆现象也是一种积极的借鉴。
第一,宣传图书馆,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数字媒体、网络渠道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等着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一般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需要拓宽服务渠道和途径来适应今天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文学可以作为宣传图书馆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多视角描写揭发图书馆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有关图书馆的生活和现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热爱图书馆,进而对图书馆产生兴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第二,提升精神文明,陶冶人的情操。图书馆、教学、科研是高校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文化往往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点,图书馆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精神文明软实力的标志之一。“有书籍的地方,就有文明的生长。”④可以借喻为图书馆是校园文明成长的土壤,拥有高水平的图书馆,就为校园文明的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三,激发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生产出更多的图书馆文学作品。图书馆随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走进了图书馆,参与了图书馆生活,这些读者既可以是文学作品的对象,也可以是图书馆文学的创造者,在感受和收获来自图书馆知识的同时,也有对图书馆和图书馆生活的认知与体验,把这种认知和体验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就是图书馆文学作品。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为例,自2013年4月开馆以来,标志着其图书馆的属性多样化和社会化,越来越多的社会读者走进了图书馆,其他兄弟院校也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图书馆文学的创作素材也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的师生了。在创作图书馆文学的同时可以更多的容纳社会的人文,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现图书馆与图书馆文学的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和图书馆人,使图书馆不再是人们传统意识里的深沉、庄重、古老的知识堡垒。新的图书馆更多的融入了现代的艺术,不仅表现在建筑的造型,更体现在功能和内涵上。 随着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开放,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改变,其综合性也决定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层次性。优化图书馆人才,提升人员素质是图书馆在面临现代社会冲击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书馆文学的书评是图书馆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书评的同时即是在整理馆藏、揭示馆藏、提纯馆藏。”⑤书评也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剖析和自我修正和提升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多多的创作有关图书馆文学的书评对图书馆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关注、创造和提升。
四、图书馆文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希特勒曾经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它的语言,根本在学校教育。”⑥
文学“失语”与“话题重建”是中国文论近年来最突出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图书馆文學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也不例外。图书馆文学借用“失语”这一概念,隐喻的表达了对图书馆和图书馆文学的一种担忧。图书馆文学的失语是现代化信息市场下的一种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传统图书馆与现代读者多种需求的断裂;第二,电子图书馆及网络图书馆的侵袭;第三,泛网络化与泛知识化的蔓延。面对当下的文化困境,要求文学爱好者和图书馆人共同积极的面对和担当,加强图书馆与文学的融合与联系,创造更多的事宜大众口味的图书馆文学作品,摆脱图书馆文学孤立、冷落、鲜为人知的“失语”状态,使图书馆和图书馆文学走向更加宽广的发展之路。
然而在泛电子化的潮流中,传统图书馆依然有不失品味、不可或缺的社会地位,收藏文献、借还图书与传播知识依然是传统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作为曾经图书信息集聚地的图书馆,又该如何发挥在现代媒体冲击下的作用?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在新旧媒体竞合、竞上的时代浪潮中,网络图书和电子图书销售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挑战和撼动着传统纸质图书行业萧条出局,这就要求传统图书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与新技术、新型服务的碰撞,有效的结合快速发展的数字与网络技术产生的“电子图书馆”、“微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新型的电子图书传播方式,以使图书馆文学在全媒体范围内蓬勃发展。(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本文系洛阳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洛阳市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研究”(项目编号:2016B129)成果之一。
注解:
①陈惠民.图书馆文学新概念[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8.05
②余作福.关于图书馆文学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双月刊),1992.04
③李名腾.试论图书馆文学的发展[J]郴州师专学报 1996.01
④段小虎,王稳琴.基于体验的认知:图书馆文学中的学术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15.04
⑤陈惠民.图书馆文学新概念[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8.05
⑥王寅.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J]哲学动态 2003.07
参考文献:
[1]魏晓敏.关于图书馆文学发展的思考[J]芒种 2012.11起止页码49-50.
[2]陈惠民.图书馆文学新概念[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8.05起止页码17-20.
[3]余作福.关于图书馆文学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双月刊)1992.04起止页码27-28.
[4]李名腾.试论图书馆文学的发展[J]郴州师专学报 1996.01起止页码93-98.
[5]惠涓澈,刘丹.我国图书馆文学研究:现状、进展和趋势[J]新世纪图书馆 2014.07起止页码76-80.
[6]林晓青.浅析图书馆文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起止页码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