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然,中职生要想成为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社会里一名合格的公民,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重视培养中职生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自主探索”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中职生的科学素养。文章阐述培养中职生的科学素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与培养科学素养目标的契合、课堂教学科学素养的培养及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科学素养实践的体会。
【关键词】中职生;素质教育;自主探索;科学素养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然,中职生要想成为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社会里一名合格的公民,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重视培养中职生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自主探索”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中职生的科学素养。
1.“自主探索”教学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态度和精神、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技能和创新意识、科学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参与科学决策的行为习惯的综合教育。
生物学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中职生的生物学素养,以利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终身学习及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中职生的生物学素养,能使中职生对与自身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对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有关的生物学原理、规律;对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自然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深切的关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重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塑造中职生完整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自主探索”教学应用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自主探索”教学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自主探索”学习着眼于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它具有的特点:①能动性。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的一面。②异步性。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按自己的需要、兴趣、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③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探索”学习的灵魂。它要求学生要能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④超前性。超前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内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学的组织性、民主性、启发性、多向性和教育性。“自主探索”学习,是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独立探索。即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即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自己完成意义建构。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提出“臭氧层的破坏对动植物、人体有什么危害?如何保护臭氧层?”“如何保护环境?”并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保护环境的书面建议。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今后职业要求的生物科学素养水准,从而具备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设计、组织适合学生素质生成与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教学植物生长激素时,可以结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掐去植物体的尖端后,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增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活动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学生主动的活动,是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师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的活动。
3.“自主探索”教学与培养科学素养目标的契合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自主探索”教学采取多种策略: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身上,放到对学生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上,放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上;它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它与培养中职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是十分契合的。
但此模式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自主探索”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程序是活的,教学情境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宽松、愉快、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活跃的思维活动。
4.生物“自主探索”课堂教学科学素养的培养
中职学校生物课程是要给学生最基础、最基本、同时又是反映当代科学进展的生物科学知识。教师要在生物教学的内容上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就要做到: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理解生命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理解在生命科学中人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客体。②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引导學生建立起生物学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灵活应用,触类旁通。③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④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及环保意识。⑤要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科学,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学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才能,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和首创精神。“自主探索”教学的教学原则可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激发”加以概括。在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要重视:①决策技能教育。强调学生综合性地把科学、技术、社会结合起来研究,从收集信息入手,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判断,最后作出决策,培养将来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决策能力。②科学方法教育。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总结规律)统领教学,帮助学生完整、系统领悟科学方法的内涵。③科学精神教育。科学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其本质要求是勇于开拓创新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 ④科学价值观教育。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兼容,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正确理解科技与职业意识;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学习在“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辩论,在辩论中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优缺点;同时,教师结合教材中提到的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制造出生物武器,用克隆技术可以制造出克隆人,”等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道理,即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自主探索”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实践的体会
生物学科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探究的情境,巧妙地把教学内容转换成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既有针对复习旧知识而提出的问题,又有与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冲突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渴望去了解的心情,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提出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前,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学生答出的要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接着问道:“淀粉运走是怎么回事,耗尽又是怎么回事?”学生只知道有机物能通过筛管运输到其它器官,而有机物是怎么“耗尽”的就不知道了。由此产生了求知欲,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主体地位上自主地进行,各种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如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演示或实验操作的手段,为学生创设积累感性经验的情境,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思考,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在观察“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时,提出问题:是先点燃蜡烛呢还是先去打开瓶塞?为什么要先点燃蜡烛?学生仅仅观察到燃烧的蜡烛在瓶中立即熄灭的现象,这与蜡烛熄灭的根本原因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来,并学会在观察中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做到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起来并能够相互转化。
准确地把握现代教学理论的精髓,理解课题研究的内涵,大胆地处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启发诱导,善于激励。注重创设成功的情境,让学生成功地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自我力量的存在,有效地增强中职生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科]
【参考文献】
[1]常效奇等.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
[2]肖毅.长沙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
[3]何芳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关键词】中职生;素质教育;自主探索;科学素养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然,中职生要想成为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社会里一名合格的公民,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重视培养中职生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自主探索”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中职生的科学素养。
1.“自主探索”教学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态度和精神、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技能和创新意识、科学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参与科学决策的行为习惯的综合教育。
生物学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中职生的生物学素养,以利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终身学习及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中职生的生物学素养,能使中职生对与自身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对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有关的生物学原理、规律;对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自然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深切的关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重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塑造中职生完整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自主探索”教学应用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自主探索”教学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自主探索”学习着眼于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它具有的特点:①能动性。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的一面。②异步性。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按自己的需要、兴趣、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③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探索”学习的灵魂。它要求学生要能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④超前性。超前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内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学的组织性、民主性、启发性、多向性和教育性。“自主探索”学习,是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独立探索。即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即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自己完成意义建构。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提出“臭氧层的破坏对动植物、人体有什么危害?如何保护臭氧层?”“如何保护环境?”并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保护环境的书面建议。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今后职业要求的生物科学素养水准,从而具备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设计、组织适合学生素质生成与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教学植物生长激素时,可以结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掐去植物体的尖端后,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增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活动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学生主动的活动,是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师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的活动。
3.“自主探索”教学与培养科学素养目标的契合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自主探索”教学采取多种策略: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身上,放到对学生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上,放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上;它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它与培养中职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是十分契合的。
但此模式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自主探索”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程序是活的,教学情境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宽松、愉快、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活跃的思维活动。
4.生物“自主探索”课堂教学科学素养的培养
中职学校生物课程是要给学生最基础、最基本、同时又是反映当代科学进展的生物科学知识。教师要在生物教学的内容上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就要做到: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理解生命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理解在生命科学中人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客体。②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引导學生建立起生物学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灵活应用,触类旁通。③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④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及环保意识。⑤要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科学,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学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才能,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和首创精神。“自主探索”教学的教学原则可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激发”加以概括。在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要重视:①决策技能教育。强调学生综合性地把科学、技术、社会结合起来研究,从收集信息入手,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判断,最后作出决策,培养将来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决策能力。②科学方法教育。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总结规律)统领教学,帮助学生完整、系统领悟科学方法的内涵。③科学精神教育。科学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其本质要求是勇于开拓创新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 ④科学价值观教育。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兼容,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正确理解科技与职业意识;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学习在“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辩论,在辩论中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优缺点;同时,教师结合教材中提到的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制造出生物武器,用克隆技术可以制造出克隆人,”等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道理,即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自主探索”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实践的体会
生物学科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探究的情境,巧妙地把教学内容转换成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既有针对复习旧知识而提出的问题,又有与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冲突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渴望去了解的心情,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提出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前,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学生答出的要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接着问道:“淀粉运走是怎么回事,耗尽又是怎么回事?”学生只知道有机物能通过筛管运输到其它器官,而有机物是怎么“耗尽”的就不知道了。由此产生了求知欲,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主体地位上自主地进行,各种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如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演示或实验操作的手段,为学生创设积累感性经验的情境,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思考,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在观察“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时,提出问题:是先点燃蜡烛呢还是先去打开瓶塞?为什么要先点燃蜡烛?学生仅仅观察到燃烧的蜡烛在瓶中立即熄灭的现象,这与蜡烛熄灭的根本原因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来,并学会在观察中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做到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起来并能够相互转化。
准确地把握现代教学理论的精髓,理解课题研究的内涵,大胆地处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启发诱导,善于激励。注重创设成功的情境,让学生成功地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自我力量的存在,有效地增强中职生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科]
【参考文献】
[1]常效奇等.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
[2]肖毅.长沙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
[3]何芳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